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江北區東風實驗學校

重慶市江北區東風實驗學校

東風實驗學校原名東風船廠子弟學校,創建於1936年,2000年被重慶市教委定為九年義務教育一貫制學校,2005年正式移交地方政府,現名為東風實驗學校。是九十年代重慶市教委命名的18所城市先進初中之一,校訓是"律己、助人、自強、進取"。

學校介紹


東風實驗學校原名東風船廠子弟學校,創建於1936年,是我國著名實業家盧作孚先生創辦的民生公司附屬學校。
學校建築
學校建築

師資力量


學校擁有一批愛崗敬業、團結協作,進取精神強的教師隊伍,在企業面臨巨大困難、學校面臨巨大考驗的時刻,全體教師同舟共濟,共度難關,使學校穩步向前發展。學校已經連續8年獲得江北區教委頒發的"素質目標管理一等獎",是九十年代重慶市教委命名的18所城市先進初中之一。
學校書法比賽
學校書法比賽

管理理念


學校校訓是"律己、助人、自強、進取",為了讓全體學生健康發展,也尊崇盧作孚先生創辦教育的宗旨,注重以人為本、平等教育的人格教育理念,讓更多不同層次家庭子女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全面發展。學校從1999年開始招收寄宿學生,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我校結合寄宿學生行為習慣與家庭教育實際情況,著力研究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差別,以提高教育的科學性和實效性,增強教育合力。為此,學校專門確立寄宿生課題《初中寄宿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中的家庭問題與學校教育研究方案》,教師們從不同側面調查研究初中寄宿生管理行為習慣,為今後學校寄宿生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

國學教育


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推進素質教育,造就全面發展人才。基礎教育要使每個孩子得到鍛煉的機會,加強學生生活與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繫,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這是新課程的宗旨。《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提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教育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辦出各自特色。"我校遵循江北區教委"提高認識,深入實施並積極推進'國學江北'工程"的精神,從特色辦學中落實。把加強"國學教育"與學校的特色辦學結合起來。

優勢

我校根據所在地區鄉土資源優勢分析:位於江北區唐家沱,距離江北商圈僅幾十公里,而周邊是廣大的農村,有著豐富的綠色資源,學生能夠自由接近大自然,因此,我校將對學生美育教育課程資源開發放眼在"葉",將學校美術建設特色定為"葉畫",充分發揮鄉土優勢,積極打造"葉畫"特色,走一條特色之路。學校希望通過這項活動,融合美術、文學、自然科學、實際生活,在美術學習這條主線下,促使學生身心和諧發展,使其情感得到釋放,審美得以提升,陶冶他們情操,為建立完善人格、健全個性心理結構奠定基礎。

葉畫教育的設想

以各類樹葉為載體,運用多種藝術手段創造鮮活形象的藝術。起涉及的領域包括"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索"等方面。以教師和學生為參與主體,進行葉畫研究,目標是力求體現地方學校特色,促進學生對家鄉的認識,從而喚起對家鄉的熱愛。同時,學生感受其中蘊涵的思想、特殊韻味和趣味,可以讓傳統文化進入學生的血液,培養起健康的審美情趣和人格素養。

科技活動

學校在開展以葉畫為主的特色教育同時,將科技活動作為學校發展又一亮點。根據學校實際情況,開展了航模、建模、空模等科技活動,設置老師專門輔導,並成立科技活動領導小組,專門安排時間舉行學校科技節,引起學生廣泛興趣,大批學生踴躍參與,他們分別在學校、江北區、重慶市均有獲獎者。去年,我校獲得江北區"科技教育先進學校"稱號。

興趣小組

學校重視學生課外活動興趣小組的開展。每周星期四下午開展了美術、計算機、合唱隊、經典誦讀(《千字文》、《弟子規》、《論語》、《孟子》、《古文觀止》、《唐詩選》、《宋詞選》以及教材推薦閱讀中國名著)、羽毛球、乒乓球、籃球等課外興趣小組,充分發揮國學教育在各種課外活動中滲透作用。

綜述

當今的許多校園,有些學生在五花八門的外來思潮的衝擊之下喪失根基,失去主見,人云亦云,瘋狂追星,盲目崇外,實際上思想僵化,不思進取,無可奈何地沉淪,就會導致膚淺急躁的校園風氣。在此背景下,區教委提出以"提升教育品質,培育人文精神"的"國學江北"工程建設,有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榮辱觀、人生觀,有助於學生個人素質和能力的培養,有助於學生適應社會、適應發展、適應需要。學校通過認真學習區教委領導講話精神,經過充分研究和論證,結合學校實際,制定了東風實驗學校開展國學教育的實施方案。從校園環境建設、推薦閱讀經典、充分發揮語文等一些學科特點進行滲透、德育工作滲透,開展學習型家庭建設等方面推進我校的國學教育。
學校創始人盧作孚先生說過:"工作的意義應該是社會的,工作的報酬亦應是社會的。要創辦一個學校就要成功一個學校。最好的報酬是求仁得仁。"在重新倡導國學的今天,作為生活在21世紀的東風人,享受著盧作孚先生恩澤的那份人與自然和諧美感的公民,應有一份義不容辭的責任,把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發揚光大,讓它跟隨長江流向更多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