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按摩
按摩術裡面的一個分支
足部按摩,又稱足部推拿,古代又稱為足部按磽、案杌、爪幕等,從商代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辭中可以發現,早在公元前14世紀,就有"足部按摩"的文字記載。
足部按摩是中國眾多按摩術裡面的一個分支,由於足部神經分佈密集,又分別有身體各個部位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足部按摩逐漸得被得到重視,所以,足部按摩是眾多按摩技巧裡面最為重要的一種按摩術。
在中國古代文獻《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說:"上古之時,醫有俞跗,治病不以湯藥,酒而以橋引、案杌、毒熨等法。這些記載中的"齊摩"、"案杌"、"橋引"都指的是按摩。
春秋戰國及其以前時期,《莊子》、《老子》、《旬子》、《墨子》等著作也提到了鍛煉及自我 足部按摩的方法。《周禮疏》中記載的扁鵲治癒虢太子屍厥的醫案,不僅說明這種綜合性治療產生的奇特效果,而且說明 足部按摩在臨床應用中的重要作用。
秦漢三國時期《皇帝內經》不僅記載了 足部按摩的起源,而且指出了 足部按摩的作用和應用。《素問。血氣形志篇》說:"形數驚恐,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醪酒。"指出了經絡不通,氣血不通,人體中的某個部位就會出現疾患,在治療上可以用按摩的方法疏通經絡氣血,達到治療的作用。在這個時期出現了我國第一部 足部按摩專著《皇帝歧伯按摩十卷》。
魏晉南北朝時期,受道家、佛家學術思想影響很大。按摩的手法,被推衍出搓、抖、纏、捻、滾、揉六法,於此對應,足部按摩也出現了相應的發展。
隋唐時期是 足部按摩的興旺時期。隋《百官志》中記有“太醫院有主葯二人,......按摩博士二人”,從行政上設置了按摩專科,並授以一定的職務。《唐·六典》說:“太醫署有按摩工56人,按摩生115人。”這不僅劃分了按摩師的等級,而且也將按摩列入醫學教育的範疇。天寶年間,按摩術傳入日本、朝鮮、印度等國度。
宋金元時期,足部按摩作為一門醫術在廣泛使用。該時期 足部按摩發展的特點是注重按摩適應症手法應用方式的探討。
明朝時期是按摩學術第二個興盛時期。明朝不僅設置了 足部按摩專科,而且按摩在小兒科疾病的應用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小兒按摩獨特的體系。
在清代,按摩學術又形成了一個新的分支---正骨按摩。官方編纂的《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里,把按摩列入正骨八法之中,提出正骨的的手法有“摸、接、端、提、推、拿、按、摩”。清代有許多關於按摩的著作,如《推拿易知》,《推拿圖解》,《小兒推拿直錄》,《釐正按摩要術》等。這些著作不但積累了按摩臨床經驗,而且在理論上也有了很大提高,對推拿的治療法則和適應症,也有了比較系統和全面的闡述。
新中國成立后,按摩治療的病症擴大到內、外、婦、兒、傷、骨科、五官等科。常用的手法達到20餘種。按摩專著有《中醫推拿學》,《胃病推拿法》,《外傷中醫按摩療法》,《傷科按摩術》,《點穴療法》等。按摩學術呈現蓬勃發展的趨勢,足部按摩更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在國內的足療保健行業中,1997年朱國凡創立的良子健身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代表,其憑藉“中草藥配方”和多種“足浴保健手法”,規模逐漸擴大。通過多年的滾動式發展,良子健身已發展成為以健身、保健、休閑為主的大型連鎖企業,在全國已擁有上百家連鎖店,其商標在美國、韓國、日本等多個國家註冊。公司獨創的健身保健技術手法和管理模式在全國同行業處於較高水平。公司實行半軍事化管理,服務上實行統一形象、手法、禮儀、服裝、培訓,聘請專職教授進行培訓。
足部按摩是中醫一種外治法範疇的物理療法,已被無數臨床實踐所證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足部按摩主要是依靠手法的力度和力的方向實施的治療。手法由於輕重不同,其滲透於內的力度也有所差別,基本上分為淺(皮毛)、略淺(經脈)、中(肌肉)、略深(經筋)、深(骨髓)幾種。中醫的按摩治療是通過外力直接作用於損傷部位,通過手的力量和技巧以調節機體生理、病理變化而達到治療目的。中醫按摩的治療作用是多方面的。
(一)舒筋活絡、消腫止痛 受傷無論是急性期或慢性期,腫脹、疼痛往往是其主要癥狀,損傷后,由於血離經脈,經絡受阻,氣血流通不暢,從而出現局部腫脹,"不通則痛"而產生疼痛。中醫按摩則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和淋巴的循環,加速局部淤血的吸收,改善局部組織代謝,理順筋絡,並可以提高局部組織的痛閾,使氣血通暢,從而起到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的作用。
足部按摩
(三)解除痙攣、放鬆肌肉受傷后所產生的疼痛,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局部軟組織痙攣,這雖然是肢體對損傷的一種保護性反應,但如果不及時治療,或治療不妥當,痙攣的組織就有可能刺激神經,加重痙攣。痙攣日久形成不同程度的粘連、纖維化或疤痕化而加重原有損傷,形成惡性循環。按摩之所以能解除痙攣,放鬆肌肉,主要是通過按摩的鎮靜作用,其次按摩又可以直接作用於痙攣的軟組織,使之放鬆,打破惡性循環,幫助肢體恢復正常功能。
(四)松解粘連、滑利關節 急性損傷或慢性損傷的後期,損傷的軟組織常形成不同程度的粘連、纖維化或疤痕化。關節部位置的骨折後期也常見到這樣的病理變化,使肢體關節功能活動障礙。按摩治療一是通過直接作用於損傷部位,加強損傷組織的血液循環,促進損傷組織的修復。二是通過被動運動手法,對關節因粘連而僵硬者,起到松解粘連,滑利關節的作用,對局部軟組織變性者,改善局部營養供應,促進新陳代謝,從而使變性的組織逐漸的到改善或恢復。
(五)散寒除痹、調和氣血 《素問。痹論》篇"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其風氣盛者為行痹,寒氣盛者為痛痹,濕氣盛者為著痹也。……痹在於骨則重,在於脈則血凝而不流,在於筋則屈不伸,在於肉則不仁,在於皮則寒"。按摩具有舒筋通絡,利關節,和血脈而除痹痛的作用。臨床上對風寒濕所致的腰痛及關節痛,按摩結合其他治療方法往往能很快獲效。
按摩手法很多,健康腳底按摩手法也需要大家多了解。
足部按摩的適用症
1. 適用於一切筋傷及慢性勞損性筋傷而無皮膚破損及筋斷裂的患者。
2. 適用於骨關節有錯落不合縫的患者。
3. 適用於急性筋傷后或因治療不當而引起關節僵直的患者。
4. 適用於骨折、脫位後期關節僵直及筋脈肌肉萎縮的患者。
5. 適用於因骨性關節病及痹而引起的肢體疼痛,關節活動不利的患者。
1. 診斷上不明確的急性脊柱損傷伴有脊髓癥狀的病人。
2.急性軟組織損傷局部腫脹嚴重的患者。
3. 可疑或已經明確診斷有骨關節或軟組織腫瘤的患者。
5. 有嚴重心、腦、肺疾患的患者。
6. 有出血傾向的血液病患者。
7. 按摩部位有嚴重皮膚損傷或皮膚病的患者。
8. 妊娠3個月左右的孕婦。
9. 有傳染病的患者。
10.精神病疾患,又不能和醫者合作的患者。
好一點的足療師可以檢查你身體的健康程度,促進足部的血液循環,中醫講人有四根,四根健康,人則無病,足跟就是其一。還可以補腎,但不壯陽,只壯陽氣,驅寒,化濕,去人體邪氣,固本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