八思巴

藏傳佛教喇薩迦派第五代祖師

八思巴(藏文:འཕགས་པ་,威利:Phags-pa;1235年-1280年),又譯發思巴、拔思發、帕克思巴、發合思巴、八合思巴,義為“聖者”。藏傳佛教薩迦派第五代祖師。

幼從伯父薩班·貢噶堅贊學佛法。1244年隨伯父至甘肅見蒙古闊端汗。1253年至蒙古,忽必烈奉為上師。1260年忽必烈即位,奉為國師,命統天下釋教。1264年為忽必烈授秘密戒,奉敕制蒙古新字,1269年(或1270)製成,頒行天下。1270年正式出家受具足戒,撰《根本說一切有部出家授近圓羯摩儀軌》,忽必烈親為制序。1271年又著《根本說一切有部習學略法》。1274年末,為皇太子真金著《彰所知論》。1276年回西藏薩迦寺,1277年於楚彌地方召開佛教大會。

至元十七年(1280年),圓寂於薩迦,享年45歲。追謚為“皇天之下,一人之上,開教宣文輔治、大聖至德、普覺真智、佑國如意、大寶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師”之無上稱號。

大事件

1235

出生

出身於著名的昆氏家族,於藏曆第四繞迥之木羊年(1235年,宋端平二年)誕生,是桑查索南堅贊和更噶吉的長子。

1251-11

成為薩迦派教主

1251年11月,薩迦班智達在涼州幻化寺圓寂,年僅17歲的八思巴成為薩迦派教主。

1260-12

有了全國佛教領袖的地位

1260年12月,在與阿里不哥的戰爭初步取得勝利后,忽必烈返回燕京(現北京),任命八思巴為國師,授以玉印,讓八思巴統領釋教,八思巴由此有了全國佛教領袖的地位。

人物生平


幼年聖者

出身於著名的昆氏家族,於藏曆第四繞迥之木羊年(1235年,宋端平二年)誕生,是桑查索南堅贊和更噶吉的長子。八思巴出生於吐蕃薩迦(現西藏薩迦縣),因是藏曆木羊年,故小名叫“類吉”,即“小羊人兒”之意。八思巴是長子,出生時其父桑擦·索南堅贊已經52歲,父親老年得子,因此倍加寵愛這個兒子。他是薩迦班智達的弟弟索南堅贊的兒子,因而薩迦班智達是他的伯父。
八思巴他3歲就會口誦真言、心咒修法,大家都很奇異,紛紛稱其為“八思巴”,即藏語“聖者”之意。

成為帝師

八思巴雕像
八思巴雕像
1239年,蒙古的兵鋒直指西藏。
1240年,蒙古大汗窩闊台之子闊端派兵攻入西藏。蒙古人想找一位西藏高僧進行談判,就選擇了八思巴的伯父,薩迦派教主薩迦班智達貢噶堅贊。
1244年,薩迦班智達帶上了他的兩個侄子,即10歲的八思巴和6歲的恰那多吉上路了。兩年後,3人到達涼州,並在1247年正月見到了闊端,
薩迦班智達和兩個侄兒在涼州住了下來,八思巴繼續跟著薩迦班智達學習佛教知識,而恰那多吉則穿上蒙古服裝,學習蒙古語言。後來,恰那多吉娶了闊端之女,蒙藏貴族之間形成了聯姻關係,也符合薩迦昆氏家族以一子繁衍後代的傳統。
1251年11月,薩迦班智達在涼州幻化寺圓寂,年僅17歲的八思巴成為薩迦派教主。
1253年夏天,忽必烈的軍隊到達六盤山臨洮一帶,請八思巴到軍營一敘。忽必烈以八思巴為上師,奠定了後來元朝以藏傳佛教為國教、設立帝師制度的基礎。八思巴應召謁見忽必烈薛禪汗,當時忽必烈夫婦及其子女以世俗人拜見上師的禮節會面八思巴,他們共二十五人先後在八思巴前受密宗灌頂。忽必烈向八思巴奉獻財寶作為灌頂的供養。
1255年,八思巴回藏從康區迎請那塘堪欽札巴僧格受比丘戒,完成佛教出家僧人生活中最莊嚴的儀式。
1258年,在上都的宮殿隆重舉行了佛道辯論會,兩派各參加十七人,佛教方以少林寺為首組成,八思巴以觀摩者身份出席。

佛教領袖

八思巴壁畫
八思巴壁畫
八思巴一直追隨忽必烈,兩人共同經歷了與忽必烈弟弟阿里不哥的奪位大戰以及建立元朝的過程。
1260年12月,在與阿里不哥的戰爭初步取得勝利后,忽必烈返回燕京(現北京),任命八思巴為國師,授以玉印,讓八思巴統領釋教,八思巴由此有了全國佛教領袖的地位。
1264年,忽必烈遷都大都(現北京),改年號為至元,設置了管理全國佛教的專門機構——總制院(后改名為宣政院),又命八思巴以國師的身份兼管總制院事。
1265年,八思巴返回西藏,對薩迦寺進行了修繕,如新造佛像、靈塔,以及用金汁書寫大量大藏經中的甘珠爾部。同時分別拜克什米爾班智達希達塔噶大巴札、羅沃譯師喜饒仁欽、納塘堪欽青南喀札第二十多位大師為師,研習修教因明學、顯宗理論和密宗修持等佛教教理儀軌,以及藏族傳統文化五明學等知識。
八思巴此次回藏居留三年,其間還奉忽必烈之命創製“蒙古新字”。蒙古新字是八思巴依照藏文30個字母創製的由41個字母構成的一種新文字,其語音拼讀均按蒙語,後來蒙古新字又稱八思巴蒙文。八思巴向忽必烈呈獻蒙古新字后,忽必烈極為高興,並於1268年下詔,凡是詔書及各地方公文等均必須使用蒙古新字,試圖在全國範圍內推行這種新文字。
1270年,八思巴第二次向忽必烈授予密宗灌頂。由於八思巴為元朝中央創製新文字,為元朝皇帝授予神聖灌頂,深得元朝皇帝器重。忽必烈晉陞八思巴為帝師,並更賜玉印。封號全稱為“普天之下,大地之上,西天佛子,化身佛陀,創製文字,護持國政,精通五明班智達八思巴帝師”,又稱帝師大寶法王,簡稱帝師。
1276年,在太子真金的護送下,八思巴回到薩迦,自任薩迦法王,任命本欽釋迦尚波統領西藏13萬戶,為薩迦派在西藏實行政教合一的開端。
1277年,在后藏的曲彌仁摩地方(納塘寺附近),舉行聚集七萬僧眾盛大法會,史稱“曲彌法會”。
藏曆第五繞迥之金龍年(1280年),八思巴在薩迦寺拉康拉章英年早逝,享年46歲。
1320年,元仁宗下詔,在全國各路建造八思巴帝師殿,以此永遠紀念這位功臣。
藏曆木鼠年(1324年,元泰定帝元年)八月,“繪帝師八思巴像十一,頒行各行省,俾塑祀之。”追謚為“皇天之下,一人之上,開教宣文輔治、大聖至德、普覺真智、佑國如意、大寶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師板的達巴思八八合失,公元1280年被人毒害,享年45歲。”

主要成就


創造蒙古新字

八思巴畫像
八思巴畫像
八思巴還鑽研創造蒙古新字。在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前,蒙古人還沒有自己的文字,先後使用過畏兀兒蒙古字、波斯文、漢字、西夏文等。忽必烈深感統一的文字對統治的重要性,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八思巴。經過多年的摸索和多人的智慧,八思巴最終在藏文字母的基礎上,創製出一套方形豎寫的拼音字母,即後來所稱的八思巴字,並將它呈給忽必烈。至元六年(1269年),八思巴創製成以藏文字母為基礎的蒙古新字(後人稱為八思巴字),2月元世祖忽必烈下詔頒行蒙古新字於全國。

軼事典故


高僧轉世

關於八思巴的出生,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有一次,索南堅贊正在修行毗那夜迦法,見毗那夜迦神(藏傳佛教中的象頭財神,人形象面)前來,用象鼻將他高高托起,送到須彌山(佛教中一小世界中心)山頂,說:“你看!”索南堅贊驚魂未定,不敢看遠,只是瞥見了衛(以拉薩為中心的前藏)、藏(以日喀則為中心的后藏)、康(川西、甘青等藏區)三處地面。毗那夜迦神說:“本來你看見的地方將歸你統治,但是因為你沒有快看,所以你就沒有統治的緣分了,衛、藏、康三處將歸你的子孫後裔統治。”可是那時索南堅贊已年過半百還未有子嗣,就向毗那夜迦神求願得子。於是毗那夜迦神就到貢塘地方(現西藏吉隆縣)的高僧薩頓日巴身前,說:“桑擦一再向我祈求,願能統治衛、藏、康三處地面,他本人無此等緣分,只有他的兒子當是住世的菩薩,發願教化南瞻部洲之大部,你應前往他家,轉生為桑擦之子,治理衛、藏、康三處吐蕃地面之大部,請你按我的願望轉生!”
就這樣,高僧薩頓日巴轉世成為索南堅贊之子八思巴。因此,八思巴天賦異稟,讀寫五明(大五明包括聲律學、正理學、醫學、工藝學、佛學;小五明包括修辭學、詞藻學、韻律學、戲劇學和星象學)不教即通,並說自己的前世是薩頓日巴。薩頓日巴的兩位弟子聽說后,前來驗證,當時八思巴正與其他小孩在一起玩,見到他倆后,立刻認出了他們,問說:“你們來了嗎?”兩位弟子說:“認識我們嗎?”八思巴直接就說出了兩人的名字。兩位弟子因此對八思巴心生敬仰。有一次,八思巴跟隨伯父薩迦班智達,會見朗日巴地方來的僧眾,八思巴對其中一位老僧說:“你是我的近侍扎西頓珠!”當這位老僧獲知八思巴是自己的上師轉生之時,老淚縱橫。

人物評價


《元史釋老傳》說他7歲時,就能“誦經數十萬言,能約通其大義,國人號之聖童。”稍長,即開始學習“五明”學,一學即悟。
《西藏王臣記》記載:“幼而穎悟,長博聞思,學富五明,淹貫三藏”。
八思巴佛教壁畫
八思巴佛教壁畫
正如八思巴十歲左右就跟隨伯父薩迦班智達赴涼州與蒙古汗王談判,幼年時期就開始接觸政治,為以後的政治生涯打下了基礎。八思巴十七歲時,被臨終的薩迦班智達任命為自己的法位繼承人,即薩迦寺主持和薩迦派教主,薩迦班智達去世后,八思巴開始擔任薩迦寺主持和薩迦派教主職位,成為薩迦派第五祖。從此八思巴逐步成為既是薩迦派的教主又可代表西藏地方勢力的顯赫人物,因而他對西藏地方乃至元朝中央政權起過重大作用。特殊的時代產生特殊的人物,正當亂世之際,藏傳佛教走出來一個八思巴,用他的智慧,贏得了統治者的尊重,由此也奠定了藏傳佛教的地位,大大促進了西藏與中原的連通、漢藏文化的交流,對西藏的歷史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可以說,他是西藏歷史上繼松贊干布之後的又一位具有廣闊視野的傑出人物。
八思巴在世任國師或帝師期間,除了推動藏族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全面發展之外,為元朝的穩定、發展以及全國各民族間的團結和文化交流,均作出過巨大貢獻。正如王森先生指出:“看起來,八思巴首先是繼承了他伯父薩班貢噶堅贊的內向政策,進一步鞏固了西藏地區和祖國中央的關係,而且還帶動了漢藏、蒙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雖然實際上他們只是蒙藏兩族統治者之間的結合,但是在客觀上他也起了密切祖國人民之間的關係的作用”。八思巴去世后,元朝中央的帝師制沒有改變,帝師職位一直由薩迦派高僧繼任而延續。如八思巴後由其弟仁欽堅贊擔任帝師,之後,由八思巴的侄子達瑪帕拉熱噶斯塔任帝師,其後帝師由益西仁欽擔任,總共產生十幾位帝師,隨著元朝的滅亡而終止帝師制。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不負如來不負卿之藍蓮花》(作者: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