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大村鎮的結果 展開

大村鎮

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大村鎮

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轄鎮。1952年後設大村區,1992年撤區,將大村、中樂兩鄉合併建立大村鎮。位於縣境東部,距縣城67公里。全鎮幅員面積89.38平方千米,下轄10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共92個村(居)民小組。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大村鎮常住人口為32777人。以漢族為主,其餘有苗、彝兩個少數民族。

2020年6月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瀘州市調整敘永縣、古藺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複(川府民政〔2020〕5號):將原土城鎮大山村、堰塘村、贊台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大村鎮管轄,大村鎮人民政府駐大村社區府前路133號。

歷史沿革


1952年後設大村區。
1992年撤區,將大村、中樂兩鄉合併建立大村鎮。
2020年6月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決定撤銷土城鎮

行政區劃


大村鎮
大村鎮
有人口26124人(2017)。轄歡樂、紅岩、下馬、高坪、坳上、楊華、回豐、桑木、高山、玉鋒、康樂、菜田、天寶、龍慶、新場、柑坪、碼頭、金泉、分水、工農、華英、蘇家壩22個村委會和大村居委會。

地理位置


大村鎮
大村鎮
大村鎮位於赤水河的北岸緊挨郎酒之鄉,屬古藺縣城的東北部,離城66公里,海拔高度在650-1380公尺之間的立體地形。幅員面積89.38平方千米,四周與土城、丹桂、石寶、金星、東新、二郎六個鄉鎮緊密相連。全鎮交通便利,有太石路、大土路、大丹路、大自路四條出境路十字橫穿,全鎮全面實現村村社社通公路,十一五期間,擬建的大村鎮列入國家級煤田開發重點鄉鎮,又是敘大鐵路終點站,同時列入小城鎮建設規劃,正是迎接八方來客投資開發熱土的好地方。
大村鎮地形以山地為主,海拔650米—1380米,常年平均氣溫17.8度,平均降雨量為780毫米,日照充足,無霜期長,雨量偏少。主產水稻、玉米、小麥、高梁、大豆、烤煙、油菜等。

人口民族


2021年6月7日,古藺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大村鎮常住人口為32777人。

交通


鐵路事業

敘大鐵路 於2011年開建,西起敘永縣敘永鎮,東至古藺縣大村鎮,全長85.5公里,設計時速80公里,項目總投資約50億元。該鐵路承擔古敘礦區煤炭物資外運任務,同時承擔古藺、敘永大宗長途貨物的運輸任務,是繼隆納、納敘鐵路通車后南向延伸的重要通道。總投資38.86億元,全長85.538公里。
大鐵路在2018年7月12日全線貫通。

公路事業

古仁高速公路(規劃中):古藺至仁懷高速公路起古藺龍山鎮,通過樞紐互通接擬建成貴高速,途經魚化、大村、丹桂等鄉鎮,止於貴州高大坪鄉,與蓉遵高速相接,全長約68公里。
全鎮交通便利,有太石路、大土路、大丹路、大自路四條出境路十字橫穿,全鎮全面實現村村社社通公路。

航空事業

大村鎮
大村鎮
大村鎮距離瀘州雲龍機場176公里,駕車3小時車程。
大村距離遵義茅台鎮70公里,駕車不到2小時。直線距離30公里左右。待古仁高速公路開通之後,大村到茅台機場駕車將會非常快!

自然資源


有豐富的無煙煤和鐵、硫、石英砂等礦產資源。境內水能資源豐富,鹽井河兩條支流大村河和桑木河,從高到低,流經全鎮,落差達到400m,兩條河沿途已建成4個小水電站,年發電總量達1200萬千瓦。鹽井河下游黑凼子還可建800千瓦的水電站,正待招商引資開發。鎮境內的最高位置建成著名的香樟水庫,蓄水量200多萬立方,水源豐富,除灌溉和供應場鎮飲水外,余水繪集的小河流經鎮政府門前即從著名的大村河壩經過。大村河壩素有小盆地之稱,河壩內有2000多畝穩產高產的糧田,小河流域給大村增添了一條亮麗的風景線。創造了大村人居環境的更加優美。

社會事業


全鎮轄區10個村1個社區,耕地面積26919畝,下轄10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共92個村(居)民小組,是住有漢、苗、彝民族雜居的地方,民族風情淳樸,傳統文化濃厚,歷史以來大村素有文化老區之稱,全民支教、重教、鎮建1所希望小學,16所鄉村小學,1所重點職業中學,校園條件優越,環境優美,教學質量日益提高,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達到100%。兩基成果顯輝煌,衛生事業蓬勃發展,創建國家級衛生院一所,23間甲級村衛生室,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5%以上,徹底解決了群眾看病難的問題。
廣播電視覆蓋率達95%以上,電力、郵政、通訊、信息暢通,鎮內建有9座移動機站,實現水電路三通。人們生活顯著提高,民族文化生活豐富多彩,繼承傳統文化深遠,獨有風情的民族場,民族宗教,民族歌舞為山區增添風彩,獅燈、龍燈、花燈、腰鼓隊、著名川戲演藝隊,每逢節日,紅白喜事,人們載歌載舞,呈現一派歡樂景象,為全鎮營造了安樂、祥和、團結、和諧的氣氛。有力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向前發展。
團結和諧、勤勞勇敢的大村人民在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沿著科學發展觀的道路,抓住住部開發機遇,迎著新的挑戰,建設新的美景,把山區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按照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興的思路以又好又快的步伐,打造名優強鎮,建成富饒美麗的大村,熱情好客的大村人民熱忱歡迎八方來客,到我鎮投資發財。

特色產品


農業主產水稻、玉米、小麥、紅梁、豆類、紅苕、洋芋、油菜等,經濟作物主產優質烤煙、茶葉、蠶桑、中藥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