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大村鎮的結果 展開

大村鎮

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下轄鎮

大村鎮,鄉鎮名稱,位於青島市黃島區(原膠南市),山東省東南沿海、青島市西部,總面積151平方公里,人口5.1萬人,是青島西海岸面積最大,山水資源、砂石資源、土地資源、木材資源、人文資源最豐富的鄉鎮。

這裡距青島前灣港50公里,距日照石臼港70公里,距青島機場80公里,距204國道10公里,距“同三”高速公路泊里出入口10公里,距膠州火車站80公里,距黃島火車站55公里,交通方便,是鄉村旅遊、休閑養生的好地方。

歷史沿革


1944年屬藏馬縣龍馬區,1956年藏馬縣併入膠南縣仍稱龍馬區。
1958年改鄉、公社,1984年設大村鎮。1997年,面積113平方千米,人口3.9萬,轄大村中村、大村前村、大村河北、西北龍古、前龍古、東龍古、西北河崖、李家河崖、桑行、桃山、林子、劉家河崖、雙廟、丁家窪、田莊、胡家溝、黃嶺、孟家村、蔡家溝、封家小庄、龍古前、嶺南庄、宋家村、廟子山、大橋村、新村、橫山後、后村、中村、李家、下藏馬一村、下藏馬二村、下藏馬三村、廣家莊、管家村、重羅山、韓家莊、姜家莊、西陳家、徐家村、河外、大堯、南家村、河東崖、孟家官莊、紅草嶺、小石嶺、大石嶺、西南庄、前堯、雙墩、草場、李家埠、西白馬河、東白馬河、新鄉村、丁石橋、前茂甲庄、后茂甲庄、小白馬河、斜屋、塔山坡、龍潭、上藏馬64個行政村。
2001年,原市美鄉18個村併入大村鎮。

地理環境


山行地貌

論山——藏馬山屬嶗山山脈,南北長近20公里。山體由花崗岩類岩體組成,主峰海拔499米,西坡多陡岩峭壁,東坡較平緩,山勢突兀,林木繁茂。遙望藏馬山,氣勢磅礴雄偉,猶如一條巨龍橫卧在膠南西部。由於常年風化侵蝕和雨水沖刷,山峰尖峻挺拔,峰巒起伏,幽谷深壑,瀑布流鳴,雄中藏秀,名勝眾多

自然資源


大村是青島西海岸面積最大,山水資源、砂石資源、土地資源、木材資源、人文資源最豐富的鄉鎮。

行政區劃


下轄村莊

大村村前村河北村后村南家村中村雙墩村草場村孟官莊村
河東崖村紅草嶺村西南庄村大堯村前堯村河外村
徐官莊村韓家莊村姜家莊村官家村重羅山村西陳家村
小石嶺村前茂村后茂村石橋村新鄉村李家埠村
大石嶺村東白馬村西白馬村塔山坡村斜屋村小白馬村
 東龍古村前龍古村西龍古村嶺南庄村李家村劉河崖村
李河崖村西河崖村桑行村雙廟村宋家村藏馬一村
藏馬二村藏馬三村上藏馬村廣家莊村田家莊村龍太村
黃嶺村胡家溝村丁家窪村小庄村橫山後村林子村
桃山村孟家莊村蔡家溝村新村龍古前村大橋村
廟子山村王家前夼村趙家前夼村胡家前夼村北村市美村
西茶溝村東茶溝村大河西村耿家溝村西北硯瓦村西硯瓦村
東硯瓦村前尹家溝村院前村小泊村小河西村皂戶村

人口民族


人口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32755
16787
15968
家庭戶戶數10833
家庭戶總人口(總)32361
家庭戶男16513
家庭戶女15848
0-14歲(總)6195
0-14歲男3166
0-14歲女3029
15-64歲(總)22657
15-64歲男11779
15-64歲女10878
65歲及以上(總)3903
65歲及以上男1842
65歲及以上女2061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31185

經濟


第一產業

大村鎮有良好的畜牧生產條件。在穩定牛、羊、豬等傳統品種的同時,積極發展林地養雞,以此提高土地利用率,實現林地再利用。在發現新鄉村村民徐立華通過林地養雞致富的典型后,該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進行了科學的分析,作為實現農民增收的典型進行了推介,並採取了面向全鎮招標選擇林地養雞帶頭人的激勵辦法,促進了林地養雞產業的發展。2004年,全鎮有21戶發展林地養雞,養殖規模達到5萬多隻。特別是新鄉村,在青島市委組織部駐村工作組的幫助下,大膽探索集體帶動農戶發展林地養雞產業,當年共銷售林地雞約2.5萬隻,增加集體、群眾純收入10萬多元。林地養雞已經成為農民致富增收的另一條新途徑。
大村鎮跳出農業發展農業,積極發揮農產品加工企業、農村中介組織、中介人的龍頭帶動作用。青島華溪食品有限公司、青島海峰茶廠等農產品加工企業和“青島龍馬經濟服務中心”、“新鄉經濟服務中心”、“大村市場經營服務中心”等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的作用明顯。2005年以來,又指導成立了藏馬山茶葉協會、新鄉食用菌協會等中介組織,培養了131名農產品經紀人。通過一系列的措施,逐步走出了一條面向市場、面向都市的“綠色農業發展道路”。西南庄的青島龍馬經濟服務中心精心打造的“龍馬”牌綠色無公害產品走出了大山,走進了城市。“龍馬”牌山雞蛋、板栗、蘋果等產品在市場上小有名氣。坐落於藏馬山下的青島海峰茶廠生產的“泰峰”牌綠茶屢屢在“中茶杯”、省、市名優綠茶評比中獲獎,其拳頭產品“泰峰”翠芽、“泰峰”綠劍色澤綠潤、清香馥郁、具有典型的生態自然香氣,得到了專家和消費者的一致認可。
憑藉獨特的種茶條件和市場的持續拉動,全鎮茶園已發展到1500多畝,后溝村、龍古前村等種植茶葉自然條件優越的村莊,爭相朝著發展有機綠茶的方向邁進。大村也正努力成為青島西海岸的新的北方綠茶生產基地。在林地利用上小有成績的新鄉人生產的“新香”牌林地雞,已經走進百盛等超市,端到了城裡人的飯桌上。

第二產業

大村鎮不僅有美麗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農業資源,還是黃島區西部工業基礎比較好的工業大鎮。該鎮負責同志介紹,幾年來,該鎮抓住青島經濟重心西移、青島當龍頭和青島、膠南兩級黨委政府振興泊里發展的戰略機遇,積極鼓勵引導鎮內工業企業發展。目前,全鎮規模以上企業有14家,海龍福利板紙有限公司、膠威機械有限公司、7081廠、青華機械廠等骨幹企業,不斷擴大生產規模,提升產品檔次,企業發展不斷加快。特別是青島巨航機械有限公司,上年銷售收入達3仟多萬元,實現稅收182萬元,成為膠南市西部工業企業中的稅收大戶,並表現出了較強的發展後勁,2005年上半年,已實現銷售收入2仟萬元,上繳稅金236萬元。藏馬山下的草場村以手扶拖拉機為主導產品,帶動發展規模以上企業3家,“家庭工廠”14家,全村75%的人口從事工業生產,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7仟元,全村經濟總收入突破億元,成為膠南市西部第一工業村。青華紡織機械廠擴大了與雙星集團的合作領域,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其它一些骨幹企業也充分發揮自身的產業產品優勢,正在通過外引內聯等措施,積極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
根據青島重工業基地(泊里)的發展需求和大村現有的工業布局、發展規劃及勞動力資源分佈特點等優勢,大村鎮規劃了1500畝的工業小區,主要安排電子、機械加工、服裝加工、農產品加工、木材加工等方面的企業入駐。目前,已騰出符合國家土地規劃的建設用地300畝,地面附著物已全部清除,除天然氣和熱力外,其它基礎設施配套齊全。
2005年,該鎮政府把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列入了在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改善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方面重點辦好的八件實事之一,在大村鎮駐地利用閑置廠房建起了1500多平方米的勞動力培訓基地,2005年已經有300多名農村婦女從這裡走進了各家服裝工廠的車間。大村鎮勞動力培訓中心主任孫斌介紹,為真正讓“農民大嫂”走出家門,對這些婦女的培訓都是免費的,而經過培訓之後,婦女們便可成為服裝企業的熟練工人。正是這種豐富的技工資源吸引了不少服裝企業的入駐。針對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和培育發展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需要,從而形成了該鎮獨具特色的勞動力品牌,形成了新的競爭力,壯大了服裝產業。

文化


文化底蘊

醒世姻緣傳
醒世姻緣傳
該鎮人文歷史悠久,系丁氏家族和龍馬文化的發祥地,明末清初文學巨匠《續金瓶梅》的作者丁耀亢即為大村丁氏八世祖。其所著《醒世姻緣傳》洋洋百萬言,是繼《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文學巨著之後,我國古代小說史上的里程碑。大村人才輩出,是丁氏家族的發祥地。大村的丁氏家族僅明清兩朝就有進士51人,舉人33人,議敘官員69人,曾經出過“一門四進士”。大村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龍馬文化的發祥地,就作者而言,從文壇巨匠到山野平民,無不耳熟能詳;就文學樣式而言,從古詩詞曲到小說劇本,從軍政論文到百科雜著,從書畫篆刻到民間技藝,無不放射著奇異的光彩。興來吟嘯動山川的詩歌,生花筆底龍蛇舞的書法,游刃錚錚指漢秦的篆刻,丹雘隨心通造化的繪畫……這些讓大村又多了“年畫之鄉”、“剪紙之鄉”、“詩歌之鄉”、“書法之鄉”的美譽。
鎮內群眾繼承了先輩優秀的文化傳統,自50年代起,先後有數十位作者在各類刊物上發表文學作品。2000年成立了全市第一家農民書畫協會,現已發展會員80多名,豐富了農民的生活。2004年成立的“丁耀亢暨龍馬文化學會”,又為發展大村文化搭建了新的平台。
濃厚的文化氛圍好比在大村青山綠水明柳的靈魂中滴下串串清露,動人動心。2004年,大村鎮先後被授予山東省、青島市“文化工作先進單位”稱號,也是青島地區範圍內唯一被授予“山東省文化工作先進單位”的鄉鎮。

特色農產品

“一村一品”
山東省黃島區大村鎮封家小庄村支部書記封安軍樂得合不攏嘴,"這多虧了鎮政府的引導和扶持,我們才有了現在的收穫。今天就有青島、上海的客戶來收購黑木耳,我自己種了5畝,純收入能達到5萬多元。近年來,大村鎮堅持產業結構調整,走現代農業致富的路子,演奏出一曲"政策扶持做後盾、一村一品促增收"的和諧樂章。該鎮積極引導各村根據村情實際,宜菜則菜、宜牧則牧、宜種則種,實現了一個產業帶動一方富裕、一個產業彰顯一方特色的現代農業轉型。目前,全鎮已形成各具特色的“一村一品”專業村20餘個。
依託有利的人才資源優勢,成立了食用菌研究所,鼓勵農民林菌間作,聘請技術員下村指導,及時解決生產環節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並統一提供菌種、統一技術服務、統一包裝銷售,在很大程度上規避了市場風險,節約了農民"單打獨鬥"所造成的額外費用。目前,共發展33個村920戶農民種植食用菌。
“合作社+基地+農戶”產業化規模
為解決農民生產中的“瓶頸”――資金難問題,大村鎮政府積極協調信用社為農戶提供貼息貸款,並出台了一系列鼓勵發展現代農業及食用菌產業的優惠政策,根據種植面積,分別給予不等標準的補貼,很大程度上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同時,大力發展合作社經營,以服務廣大農戶為根本宗旨,為農戶提供信息交流互通、技術推廣培訓、協調貸款以及產品銷售等全方位服務。合作社採取社員自願入股方式,把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提高農民在生產經營中的組織化程度,逐步形成了“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模式。
與科研院校“聯姻”,為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把脈掌舵。今年年初,大村鎮與青島農業大學簽訂了產學研共建協議。科技院校的加入,為大村鎮特色農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使專業村更專業,技術更進步,產業發展穩步升級。
以前村香菇、新鄉黑木耳、大石嶺蔬菜等一個個具有地方產業特色的品牌產品,源源不斷地為農民帶來財富,讓農民看到了專業化生產的希望,嘗到了“一村一品”帶來的甜頭。
獼猴桃、葡萄,、木材、瓊花、林木、茶葉、食用菌、山雞、雞蛋、板栗、蘋果、綠茶都是當地特產。

社會


鄉鎮規劃

大村鎮工業小區規劃圖
大村鎮工業小區規劃圖
全鎮進行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大村鎮聘請青島園林規劃設計院對重點旅遊區域的規劃進行了修編,已完成靈龜湖、藏馬山莊、天台山等景點的旅遊規劃。開通並硬化了連接部分景區、景點的道路。加大了對龍馬文化的挖掘力度,通過印發宣傳資料等方式加大宣傳力度,形成了大村新的名片。正在建設中的龍馬畫院,以農民畫生產教學為主,從事創作、培訓和文化藝術交流,同時接收國內外定單複製油畫、國畫等。
畫院現有畫師25名,2005年計劃引進100名畫師,力爭打造成膠南市的年畫、油畫、剪紙基地,形成大村新的特色競爭力。推出了藏馬山民俗莊園、靈龜湖休閑度假村、跑馬場、射獵場、垂釣俱樂部、生態觀光茶園、龍馬書院等旅遊項目,引起了投資者的廣泛關注。

教育事業

所屬學校
膠南市大村鎮中心中學
膠南市大村鎮中心小學
膠南市大村鎮小庄小學
膠南市大村鎮小泊小學
膠南市大村鎮市美中學
膠南市大村鎮成人教育中心
膠南市大村鎮茂甲小學
膠南市大村鎮藏馬小學
膠南市大村鎮西南庄小學
膠南市大村鎮龍古小學
膠南市大村鎮龍潭小學

旅遊


已規劃的藏馬山生態森林公園、藏馬山莊、白馬河田園生態旅遊區、天台山人文景觀區、靈龜湖遊覽觀光、休閑度假、運動娛樂區更是給人一種嚮往,一種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