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洵美

鄧洵美

鄧洵美(?─? ),字型大小不詳。連州(今屬廣東省)人。五代後晉天福八年(943)癸卯科或五代後漢乾祐元年(948)戊申科王溥榜進士第三人。同榜有李昉、孟賓於等。及第后鄧洵美任湖南節度使周行逢幕府巡官。他只是看重鄧洵美的名氣,一直都沒有重用過他。李昉曾私下南來與洵美相會,同年好友數年不見,感慨萬千。兩人相談竟日,以詩唱和。周行逢對鄧洵美與李昉的相會疑心重重。就派人假冒山賊,竄入鄧洵美的住處,將其殺害。

相關作品


《答同年李昉見贈次韻》
詞場幾度讓長鞭,又向清朝賀九遷。
品秩雖然殊此日,歲寒終不改當年。
馳名早已超三院,侍直仍忻步八磚。
今日相逢翻自愧,閑吟對酒倍潸然。

生平


高中探花無官職
鄧洵美其貌不揚,背傴僂,人稱鄧馱。晉見後漢帝劉知遠,因貌丑沒有得到禮遇
出生於星子鎮的鄧洵美天資聰慧,群覽百書博學多才。後漢乾祐二年(950年),鄧洵美取進士第三名,即為探花。原本以為能以胸中韜略為朝廷效勞,當他信心滿懷地晉見後漢帝劉知遠,卻因為其貌不揚、背傴僂而遭到劉知遠的冷遇,未授以職。抱負難展的鄧洵美只好離開後漢都城開封,南歸家鄉。行至長沙時,被湖南節度使周行逢所知,周行逢聽聞過鄧洵美的才能和名氣,便想聘其為官。可是當鄧洵美來到他的官府,周行逢見到鄧洵美個矮背駝就心生不滿,僅授幕府巡官(相當於現在軍隊的參謀),此後也一直沒有重用過他。
其實鄧洵美雖然其貌不揚,卻是才高八斗之人。當時湖南有個大學問家叫朱昂,由於讀書多,世人都稱他為“朱萬卷”。就是這個朱萬卷在與鄧洵美相識之後,自愧不如,對鄧洵美的詩文才氣大加推崇。
不久,鄧洵美的同年好友李昉來湖南看望鄧洵美。李昉是與鄧洵美是同榜進士,宋代著名學者,主編了《太平御覽》、《文苑英華》和《太平廣記》三部巨著。
兩個昔日的同窗好友見面,感慨良多。李昉見鄧洵美落落寡歡、意志消沉,不禁為這位同榜高才感到惋惜。兩人秉燈夜談,依依難捨,臨別之時李昉寫詩一首贈與鄧洵美。詩曰:“憶昔詞場共著鞭,當時鶯谷喜同遷。關山契闊三千里,音訊稀疏二十年。君遇知己依玉帳,我無才藻步花磚。時情人事堪惆悵,天外相逢一泫然。”詩中既有與好友結交的美好追憶,也有對時事的感慨,更表示了對好友大志難展的惋惜。
李昉南來湘南之時已受到宋太祖的重用,被命為屯田郎中和翰林學士,到後來還做了宰相。鄧洵美讀了李昉的詩感慨不已,即步李韻和了一首詩,詩曰:“詞場幾度讓長鞭,又向清朝賀九遷。品秩雖然殊此日,歲寒終不改當年。馳名早巳超三院,侍直仍忻步八磚。今日相逢翻自愧,閑吟對酒倍潸然。”詩中既有對朋友高遷的祝賀,也充滿了對自己境遇的無奈。千里迢迢南來見鄧洵美,除了敘舊情,李昉還有意把鄧洵美引見給宋太祖。當李昉臨別要鄧洵美同車一齊投奔宋朝,卻被鄧洵美以身體不好為由拒絕了。他寧願“翻自愧”而守著“歲寒終不改當年”的志向,雖不被重用也甘願追隨不悔。這種事一不貳的節氣是封建中國知識分子的可貴,也是他們的可悲。
詩文唱和引殺機
宋史》載,周行逢“使入詐為山賊,突入官署將洵美殺之,”當時湖湘一帶的讀書人聞此噩耗,無不為之痛惜。
鄧洵美的固執,讓李昉徒嘆奈何。回到宋朝後,他就把鄧洵美的境遇與另一位鄧洵美的同榜進士、官至太子少保的王傅說了。
王傅也深為鄧洵美才高而不遇明主深感惋惜,便也寫了一首詩寄給他。詩曰:衡陽歸雁別重湖,銜到同人一紙書。忽見姓名雙淚落,不知消息十年余。采衣我已登黃閣,白社君猶葺舊居。南望荊門千裡外,暮雲重疊滿晴虛。
鄧洵美與宋朝大臣詩文住來唱和,引起了周行逢的猜疑。周行逢本來是個農民,曾因犯事而被黥面———即在臉上刺過字的犯人。但適逢亂世,周行逢在戰場上敢於拚命,不久便掌握了兵權,當上了節度使。周行逢其人疑心最重,常常派出耳目四處打聽對自己不利的人,一經發現便立即抓捕殺掉。有一次探子到邵州打探,因無事可報,只好向周行逢報告說,剌史劉光委經常約人飲宴。周行逢聽后,竟說劉光委聚眾飲酒,一定是想謀反。於是不分青紅皂白把劉光委召來殺了。
如此猜忌無度、濫殺無辜的人,當然不會放過李昉與鄧洵美的會晤。而鄧洵美“性情迂僻,不為人所喜”,更加不會拍馬屁討上級歡喜,因此周行逢總在心裡懷疑鄧洵美向李昉泄漏自己濫殺無辜等惡劣行徑。
不久,周行逢先是把鄧洵美貶為易俗場官,隨後派人假扮山賊,竄入鄧洵美住的館驛中將其殺害。可惜一代鴻儒就這樣毀於殘暴之手,當時湖湘一帶的讀書人聞此噩耗,無不為之痛惜。
宋朝一統嶺南后,李昉被宋太祖封為了衡州太守。李昉在衡山常常想起同榜好友鄧洵美,他找到鄧洵美的墓地后,寫了一首詩憑弔:“侯門寂寞非知己,澤國棲遑似旅人。今日向君墳畔過,不幸懷抱暗酸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