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

沁園春·孤鶴歸飛

《沁園春·孤鶴歸飛》是南宋愛國詩人陸遊創作的一首詞。詞的上片通過景物描寫表達作者對故友的懷念和惋惜,也有著對世事不公的憤懣和對人生短暫的嘆息;下片寫了許多自慰語和曠達語,以掩飾心中的惆悵。全詞起伏頓挫,轉折迴環,又配以多個對句,顯得搖曳多姿,語言含蓄,寓意深遠,因其蘊含深刻哲理而經久不衰。

作品賞析


整體賞析

此詞抒發了作者對時光流逝、人生如夢的感慨,飽含著壯志難酬的憤懣與無奈。
上片寫自己回到故鄉,就像當年的丁令威回到遼東一樣,見到的是物是人非。自己曾經的親朋故交許多都已經離開了人世,看著一座座墳墓,想到與他們生前的交往,令人深感世事無常,人生如夢。“載酒”三句是回憶,當年自己也曾載酒尋花,在園林巷陌之中留下足跡,並不曾辜負那上天賜予的大好春光。“流年改”一轉,跌落現實,可如今時光流逝,自己也身體憔悴,兩鬢斑白了,可是功業依然無成。
下片寫自己回到家鄉后的生活。筆鋒又一轉跌:親朋故友大多飄散如雲了,又何曾想到自己居然還能活到現在。“幸眼明”四句寫自己的身體狀況,是自我寬慰之語。陸遊在《書喜》一詩中寫道:“眼明身健何妨老,飯白茶甘不覺貧。”其實這樣的話,只是故作寬慰,掩飾自己內心的惆悵罷了。“王師北定中原日”才是他的志向“但悲不見九州同”才是他此時的真切感受。這些年仕途坎坷,雖然躲過了重重危機,但是功業無成,連自己的豪情壯志也被消磨殆盡了。結尾“躲盡”六句是寫作者回到家鄉,駕著小船在湖中采蒓,與漁翁溪友相伴之情景,這最後幾句雖然是在描寫自己當時生活的安閑愜意,看似輕鬆曠達,其實流露出了更多的無奈,讓讀者也為之動容。

名家點評

國務院國資委觀閣詩社社長昝福祥《古典詩詞寫作啟蒙》:有些詞作,以“時、空”“虛、實”為序,可能會是上昔下今、上遠下近、上幻下真。把時、空、虛、實排布清楚,則章法自明。如陸遊的《沁園春·孤鶴歸飛》,上片寫“化鶴歸來”,下片,回到現實,寫了“老來當自慰”的感嘆。

創作背景


此詞當作於孝宗淳熙五年(1178)秋天,五十四歲的陸遊從四川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山陰。詞人四十六歲入蜀,五十四歲東歸,飽嘗了生活滋味,也領悟了人生哲理。故對仕宦的遺憾之中,大有丁令威“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累累”之感。退後一步天地自寬,又設想今後平和之中的輕鬆生活,以求自我安慰。當然,對王侯富貴的輕蔑,對應有危機的防患,亦流露其間。而作者此時身在家鄉山陰,特別是發現自己曾經的親朋故交許多都已經離開了人世后,深有物是人非、時光易逝之感慨而作此詞。

作者簡介


陸遊(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詞人。
陸遊出生時正值北宋滅亡之際,從小便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陸遊“年十二能詩文”,學劍,並鑽研兵書。29歲赴臨安省試,名列第一。次年參加禮部複試,因受宰臣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宋孝宗即位后,賜進士出身,歷任福州寧德縣主簿、敕令所刪定官、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八年(1172年)主戰將領王炎聘陸遊至幕府襄理軍務,使陸遊的生活發生很大的變化。軍旅生活使他的懷抱不禁為之一開,寫出了許多熱情奔放的愛國詩篇。之後陸遊歷經多次升降官職,在宋光宗紹熙元年(1190年)之後的二十餘年,長期蟄伏在山陰老家農村。嘉定二年(1210年)陸遊去世,留絕筆《示兒》。
後人每以陸遊為南宋詩人之冠。陸遊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是中國歷史上自作詩留存最多的詩人。陸遊一生力主北伐,雖然屢受主和派排擠打擊,但是他的愛國情操至死不渝,作為一位愛國詩人,滿腔救國熱忱,他與尤袤楊萬里范成大並稱“南宋四大詩人”。
著作有《劍南詩稿》85卷、《渭南文集》50卷、《老學庵筆記》10卷及《南唐書》等。其書法遒勁奔放,存世墨跡有《苦寒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