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新供給的結果 展開

新供給

經濟學術語

新供給是新供給經濟周期理論的基礎,定義為由於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新管理模式等新財富形態,形成了新商業價值,創造了新需求,形成了新市場的供給。新供給並不是一個未來的抽象概念,歷史上各個階段、各個領域都曾經出現過新供給,每個歷史階段也都是新供給推動經濟最終走出危機。數千年的大國興衰史,並不是一部平緩生產和交易的歷史,而是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通過土地、金礦、森林、石油、海洋、資本、貿易、市場、技術、金融、文化等新供給創造新需求的創造史。

意義


相對於農業時代而言,工業技術是新供給;而當進入工業時代後期向軟價值轉型的時代,以消耗地球資源、污染環境為財富源泉的傳統工業則成了老供給,不主要依賴自然資源、以人類創造性思維為財富源泉的知識產業、信息產業、文化產業、金融產業以及其他服務業等軟產業將成為未來的新供給。
新供給已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量,未來幾年中國經濟既有質的積極變化,也有量的邊際提升,既是“L型”增長水平上的新階段,也有經濟增速穩步復甦,即中國經濟將在新供給擴張的帶動下進入緩坡型增長新周期。但仍要特別關注鋼鐵、煤炭等上游大宗商品大幅漲價對下游製造業上萬億元成本衝擊所造成的滯后負面影響,以及房地產泡沫的“灰犀牛風險”。

概念背景


早在240年前,亞當·斯密發表的《國富論》中就從勞動的供給質量和勞動力的供給數量角度分析了制度和社會分工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之後,熊彼特以“創新理論”解釋經濟增長過程,認為生產技術的革新是驅動經濟螺旋式發展的核心力量,認為技術和制度的破壞性創新(Destructive Creation)才是經濟增長的長期動力;庫茲涅茨則更多地從投入產出角度分析經濟增長,並將經濟長期增長要素歸納為人口增長、生產效率提升、經濟結構升級、社會結構轉變等。上述理論無一例外地從“供給”的角度解釋經濟增長並提出各自的政策主張。
中國經濟連續5年下行的根本原因也在供給側。從新供給主義經濟學的角度來看,2002年到2007年,是房地產、汽車等行業的供給擴張階段,2008年以後,這些行業(包括其上下游的鋼鐵、玻璃、水泥電解鋁等)為主題的中國經濟進入供給成熟階段,2014年以後階段性進入供給老化階段。商品房庫存不斷增加,鋼鐵、煤炭全行業虧損嚴重,傳統車市風光不再,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更是全面過剩,就連光伏、風電等新興產業,也在政府的扶持下迅速進入供給老化階段。經濟進入供給老化階段后,由於老化的供給無法創造等量的需求,在老供給產業投入的生產要素越多,整個經濟的運行效率越低,總需求越不足,這就是中國經濟連續5年下行的根本原因。儘管政府採取了很多措施來擴大內需,例如擴大財政支出來新上項目、通過補貼增刺激居民消費,但這些傳統的需求端宏觀調控措施已經失效,甚至是在製造新的過剩產能,加重供給結構的老化程度。
在中國經濟連續5年下行的同時,美國GDP增長在2009年中就迅猛反彈,2010年中達到3%,迄今已經完全走出了衰退。為什麼美國經濟能夠迅速走出金融危機?因為2007年~2009年,是以蘋果公司為代表的技術和產品創新,將美國帶入了新供給形成階段,2009年至今,美國經濟進入了一個典型的新供給,從而支撐了美國經濟的復甦進程。

相關定義


18世紀60年代蒸汽動力革命,是煤炭和鐵礦等地球深層資源轉化為動力和能量的新供給,於是紡織工業的生產力成倍增加,輪船、火車等以煤炭和蒸汽機為驅動力的新運載工具相繼產生,替代了人力、馬車等老化供給。19世紀初期,以電子技術的應用為開端,煤炭燃燒產生的熱能、風力和水力蘊含的動能和勢能都以電流的形態傳輸,於是電燈、內燃機等新供給替代了蠟燭、蒸汽機等老化供給。20世紀中葉的石油化工業革命,化學家從石油中分離出汽油、煤油、合稱香料、染料和藥物,於是石油、天然氣等新供給代替了煤炭等老化供給。在一定時期地球資源具有消耗性和不可再生性,隨著工業革命成果的不斷普及,經濟的發展,製造業的利潤率逐漸下滑。於是出現了以蘋果產業鏈為代表的新供給,推動美國經濟走出了經濟危機,步入了新一輪新供給形成和擴張的增長周期。

四要素


1、新的財富形態,是新供給的載體,是區別於老化供給的創新性突破。
2、新的商業價值是新供給財富價值的體現,是新供給的使用價值,是完成市場交換的基礎。
3、新需求是新財富價值的實現路徑,新供給的使用價值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方式。
4、新市場是新需求完成對新供給反作用,進而形成良性的供需互促循環的基礎。
因此,新財富形態、新商業價值、新需求、新市場是新供給的四個必要條件,四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