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推拿
醫療器械
早在周代就有了專治骨折的醫生,《周禮·天官》有瘍醫專處折瘍的記載,晉代《肘後備急方》中首次介紹了用牽引等手法正復關節脫位。唐代《備急千金要方》記載的下頜複位手法至今還用於臨床;《理傷續斷方》中記載的揣、摸、拔伸等正骨手法和肩、髖關節脫位的複位手法,首次運用槓桿力學原理,對後世影響深遠。宋代《聖濟總錄》進一步總結了正骨推拿和用藥封裹、膏摩等骨傷的綜合治療方法。元代豪族出現了正骨兼金鏃科。明代危亦林在《世醫得效方》中論述頸椎、肩、肘、髖、膝、踝等關節及髕骨脫位之正復與固定方法已相當 先進。明代薛己的《正體類要》中所記述的正骨手法19條簡明實用;王肯堂的《證治準繩》也記載了許多正復骨折的方法。清代《醫宗金鑒》總結前人正骨手法的經驗,概括出摸、接、端、提、按、摩、推、拿8種手法。1949年後,中醫與中西醫結合工作者對正骨八法進行了科學研究,又有所改進及創新,充實和提高了正骨推拿的內容和水平。
正骨推拿適用於以下幾方面:
①肌腱損傷。肌肉、肌腱、韌帶完全破裂者須手術縫合才能重建,但部分斷裂者可使用適當的手法理筋,將斷裂的組織撫順理直,然後加以固定,可減輕疼痛並有利於斷端生長吻合。
②肌腱滑脫。在疼痛部位能觸摸到條索樣隆起,關節活動出現嚴重障礙,若治療失當,可轉為肌腱炎,產生粘連,對此應及早施用手法使其回納。
③各種關節的脫位、半脫位,在正骨后根據不同情況配合固定、敷藥、服藥等治療措施加速恢復。
④新傷骨折,對於閉合性骨折,正骨手法是治療骨折的主要手段之一。
正骨推拿根據其作用及適應症的不同,分為正骨手法和理筋手法兩類。正骨手法主要用於骨折和脫位,通過手法恢復骨與關節的正常解剖位置。正骨八法為正骨的基本方法。理筋手法主要適用於全身各部位的軟組織急、慢性損傷所引起的肌肉痙攣疼痛。如拇指推揉法,掌根推揉法,虎口推揉法,指按法、提捏法等。
都市白領,長時間用電腦,經常固定一個姿勢工作,肌肉勞損,椎關節錯位,以至於頸椎病就像感冒一樣常見。康復科專家認為,正骨推拿可以針對椎關節錯位,運用手法讓關節複位。但值得強調的是,手法複位並非保健按摩,專家強調,在進行手法複位時,非得要有癥狀、觸診和X光片三方面的診斷依據均相符合“頸椎錯位”為前提,否則不懂正骨別亂來,弄壞了頸子,後果很嚴重。
腰酸背痛就是頸椎病犯了,找個推拿師傅按摩下
白領長期低頭伏案工作,特別容易引起肌肉過度疲勞,頸椎失穩,造成小關節錯位,繼而引發腰酸背痛、手臂麻木、頭暈目眩等癥狀。遇到這種情況,大部分人會去休閑場所,讓保健師按摩按摩,緩解疼痛和不適。
正骨推拿療法可以治療頸椎病,特別是對關節錯位,椎體輕度骨質增生、椎間失穩等情況有效。但在做推拿之前,必須先要排除比如脊柱腫瘤、結核、骨折、脫位及類風濕、痛風等病症。這些疾病不能隨便推拿,被稱為“推拿之禁忌”。
儘管頸椎病非常普遍,但作為康復科醫生來說,對病情一定是需要細心分析,通常問診、觸診之後,還要再結合包括X光片(有需要時,可做CT或MR檢查),最後作出準確定位。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誤診誤治。
抽空去做個按摩,左扳右扳三五分鐘搞定
“正骨推拿跟下水游泳一樣,需要先熱身。沒有可能患者一上來就給他做手法複位。”段俊峰說,“通常正骨推拿的複位要分四步走,最先應該考慮肌肉的放鬆。”
在複位的時候,一定先放鬆痙攣的肌肉群。特別是在複位的過程中,遇到某些肌肉緊張,要用放鬆肌肉的手法,比如痛點按摩,揉、擦、捏等軟組織充分放鬆,然後才將患者頸椎調整到有利於關節複位的姿勢,或轉動頸椎將其“搖正”,或側屈頸椎將其“扳正”,正骨過程中,一定是“動中求正”。
如果上來就是左扳右扳,急於求成,萬一判錯方向,粗暴複位,很容易發生意外損傷而加重病情。
給頸椎關節複位時,一定要聽到關節“咯咯”作響,才算放心。
無論休閑還是康復,很多人在做推拿按摩時都對“咯得”聲音上癮。不聽到關節活動時的“咯咯”聲,就覺得自己錯位的關節還沒複位。
段主任說,其實,我們在做頸椎關節的手法複位時,一般是將患者的頭部轉到最大角度時,稍加有限度的“閃動力”(突然加力),就可使錯位的關節複位,在操作中有時可聽到關節複位的彈響“咯咯”聲。
所以,並不是每一次複位都一定有關節“咯咯”作響,並不盲目追求這一響聲。同時專家表示,青壯年患者可以用輕巧的“閃動力”複位,青少年和老年人則不宜用“閃動力”,而是將複位的動作反覆做2-3次,緩慢複位,在緩慢複位過程中,可能就沒有這個關節彈響。
頸椎病犯了,只做推拿,其他的輔助治療都不考慮
一旦人體頸椎小關節錯位,就會有癥狀顯現出來,比如頭暈、四肢麻木、肩背痛等,單單隻做正骨推拿,只是讓關節複位,並不能徹底讓椎關節問題,一定還需要結合其他的輔助方法,比如理療、針灸、中醫中藥等,一系列的綜合治療,既能治骨又能治軟組織,才能達到徹底康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