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仙謠
曉仙謠
《曉仙謠》是唐代文學家溫庭筠徠創作的一首遊仙詩。此詩描繪了縹緲朦朧、富麗堂皇的神仙世界,含蓄地表現了作者不與權貴勢力同流合污的理想和精神。
曉仙謠
玉妃喚月歸海宮,月色澹白涵春空⑴。
銀河欲轉星靨靨,碧浪疊山埋早紅⑵。
宮花有露如新淚,小苑叢叢入寒翠⑶。
綺閣空傳唱漏聲,網軒未辨凌雲字。
遙遙珠帳連湘煙,鶴扇如霜金骨仙⑷。
碧簫曲盡彩霞動,下視九洲皆悄然。
秦王女騎紅尾鳳,半空回首晨雞弄⑸。
霧蓋狂塵億兆家⑹,世人猶作牽情夢。
⑴澹白:即“淡白”。
⑵碧浪:一作“雪浪”。
⑶叢叢:一作“茸茸”。
⑷鶴扇:一作“鶴羽”。
⑸半空:一作“乘空”。
⑹億兆:一作“億萬”。
這是一首遊仙詩。寫得極美,而哲理卻甚深。
在詩人的筆下,這個皎潔而孤寂的月亮,卻彷彿是個調皮的小孩子。它從它的家——海里逃了出來,到天空中玩得幾乎不知道回去了。詩中表現了這樣的景象。
銀河欲轉,夜,已很深了。玉妃像個姐姐似的,喚著它,要它回到海宮裡去。就在它們尚未回去之時,這時的海面上,月色淡白,碧浪山疊。那浪底的海宮裡,花正紅。花上還閃爍著珍珠般的露珠;就像剛剛哭過還來不及拭去淚水,馬上又破涕為笑的少女的臉。
小苑裡那一叢叢的樹,是那樣的青翠。也許是處在透過月光的海水之下的緣故吧?所以它們都閃著寒冷的光。
啊,連掛著輕紗的綺閣都看得這樣的清楚,以至彷彿迢遞的漏聲都聽得見。水裡的小魚也會像世上的小鳥那樣闖進宮殿里去的么?為什麼這兒的軒堂也掛上了護鳥的珠網?而這軒堂是多麼的高哇,簡直也像是聳入了雲端!只是這雲,一定是那碧空雲彩的倒影。因為黎明還未到來,在這朦朧的月光下,那上面是什麼軒名還看不清楚哩。
軒內的珠帳倒是看到了,只是顯得很遠很遠。那淡藍色的珠帳遠遠看去,似乎與湘水的煙波溶在了一起。
這一切都籠罩在碧波與月光里,所以看上去都呈現冷色;帶著水般的輕柔,月般的光潔,而又都是那樣的縹緲流動。正像人們在一泓清水裡,看到的小草小石子那樣。
再看“玉妃”,她手執著用白鶴的羽毛做的扇子,渾身金光霞燦。恰似當年秦王的女兒弄玉,吹著洞簫,騎鳳歸天的樣子。
聽,晨雞唱了。她們是該走了。也正如當年的弄玉,丟下了人世而和蕭史一起仙去了。
是的,她倆仙去了,留下了莽莽蒼蒼的塵世呵,這億萬人家,這時都還在靜悄悄地做著各自的夢。
詩人徠沒有理論,甚至連世人做著什麼牽情的夢都沒有說。讀者要想理解詩人寫這首詩的心情,那就只有在這人神之間,去探求他所肯定的是什麼,去在他那字裡行間,去尋求吉光片羽。當然,這是不多的。但詩人還是留下了一個“淚”字。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是用淚來形容露珠,還是用露珠來比喻新淚。總之,它是詩人心靈上掠過的一抹陰影,而卻是在這深宮的花面上。詩中描述的海底的宮殿,似乎也太過於陰森蕭瑟了。這詩讓人想起了安徒生的童話,不僅意境似《海的女兒》,而哲理更像《皇帝的新裝》。這個“淚”字,就像那個孩子,他小不點兒,夾在大人的空隙里,似乎很不起眼。然而就是他戳穿了這無人不稱道的富麗堂皇的虛假,仙宮裡也是有淚痕的。
在詩人筆下,這些有著高聳入雲的“綺閣”、“網軒”的宮殿,當然是有現實的生活為其依據的。然則,仙宮也就是帝闕王府了。美國斯蒂芬·歐文在談到初唐宮廷詩的特點時說:“此處還有許多小特點。宮殿與天界的習慣等同,不僅為修飾提供了現成有效的混合隱喻,而且還提供了天界顯現人間的無數巧妙結尾。”這雖指的是初唐的宮廷詩,其實這種手法在唐人是無處不在的。那麼,詩人之甘於夢夢,也許正是不願為仙;這是詩人的不可救藥處,但其實又是對於“仙”的鄙視。
溫庭筠正是從皇帝和宰相的宮廷內府走出的。那麼,他之所以要逃離這些地方,也許正是他因為心中另有“牽情”之所在。這“牽情”的人兒,讀者可以據此歸結為他之自甘墮落,但也可以說他是忠實於自己的理想。甚至心中還真有這樣一個人,如李德裕或庄恪太子也說不定。是以他終於沒有躋身於權貴之門而落落以終了。那麼,他是願意回到他的塵世之中去作他的那“牽情”之夢的了。人各有志,不能強求。溫庭筠是不會像有些人投靠陰腐勢力為奧援而背叛了自己的政治立場而出將入相的。
當然,詩的哲理是只可意會的;說穿了,也許就成了“渾不是”。
溫庭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