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孫恩的結果 展開
- 東晉五斗米道道士
- 《邊荒傳說》小說角色
- 東吳衛將軍
孫恩
東晉五斗米道道士
孫恩(?-402年),字靈秀,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東晉時期五斗米道士、起義軍領袖,中書監孫秀之後(晉書言孫恩為孫秀之族,未說明是嫡系還是旁支)。
家世信奉五斗米道。其叔父孫泰以天師道聚眾起兵被殺,孫恩流亡海島。后率眾從海上登陸,屢敗晉軍,破官府,殺士族,開倉賑濟,深得百姓擁戴,起義軍最多時達數十萬人,東晉王朝岌岌可危。自號征東將軍。元興元年,率軍進攻臨海,兵敗投海而死。
孫恩海上反亂,成為“中原海寇之始”,為後世海盜活動提供了經驗,成為海盜的代名詞。著有《孫恩集》五卷,至今已佚。
孫恩出身琅琊孫氏,祖上是八王之亂時趙王司馬倫的謀主孫秀,世奉五斗米道。其家族在東晉屬於“寓居江左的次等士族”。陳寅恪則指出:“孫恩世居南方,與其他南來下層北人一樣,經過土斷,已變成南方的低下階級”。孫恩的叔父孫泰師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杜子恭,學習秘術。杜子恭死後,孫泰繼任五斗米道教主,教徒廣布南方,曾經為會稽王司馬道子做事。晉安帝隆安二年(公元398年),孫泰見王恭舉兵對抗朝廷,有感晉朝國祚將傾,於是打算作亂。會稽內史謝輶揭發孫泰造反的陰謀,孫泰遭司馬道子誅殺。孫恩此時逃入海島(或為今舟山群島)。孫泰餘眾當時認為孫泰是“蟬蛻登仙”,到海島中支持孫恩,孫恩於是聚集了百多人,伺機復仇。
起義圖
隆安四年(公元400年)五月,孫恩率部眾攻浹口(今鎮海口),入餘姚,破上虞,抵山陰縣北之邢浦,被謝琰參軍劉宣之擊退後不久再度進軍邢浦,並逼近會稽,守城的謝琰出戰但戰死。孫恩及後轉攻臨海。謝琰戰死令朝廷大驚,派了桓不才、孫無終和高雅之領兵鎮壓。十一月,孫恩在餘姚大敗高雅之,但劉牢之及后卻擊敗孫恩,孫恩再度逃入海島。
孫恩、辛景激戰大固山
元興元年(公元402年)三月,桓玄消滅司馬道子父子的勢力,執掌朝政,孫恩乘時再度來攻,但進攻臨海郡時被太守辛昺擊敗,孫恩屢次來侵所擄掠的三吳士民經上年大敗給劉裕和此戰後,至此死亡殆盡,僅餘數千人。孫恩害怕被朝廷俘獲,於是投海自盡,數百名他的妓妾和信奉他的部眾皆隨之而死,孫恩更被其信眾稱為“水仙”。孫恩死後,其妹夫盧循率領餘眾堅持鬥爭,直到義熙七年(411年)才被東晉剿滅。
孫恩著有《孫恩集》五卷,到隋唐時仍存於世,現已亡佚。
在起兵的初期,孫恩聽說有八個郡的民眾起來響應他,不禁喜形於色,對屬下說:“天下沒大事了,過幾天咱們就穿著朝廷的官服到建康去。”後來聽說劉牢之來了,他又立即改變了遠大目標,轉而說:“就算我只割據浙東這塊地方,總也能做個勾踐!”又過了幾天,聽說劉牢之已經帶著軍隊渡江,他又放低了目標,說:“就算逃走,也沒什麼丟人的!”
丁玉柱《海洋文化》:雖然在三吳地區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但孫恩除了會用宗教迷惑人以外,並沒有多少才能和遠見。他帶領的軍隊一派流寇作風,到了一個地方,除了殺死地方官之外,就只會劫掠財物,燒毀倉庫房屋,甚至於砍伐樹木,填埋水井,完全是一個瘋狂的破壞者形象。他出身於次等士族之家,本來就恨世家大族佔據著高位,讓他們難有機會進階,所以對他們的屠戮也格外嚴重。王家和謝家首當其衝,除了王凝之以外,包括謝安的兩個侄子在內的許多王謝子弟都被殺死。
如果孫恩的政治才能再高一些,他本來會有更大的作為。但他缺乏政治遠見,也沒有堅定的意志,這些都註定了他的事業不可能長久。孫恩海上反亂被稱為“中原海寇之始”,為後世海盜活動提供了經驗。後人常稱海盜為孫恩,孫恩成了海盜的代名詞。
我國史學界對於孫恩的評價,過去一直以農民起義領袖為主流,因而給予正面評價。只有范文瀾否定孫恩起兵的性質,認為他是竊取農民起義果實的野心家。史學家田餘慶則強調:“孫恩不是一般意義的野心家,他的野心具有突破門閥政治這一時代特點,這與劉牢之、劉裕並無不同”,因此孫恩和劉裕同樣是東晉門閥政治的“掘墓人”,而且還是劉裕的先行者;又認為“孫恩等的活動,客觀上看來也是次等士族對門閥士族的一種反抗,但並不都是自覺行動。……孫恩、盧循雖然對門閥士族進行了衝擊,以求改變自身的社會地位和政治地位,但在精神上仍受門閥士族的束縛,這一點與劉牢之相像。”
《晉書·卷一百·列傳第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