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陳治國的結果 展開
- 綿陽中學副校長
- 主任醫師
- 革命烈士
- 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
- 重慶市渝北區教師進修學院院長
- 書法家
陳治國
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
陳治國,1977年生,河南靈寶人,哲學博士,山東省首批泰山學者青年專家,現任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哲學系、山東大學中國詮釋學研究中心及山東大學現象學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現象學與詮釋學、古希臘哲學、中國哲學。
●哲學博士外國哲學專業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哲學系 2005-2011年
●哲學碩士外國哲學專業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哲學系 2000-2003年
●哲學學士行政管理專業山東大學哲學系 1995-1999年
●教授,山東大學,2015年破格晉陞教授;2016年獲博士生導師資格
●副教授,山東大學,2011-2015年,2012年獲碩士生導師資格
●助理教授(助教和講師),山東大學,2003-2011年,
●《中國詮釋學》副主編
●中國詮釋學專業委員會理事、副秘書長
●山東省哲學學會理事
●韓國首爾大學哲學系訪問學者(2014)
●台灣輔仁大學哲學系訪問學者(2008)
●台灣佛光大學哲學系訪問學者(2006)
●山東省首批泰山學者青年專家(2016)
●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16)
●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2015)
●山東大學首批青年學者未來計劃入選者(2015)
●山東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2012)
●山東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2012)
●山東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獎(2005)
●本科生
1.西方哲學引論
2.現代西方哲學
3.西方哲學原著選讀
4.亞里士多德倫理學
●研究生
1.古希臘與中世紀哲學
2.詮釋學與古典哲學
3.當代詮釋學與中西比較哲學
1.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伽達默爾著作集漢譯與研究”子課題“詮釋學與哲學史”(2015)
2.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亞里士多德友愛哲學的現象學效應”(2015)
3.山東省社科基金規劃項目“比較視域下儒學友愛倫理及其當代價值”(2015)
4.山東大學首批青年學者未來計劃項目“當代詮釋學與中西比較哲學”(2015)
5.山東大學首批自主創新基金青年團隊項目“經典詮釋與哲學創新”(2012)
6.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重大項目“中國正義論:中國古典制度倫理學系列研究”子課題“中西社會正義論”(2011)
7.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海德格爾與形而上學之解構”(2010)
1.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比較視域下中國經典詮釋傳統現代化路經研究”(2014)
2.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基地重大項目“宗教與哲學互動關係研究”(2007)
1.《形而上學的遠與近:海德格爾與形而上學之解構》,山東大學出版社,2014年。
2.《宗教與哲學:西方視域中的互動關係研究》,與傅永軍等合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4年。
3.《知識論讀本》,與洪漢鼎合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
4.《中國詮釋學》,第11、12、13輯,與洪漢鼎、傅永軍合編,山東人民出版社,2014、2015、2016年。
一、現象學與詮釋學領域
1.“哲學的友愛:亞里士多德、海德格爾與伽達默爾”,《復旦學報》2015年第2期。轉載於《外國哲學》2015年第6期。
2.“海德格爾現象學方法的歷史之源及其核心結構”,《哲學研究》2014年第2期。轉載於《外國哲學》2015年第4期。
3.“海德格爾基礎存在論中的友愛倫理”,《哲學動態》2014年第7期。轉載於《倫理學》2014年第9期。
4.“海德格爾與斯特勞森:形而上學的同一種讀法?”,《世界哲學》2013年第5期。轉載於《外國哲學》2013年第12期。
5.“從海德格與形而上學的關係再論其思想分期問題”,《天津社會科學》2013年第5期。
6.“海德格爾論同一性問題——以《同一律》為中心”,《安徽大學學報》2013年第1期。
7.“論海德格爾的‘四重體’觀念與亞里士多德的四因說”,《自然辯證法研究》2012年第5期。
8.“海德格爾的形而上學解構與神學的三重關係”,《山東大學學報》2012年第5期。轉載於《外國哲學》2013年第1期。
9.“從海德格爾的形而上學解構略論當代中國哲學的發展方式”,《周易研究》2012年第2期。
10.“海德格爾後存在論之神學進路的形而上學品格及其遺產”,《中國詮釋學》第9輯,2012年。
11.“海德格爾基礎存在論之存在論進路的形而上學品格”,《元亨學刊》第2輯,2012年。又載於潘德榮主編:《中西學術視野下的詮釋學——紀念伽達默爾逝世十周年論文集》,安徽人民出版社,2014年。
12.“西方勞動觀念史的一項哲學考察”,《求是學刊》2012年第6期。轉載於《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3年第3期。
13.“海德格爾與形而上學的關係研究評析”,《中國詮釋學》第8輯,2011年。
14.“作為方法的解構:‘海德格爾與形而上學之解構’導論(二)”,《中國詮釋學》第7輯,2010年。
15.“理解、友愛與對話——伽達默爾的友愛詮釋論”,《中國詮釋學》第5輯,2008年。
16.“西方修辭學的當代復興及其定位——兼論哲學詮釋學與批判語用學的一個重要分歧”,《天津社會科學》2007年第2期。轉摘於《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8年第3期。
17.“論西方哲學中身體意識的覺醒及其推進”,《復旦學報》2007年第2期。轉載於《外國哲學》2007年第6期。
18.“理性、利益與修辭——霍布斯政治哲學的方法論詮釋”,《中國詮釋學》第4輯,2007年。
19.“西方修辭學的古典傳統及其當代復興”,《中國詮釋學》第3輯,2006年。
20.“論胡塞爾現象學明見性概念的問題情境及其基本特徵”,《文史哲》2004年第1期。
21.“論胡塞爾現象學明見性領域及其實現方式”,《山東大學學報》2004年第2期。
22.“‘他我’如何可能——論胡塞爾之先驗解決方案”,《河北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第6期。
23.“在全球化的世界中閱讀西方哲學經典——從海德格爾到伽達默爾”(譯文),《中國詮釋學》第12輯,2015年。
24.“詮釋學的新範式”(譯文),《中國詮釋學》第12輯,2015年。
二、古希臘哲學與中國哲學領域
25.“當代詮釋學與中西比較哲學”,《深圳大學學報》2015年第2期。轉載於《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5年第9期;又載於景海峰主編:《經典、經學與儒家思想的現代詮釋》,人民出版社,2015年。
26.“重思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友愛’”,第一作者,《山東大學學報》2015年第1期。
27.“最高形式的友愛:‘哲學的友愛’還是‘神交’”,《中國詮釋學》第12輯,2015年。
28.“作為政治秩序原理的正義與仁義:亞里士多德與孟子之間的一種互詮”,《現代哲學》2015年第6期。又載於《儒教思想文化研究》(韓國),第56輯,2014年。
29.“城邦、人與自然:亞里士多德與荀子之間的對話”,《周易研究》2014年第5期。轉載於《中國哲學》2015年第4期;又載於《東洋研究》(日本)第4號,2014年。
30.“好好地活與活得好:孔子和柏拉圖哲學中正義的層級問題及其根本動力”,《中國詮釋學》第11輯,2014年。又載於《儒家思想與社會正義——中美儒學論壇2012》,山東人民出版社,2013年。
31.“試析中西比較哲學研究中的偏差問題”,第一作者,《中國詮釋學》第10輯,2013年。
32.“亞里士多德友愛觀研究的覺醒與演進”,第一作者,《哲學動態》2012年第5期。
33.“正義創造和諧——古希臘哲學的和諧觀念詮解”,第一作者,《中國詮釋學》第6輯,2009年。
34.“理性的方法意識——反思中國哲學的重要路徑”,第一作者,《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7年第1期。
35.“儒家‘孝’觀念的原始意義及其近代以來的多重命運”,《孔子研究》2005年第6期。轉載於《外國哲學》2006年第3期。
36.“儒學與基督教‘孝’倫理觀之比較”,《河北學刊》2005年第6期。
三、學術評論及其他領域
37.“2012—2013:詮釋學與中國”,第二作者,《中國詮釋學》第11輯,2014年。
38.“2011:詮釋學與中國”,《中國詮釋學》第9輯,2012年。
39.“現象學與科技哲學的新互動”,《哲學分析》2012年第1期。
40.“倘佯於‘分析’與‘詮釋’的思潮之間”,《讀書》2011年第3期。
41.“2009—2010:詮釋學與中國”,《山東大學學報》2011年第4期。
42.“基督教女性主義的生態之思:立論邏輯、多重意義與內在困境”,《猶太研究》第8輯,2010年。
43.“2008:詮釋學與中國”,《山東大學學報》2010年第2期。
44.“2007:詮釋學與中國”,第一作者,《山東大學學報》2009年第1期。
45.“回顧、分析與前瞻:批判理論與現代性”,《山東科技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
46.“2006:詮釋學與中國”,《山東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
47.“2005:詮釋學與中國”,第一作者,《山東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轉載於《外國哲學》2007年第5期。
48.“給世界的精神厚禮”,《中華讀書報》,2007-11-28,第16版。
49.“19世紀俄國東正教來華傳教使團的漢學研究及其特點”,第一作者,《俄羅斯研究》2006年第4期。
50.“2004:詮釋學與中國”,第一作者,《山東大學學報》2006年第1期。轉載於《外國哲學》2006年第4期。
51.“訓詁、詮釋與文化之重塑”,《哲學動態》2005年第12期。
52.“2003:詮釋學與中國”,第一作者,《山東大學學報》2005年第1期。轉載於《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5年第3期。
53.“誰審判了誰——再讀蘇格拉底之死”,《讀書時報》,2004-8-18。查看
54.“在傳統與現代之間”,第二作者,《中國詮釋學》第1輯,2003年。
55.“五四運動中激進主義的新考量”,《海大法學評論》2003卷,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
56.“論羅爾斯正義觀的三個理論向度及其表徵”,《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第5期。
57.“重寫現代性——利奧塔後現代理論的一個轉折”,《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2002年第3期。
58.“論現代性語境中大學與政府間的對壘與博弈”,《山東科技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