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耀亢

明末清初小說家

丁耀亢(1599~1669年),字西生,號野鶴,自稱紫陽道人、木雞道人,山東諸城人。明末清初小說家,湖廣勛襄兵備按察副使丁惟寧的兒子。

明萬曆年間,候補國子學生。多次參加鄉試,皆中副榜第一。二十歲,成為諸生,巡行江南,遊學於董其昌門下。順治四年,進入京師,充任鑲白旗教習,得到公卿賞識,聲名大噪。朝廷歷任容城教諭、惠安知縣,念及母親年老,沒有赴任。

康熙八年(1669年)臘月,病逝於家中,享年七十一歲,著有《續金瓶梅》《天史》《增刪補易》等。

人物關係


簡介


[清](明萬曆年間補博士弟子員,后屢應鄉試皆不第,僅中副榜。據乾隆《諸城志》“六旬后病目……更著”及《四庫總目提要》一卷,起丁未,止己酉推算)少弧,負奇才,倜儻不羈。弱寇為諸生,走江南,游董其昌之門,與諸名士聯文社。既歸,鬱郁不得志,作《天史》十卷,明末鄉國盜起,他曾幫助所善王遵坦募兵數千人,解安丘之圍。順治四年入京師,由順天籍拔貢,充鑲白旗教習。於華嚴寺築室,名曰陸舫,日與當時名公卿如王鐸、傅掌雷、張坦公、劉正宗、龔鼎孳等賦詩其中,名大噪。後為容城教諭,遷惠安知縣,以母老不赴。

生平事迹


丁耀亢出身於一官僚家庭,祖父純,父惟寧都中過進士,父官至湖廣勛襄兵備按察副使,弟兄六人中也有數人科舉獲名。
丁耀亢
丁耀亢
明萬曆年間,補博士弟子員,屢應鄉試皆不第,僅中副榜。據乾隆《諸城志》“六旬后病目……更著”及《四庫總目提要》一卷,起丁未)少時失孤,負奇才,倜儻不羈。弱寇為諸生,走江南,游董其昌之門,與諸名士聯文社。既歸,鬱郁不得志,作《天史》十卷,明末鄉國盜起,曾幫助所善王遵坦募兵數千人,解處安丘之圍。
丁耀亢自少年時代聰穎過人,頗有智謀。但他在科場屢試不第,后得進充任教習,鬱郁不得志。
明末清初,國事腐敗,弊政多端,階段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激烈。清入關前後的戰火燃及山東,丁耀亢飽嘗了戰亂之苦。
順治四年,進入京師,由順天籍拔貢,充鑲白旗教習。於華嚴寺築室,名曰陸舫,日與當時名公卿如王鐸、傅掌雷、張坦公、劉正宗、龔鼎孳等賦詩其中,名氣大噪。後為容城教諭,遷惠安知縣,以母老不赴。
丁耀亢懷才不遇,倜儻不羈,把這些情感志趣流於筆端,撰寫了一系列較有影響的作品,成為一頗具個性的文化人。
丁耀亢一生著述宏富,詩文踔厲風發,情感激越,連寫景的詩作也露出傾瀉憤懣的風格,不難看到對清朝專制政治的憤恨。
丁耀亢“雄心傲骨氣錚”,又勤懇地筆耕不輟,在那個時代難免會招惹禍端,清初文字獄盛行,他難逃厄運。《續金瓶梅》一出,他便被逮捕,關押120天,經友人營救獲釋。就在他死後,清廷有多次查禁此書。
丁耀亢生不逢時,懷才不遇,勇於鞭撻封建統治的黑暗,關注社會生活,同情農民疾苦,在作品中表達了憂國憂民的情感。這樣一位堅守正直知識分子氣節的文人是值得尊敬和懷念的。

著作


丁耀亢著有小說《續金瓶梅》前後集,共六十四回。是他的立名之作,在中國古代小說史上有一定地位。中敘《金瓶梅》中諸人各復投身人世,以了前世之因果報應。全書以《感應篇》為說,每回都有引子,敍勸善戒淫惡之說。因書中有影射清朝、對清朝不滿之內容,故被清統治者列為禁書。該書藝術成就遜於《金瓶梅詞話》,且有宣揚因果報應的消極思想,但在疾世抒奮方面,超乎許多作品。該書以宋金征戰為歷史背景,影射明清易幟的悲切現實。他運用小說這種文學形式,對昏君、佞臣、弊政、惡習等進行了無情的批判,對清朝統治者的黑暗政治予以抨擊。
其中敍金人南下的行動,與漢人受苦之狀頗多,似作者正在描寫他自己親身的經歷,很是動人。後來有人改易此書中人名及回目,並刪去絮語因果之語,成《隔簾花影》四十八回,又名《三世報》,書尚未完,亦以淫穢被禁。
戲劇有傳奇四種,為《西湖扇》二卷,《化人游》一卷,《蚺蛇膽》二卷、《赤松游》三卷,曾於順治時進呈。《四庫全書存目》收存《丁野鶴詩鈔》十卷,凡五種,:為《椒邱集》二卷,《陸舫詩鈔》五卷,《江乾草》一卷,《歸山草》一卷,《聽山亭草》—卷。《諸誠志》又載《逍遙遊》二卷,為詩為文。《天史》十卷,系纂歷代吉凶諸事而成,被焚於南都,該書抄本現已被發現。另著作還有《家政須知》一卷,《出劫紀略》一卷,《增刪補易》十五卷,《管見》一卷,《集古》一卷,《問天亭放言》一卷。今人整理《丁耀亢全集》,已出版(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3)。
《天史》類列歷代凶吉祥災之事,抒己生不逢時之慨,后此書被焚,已不傳。《出劫紀略》凡十三篇,記丁耀亢親身經歷的一些史實,即清軍入及丁投奔南明弘光政權的經過,其中李自成大順軍在膠東的活動,對了解當時社會狀況尤其是農民軍土地政策等,頗有參考價值。

近代研究


增刪卜易》一書,題為“野鶴老人”著,經近代學者考證,此書當為明未清初諸城著名文學大師丁耀亢所著。
今人張清吉點校整理的《丁耀亢全集》為目前收錄丁氏作品最全的合集。《丁耀亢全集》所收十五卷《增刪卜易》,題“野鶴老人著,李我平鑒定,李文輝增刪”,前有康熙戊申(公元1668 年)丁耀亢《自序》、康熙庚午(公元1690 年)張文《序》、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李文輝《序》,後有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李穆堂《跋》。該書為丁耀亢所撰占卜之書。
關於此書的版本,據張文《序》稱:“野鶴老人學道數十年,博覽群書,依書以斷事,廣集占驗存驗,以考書書之,屢驗者存之,不驗者刪之……盡辟諸書之謬,獨出一心之悟,發先賢未發之理,啟後人易曉之門。惜未成帙問世。覺子得之,不忍秘為枕中藏,加以增刪,編輯成書,亟命剞劂,求序於予。”按,覺子,李文輝字。據此可知,李文輝嘗有刻書之舉。而張清吉《校點後記》則謂《丁耀亢全集》本所據“為青州藏書家李文藻過錄的乾隆抄本。”趙新在《〈丁耀亢全集〉評介》一文中稱:“《增刪卜易》所有書都未著錄,其子慎行及為各書作序的人也都未曾提及。張清吉先生訪得是青州李文藻過錄的乾隆年間抄本。”似乎李文輝欲刻而未成,僅以抄本流傳後世。
然而,《山東文獻書目》子部術數類著錄“簡易秘傳(一名增刪卜易)一卷”,著者和版本題“(清)丁耀亢(野鶴老人)撰,(清)李文輝增刪,清康熙李文輝抄本”,現藏山東省博物館。山東省圖書館藏有《增刪卜易》六卷本和四卷本,均題“野鶴老人撰”。六卷本,有清成文信刻本、道光戊子(公元1828 年)金閭三槐堂刻本、道光庚寅(公元1830 年)古越崇文堂刻本;四卷本,有上海廣益書局本、光緒庚辰(公元1880 年)上海江左書林石印本。可見此書流傳頗廣。
丁耀亢晚年因著《續金瓶梅》一書,觸犯朝廷,康熙四年(1665年)八月,年過六旬的他被捕入獄,到十二月得赦,此書幾盡焚毀,沉重的打擊使他雙目失明,於清康熙八年(1669年)冬臘月病逝於家中,享年71歲。
+++++++++++++++++++++++++++++++++++
《增刪卜易》乃野鶴老人一生心血,注重實用性,極少模稜兩可的浮泛之語。初學讀之可以入門,入門讀之可以精通。依之而行,雖不能如其他人般由一卦得出一二十條方方面面天上地下無所不包的斷語,然卻一針見血,單刀直入,關鍵問題,百試百靈,對於解決實際問題極有幫助。

著述補考


丁耀亢是諸城“開一邑風雅之始”的著名歷史人物,一生著述宏富。《山東圖書館季刊》1991年第1期曾發表魯海先生《丁耀亢著述考》一文(以下省稱《魯文》),對丁耀亢著作進行了全面考述。然而隨著近年來丁耀亢研究的不斷深入,許多丁氏佚作被陸續發現,使關於丁耀亢的相關學術研究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尤其是李增坡先生主編的《丁耀亢全集》的出版,使人得睹丁氏著作之大略,學者稱便。今日看來,《魯文》囿於當時的材料匱乏,難免失之於簡略。筆者不揣簡陋,僅就所見材料作一補述,疏漏之處,望方家指正。

詩歌

丁耀亢一生詩作數量很多,據《山東文獻書目》、《清史稿·藝文志》、《山東通志·藝文志》、《四庫全書總目》、《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販書偶記》及續編、《中國叢書綜錄》、《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等著錄其詩集,種數不一,稿本、抄本、刻本均有所見。主要有以下幾種:
1、丁野鶴詩集三種七卷。清順治刻本(吳殘衫簫丐批校題跋),內含《陸舫詩草》五卷、《歸山草》一卷、《聽山亭草》,藏山東省博物館。
2、丁野鶴集十三卷。清順治至康熙間刻本。內有《逍遙遊》三卷、《陸舫詩草》五卷、《椒丘詩》二卷、《丁野鶴先生遺稿》五卷、《家政須知》一卷。
3、丁野鶴遺稿十二卷。康熙癸丑丁耀亢歿后二年其子丁慎行刊刻。分《陸舫詩草》五卷、《江乾草》一卷、《歸山詩稿》、《聽山亭草》一卷、《椒丘詩》二卷、《逍遙遊》二卷,共六種。
4、丁野鶴詩鈔十卷。《清史稿》卷一百二十三《藝文四》著錄。《四庫全書總目》謂:“是集凡分五種:《椒丘集》二卷,起甲午終戊戌,官容城教諭時所作;《陸舫詩草》五卷,起戊子終癸巳,皆其入都以後所作;《江乾草》一卷,起己亥終庚子;《歸山草》一卷,起壬寅終丙午;《聽山亭草》一卷,起丁未止己酉。自《陸舫詩草》以前,耀亢所自刻,《江乾草》以下,皆其子慎行所續刻也。”
5、丁野鶴先生詩詞稿十種二十卷,或稱丁野鶴集十種二十卷。有清順治間刻本、清康熙間刻本等,其中詩集子目有:《逍遙遊》二卷、《陸舫詩草》五卷、《椒邱詩》二卷、《丁野鶴先生遺稿》三卷。
6、丁野鶴全集。康熙間刻本。含《陸舫詩草》五卷、《椒丘詩》二卷、《江乾草》一卷、《歸山草》一卷、《聽山亭草》一卷、《逍遙遊》二卷、《家政須知》一卷、《表忠記》二卷、《赤松游》三卷,《化人游》一卷。其中,前六種為詩集。
除以上合集外,另有《丁野鶴先生遺稿》三卷、《陸舫紀年詩》五卷補遺一卷、《椒丘詩》二卷、《逍遙遊》二卷等,均著錄為《丁野鶴先生詩詞稿本》。
以上這六種詩集,魯海先生在其文章中均作了簡要的介紹。
除以上六種外,近年來又發現了丁氏佚詩《問天亭放言》抄本一種,共收詩83題,103首,為丁耀亢37歲之前所作,可考最早者當為23歲時所作《辛酉孟冬同九弟見復游五垛醉贈友人王子》。
另據丁耀亢《出劫紀略·航海出劫始末》稱:“(甲申)九月,劉太史憲石移家入海,南行過淮上,謁淮鎮劉將軍澤清。授以贊畫,為陳方略,使結東之大姓為藩蘺,不能行。為疏以薦,授監紀司理於王將之軍,屯東海以圖進取。於是官於島中。借官為名,終日賦詩飲酒,且以課耕。詩載《漆園集》。”由此可知,丁氏尚有《漆園集》,為崇禎十七年(1644)於淮上所作詩。今不見傳本,恐已佚。

出劫紀略

《魯文》在《出劫紀略》提要下稱其內容包括“《山居志》、《峪園記》、《航海出劫始末》、《亂后忍侮嘆》等十三篇。”標註版本,僅稱“有清初刻本”。而《丁耀亢全集》所收《出劫紀略》,則包含《山居志》、《峪園記》、《山鬼談》、《明空上人傳》、《航海出劫始末》、《從軍錄事》、《亂后忍侮嘆》、《避風漫遊》、《皂帽傳經笑》、《陸舫遊記》、《孤侄貽谷出劫記》、《保全殘業示後人存記》、《述先德譜序》、《族譜序》,共計十四篇。所據版本,則為丁氏後裔家藏的順治抄本。另據王紹曾先生主編的《山東文獻書目》,此書有清煮石齋刻本(附於《天史》之後),又有國家圖書館藏抄本、山東省圖書館藏抄本等。其中國家圖書館所藏抄本,於十四篇后附有《邊大綬虎口餘生記》,為其他各本所無。山東省圖書館抄本有王獻唐先生跋曰:“二十六年八月,假爰居藏本錄副存之。”則是為民國抄本。

天史

《天史》一書,《魯文》中稱,“本書早佚”,非是。《山東文獻書目》史部雜史類事實之屬著錄“天史十三卷”,有明崇禎刻本(十二卷)、清康熙抄本(題作《天史十案》)、清抄本、清煮石齋刻本、清光緒二年石印本,另有十卷石印本。山東省圖書館、山東省博物館、山東大學圖書館等均有收藏。此書是丁耀亢取《左傳》、《史記》、《漢書》、《資治通鑒綱目》、《二十一史》等史書中因果報應之事而寫成的一部專著,共分十案一百九十五條。書成於明崇禎六年,丁耀亢《出劫紀略》中《山居志》、《山鬼談》均談及此書修撰原委,《問天亭放言》有《不答庵獨坐〈天史〉告成》詩二首紀其事。

續金瓶梅

《續金瓶梅》是丁耀亢的一部重要著作,近十年來,已越來越多地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近年來幾家出版社競相出版《續金瓶梅》,以及大量湧現的有關該書的研究文章,可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該書的價值所在。
《魯文》稱該書“卷端題‘紫陽道人編,魯諸邑丁耀亢參解’”,此說不確。按,《續金瓶梅》山東省圖書館藏抄本,題“紫陽道人編,湖上釣史評”。其他各本(包括《丁耀亢全集》和《金瓶梅續書三種》所據之本)編者均署“紫陽道人”,評者或署“湖上釣史”,或作“西湖釣史”。“紫陽道人”是丁耀亢的別號,“湖上釣史”和“西湖釣史”據石玲先生考證,是丁耀亢的好友查繼佐。因此可以肯定,《續金瓶梅》一書卷端所題,應該是該書的作者和評者,不可能將“紫陽道人”和“魯諸邑丁耀亢”並在一起。而所謂“魯諸邑丁耀亢參解”者,當是針對小說前所冠的御序頒行《太上感應篇》而言。
《續金瓶梅》十二卷六十四回,最早刊刻於順治十八年。但原刻於康熙四年即遭焚毀,故存世極少。后以坊刻本、抄本、改寫本等形式流傳下來。
對於《續金瓶梅》的創作時間,小說的各種版本和序跋文字中都沒有明確的交待,許多學者對此下了很大的功夫進行考證。2000年,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在《歷史檔案》第2期上公布了順治年間丁耀亢受審案的記錄資料,為丁耀亢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文獻資料,解開了許多長期困擾著人們的一些謎團。通過這份材料,至少可以澄清這幾方面的問題:第一,《續金瓶梅》一書撰寫於順治十七年;第二,丁耀亢被禍及《續金瓶梅》遭禁原因,系該書“雖為前金、宋二朝之事,但係為違禁撰寫,且於書中又有寧古塔、魚皮國等言辭”,與“淫書”無涉;第三,此案主審為丁耀亢的好友、時任刑部尚書的龔鼎孳,在其題本中擬議免丁耀亢之罪的憑據是:“康熙四年三月初五日所頒恩赦內一款曰,凡查拿之重犯,若有自首者,可著免罪。”由此可見,丁耀亢得以獲釋的直接理由,是皇帝頒發的恩赦令,當然,這其中又有龔鼎孳居中運動的功勞。

戲劇作品

戲劇作品也是丁耀亢文學作品的一個重要部分。今按丁耀亢戲劇創作的時間順序,補述如下:
1、《化人游》(一名《化人游詞曲》)一卷十齣
作於順治四年丁氏南遊之時,是其傳世劇作完成最早的一部。作者署“野航居士”。前有龔鼎孳《序》、宋琬《總評》。該劇本事出自《列子·周穆王》。寫一個叫做何野航的書生,空懷奇才大志,憤世嫉俗,又雄心未死。現實中知音難覓,心中苦悶,何生便借幻想去找歷史上的朋友,如詩人曹植劉楨、李白、杜甫,劍客崑崙奴,滑稽東方朔,幻術左慈,點金王陽,烹茶陸羽等人,還有絕色佳人、女中才人西施、趙飛燕、張麗華、盧莫愁、薛濤、桃葉、凌波等人。眾人共登仙舟,開始了度脫何生的“化人游”。通過這種虛構甚至是荒誕的情節,揭露腐敗醜惡的現實,抒發作者的憤世之情。
2、《赤松游》三卷四十六齣
前有查繼佐《序》、丁耀亢託名華表人作《〈赤松游〉本末》、丁耀亢《〈赤松游〉題詞》。《〈赤松游〉本末》謂:“計作於明之癸未,成於今之己丑”,即始作於明崇禎十六年(1643),完成於清順治六年(1649),前後歷時六年。
明崇禎十六年(1643),丁耀亢的好友王漢(字子房,萊州掖人)請滅闖,戰中身亡。丁氏痛念好友,欲作《赤松游》,以伸其志。劇中,丁耀亢借王漢慕漢留侯張良之為人,描寫張良椎秦、輔漢、歸山三個部分,喻指清兵入關之殘酷,“抒憤懣、祚福基”,表現對政治黑暗的不滿,也寄寓作者對身世的感慨。
此外,在《赤松游》傳奇卷首附有《嘯台偶著詞例》,專論填詞,見解精闢,很有價值。
3、《西湖扇》二卷三十二出
該劇成於順治十年(1653),作者署“紫陽道人”。前有丁慎行《重刻〈西湖扇傳奇〉始末》、湖上鷗吏《序》。該劇描寫顧史與宋湘仙、宋娟於亂世中才子佳人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以情資史,寫出對誤國奸臣的痛恨和對故園深摯的眷戀之情。孫楷第《戲曲小說書錄解題》云:“前載宋娟娟題清風店詩及宋蕙湘原詩,知曲為二人而作。其詩清初盛傳,乃當時實事也。”
4、《蚺蛇膽》(一名《表忠記》,全稱《楊忠愍蚺蛇膽表忠記》或《新編楊椒山表忠蚺蛇膽》)二卷三十六齣作於順治十四年丁耀亢容城教諭任上。前有郭?《弁言》記其始末甚詳。此劇系丁耀亢受薦奉旨而作,曲既成,馮銓等以其《后疏》一出指陳前代弊端,過於刻露,欲令改之,而耀亢不肯,因不復進,故正文標題又作《擬進呈楊忠愍蚺蛇膽表忠記》。
以上數種,主要版本有清順治原刊本、康熙年間刊《丁野鶴先生詩詞稿》本等,收入《古本戲曲集成》第五集中。
丁耀亢的傳奇作品,據其子丁慎行《〈西湖扇〉序》中稱,尚有《非非夢》、《星漢槎》等,“久已流傳遠近,膾炙人口。”然今日未見存本,恐已佚。另,湖北崇文書局同治十一年(1872)重刻本《表忠記》有丁耀亢裔孫丁守存的《〈表忠記傳奇〉書後》,稱丁耀亢的著作有“傳奇十三種,亦多散佚。”這十三種之說,不知有何憑據,有待進一步考證。

兩部子書

在丁耀亢的著作中,還有兩種子部書值得重視,對研究丁耀亢的思想和生平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一是《增刪卜易》,一是《家政須知》。
《丁耀亢全集》收錄《增刪補易》十五卷,題“野鶴老人著,李我平鑒定,李文輝增刪”,前有康熙戊申丁耀亢《自序》、康熙庚午張文《序》、康熙二十九年李文輝《序》,後有康熙三十七年李穆堂《跋》。該書為丁耀亢所撰占卜之書。關於此書的版本,據張文《序》稱:“野鶴老人學道數十年,博覽群書,依書以斷事,廣集占驗存驗,以考書書之,屢驗者存之,不驗者刪之……盡辟諸書之謬,獨出一心之悟,發先賢未發之理,啟後人易曉之門。惜未成帙問世。覺子得之,不忍秘為枕中藏,加以增刪,編輯成書,亟命剞劂,求序於予。”按,覺子,李文輝字。據此可知,李文輝嘗有刻書之舉。但是《增刪補易》所有書都未著錄,其子慎行及為各書作序的人也都未曾提及,似乎李文輝欲刻而未成,僅以抄本傳世。
然而,《山東文獻書目》子部術數類著錄“簡易秘傳(一名增刪卜易)一卷”,著者和版本題“(清)丁耀亢(野鶴老人)撰,(清)李文輝增刪。清康熙李文輝抄本”,現藏山東省博物館。山東省圖書館藏有《增刪卜易》六卷本和四卷本,均題“野鶴老人撰”。六卷本,有清成文信刻本、道光戊子金閭三槐堂刻本、道光庚寅古越崇文堂刻本;四卷本,有上海廣益書局本、光緒庚辰上海江左書林刻(石印)本。又,山東大學周易研究中心曾於1994年刊印該書的標點排印本,用作函授專用講義。可見此書流傳頗廣,並非稀見之本。《丁耀亢全集》所收書名題作“補易”,當為“卜易”之訛。
《家政須知》一卷,為丁耀亢於康熙八年七十一歲時所作,也是他最後的一部作品,其子丁慎行刻於康熙壬戌年(康熙二十一年,1682)。前有王復振《序》、丁耀亢《自序》,後有丁慎行《跋》。該書屬家訓一類著述,分勤本、節用、逐末、習苦、防蠹、多算、廣積、通變、因時、十敗,共十條。文顯詞質,包羅萬象。其版本,除康熙原刊本外,還有康熙中煮茗堂刊《丁野鶴先生詩詞稿》本和山東省圖書館藏清抄本等。

抄本和輯本

丁耀亢除撰著之外,還曾選編過許多詩文集。如《宋詩英華》四卷,抄本,藏山東省圖書館,有“丁耀亢印”、“野”、“鶴”等印。又,《天史》后附有《集古》,是集“取詩之通於箴規、近於報應者,名曰《集古》,附以狂言,亦如佛經之有偈,琴音之有梵,聖言之采五經,史家之載自敘,使人觀感而知興焉。”集古人歌詩200餘首。又,曾為賈鳧西刪定《澹圃詩草》。又,《崇雅堂集》十五卷附錄一卷,是丁耀亢與高有聞一同編刻的鐘羽正詩文集,丁耀亢為之作序。此書《四庫存目》著錄,有清順治十五年丁耀亢刻本、光緒五年昌樂閻湘蕙重刻本等。
綜上所述,丁耀亢著作豐富,涉獵極廣,詩歌、戲曲、小說,無所不工。但因其著作在清初曾遭禁毀,故流傳極少,罕為人知。魯海先生在材料有限的情況下,作《丁耀亢著述考》一文,對丁耀亢研究極具參考價值。筆者作此補述,自知淺陋,然意在拋磚引玉,希望有關丁耀亢著作的研究得到更多的關注。近年來,關於《醒世姻緣傳》作者“西周生”的爭論引起了學術界的重視,主張“丁耀亢說”者為數不少,但因證據不足,未能成定讞。因此,理清丁耀亢的著作和事迹,對這一樁學案的進一步深入研究,或許能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故里介紹


丁耀亢故里——相家溝,是丁家的“莊園”,其位於諸城市皇華鎮南6公里處的一個美麗的小山村,因丁耀亢厭世,攜妾久居於此。村由周圍的黃豆山、鳳凰山和望海樓山環抱,山上松柏蒼翠,荊草蔥蘢,楓紅柞黃,隱隱爛漫的五顏六色點綴著披綠的群山。整個山域嵐氣靄靄,瑞氣蒙蒙,雄偉壯觀。
三山呈“品”字形鼎足分佈,把安逸的村莊包圍在其中,幽雅而肅靜。三山中夾一條龍灣溪水,自南北流,繞村東而過,溪上有“野鶴橋”,建於天啟三年(1623年),它弓身跨溪於村東頭,橋單孔石拱,是丁耀亢當年經常走過的道路,橋面溜滑,不知留下了他的多少腳印和悠遠的滄桑歲月,橋頭現有石碑一座,上書“野鶴橋”。這就是一代鴻儒丁耀亢一生除遠遊外,一直在這裡過著讀書、著作和稼穡生活的地方。他在這裡寫出了《醒世姻緣傳》等一大批著作。
寫作之餘,他經常到父親丁惟寧住過的九仙山莊丁家樓子村(現為五蓮縣叩官鎮)與詩友王乘祿等飲酒賦詩,遊山玩水,在這裡寫下了大量的描寫五蓮山、九仙山的詩文,留存至今。
在相家溝村東野鶴橋北方的山崗上,建有“東溪書舍”。據記載,此舍建於明天啟五年(1625年),石牆茅頂,五間,宅院寬敞,是他讀書、著作之處,已久圮。今為相家溝小學。院內現存兩株銀杏樹,干粗數抱,枝繁葉茂,高約三十餘米,近前觀之雖粗皮皺裂,卻生機盎然,高聳雲天。樹枝上掛有無數條紅綢布,飄飄搖搖,是否此樹已有仙神靈氣?丁耀亢詩序中云:“山中銀杏樹,少年手植,四十有五年,今秋得果二石。予年六十有八。”以此可知兩株銀杏樹是他23歲時(天啟元年——1620年)手植,至今已384年了。書舍西是牡丹園,園內是丁氏家塾,供丁氏子孫讀書。
在“東溪書舍”東南2百米處山巔的懸崖之上,有閣名曰“卧雲閣”,系磚木結構的小樓,民稱“東樓”,是他晚年所築,為其養病、會友、吟哦之處。他有《卧雲閣九日落成詩四首》道出了這閣取名的緣由和登閣的好處。今選其一:“草閣初成霜樹邊,淡煙微雨菊花天。收來紅葉千林醉,偷得白雲一榻眠。此日登高容泛酒,因時漫興偶成篇。老人不作悲秋賦,倚枕加餐付歲年。”此閣已久圮,現僅存遺址。
東山上有他施捨興建的道觀“不答庵”,佛院“東山寺”,他經常與佛道長老談經論文。在相家溝村委辦公室后,是丁耀亢的“煮石草堂”,堂名取自唐人“秋山掃紅葉,歸來煮白石”。正堂五間,東西廂房各三間,門樓一座,南門稱“峪園”,東門稱“日涉”,為明崇禎元年(1628年)九月建造,《天史》一書就是在這裡寫成的。草堂已圮多年。
丁耀亢晚年因著《續金瓶梅》一書,觸犯朝廷,康熙四年(1665年)八月年近六旬的他被捕入獄,到十二月得赦,此書幾盡焚毀,沉重的打擊使他雙目失明,於清康熙八年(1669年)冬臘月病逝於家中,享年71歲。葬於相家溝村西500米處的黃豆山之陽,人稱“老爺林”。傍山的平坦開闊地,墓在中央,距墓約二百米左右各有一條小溪,水從山上流下匯入龍灣溪水,如今在兩溪交匯處修小水庫一座。傳說此墓地是丁耀亢聽從一位“海上仙人”指點卜葬於此的,因丁精通“易經”,選擇山環水抱的風水寶地,看來是大有講究的。墓冢坐西北面東南,朝向鳳凰山,墓前由旅居加拿大的丁氏後裔敬立的一石碑,上以隸書鐫刻“丁公耀亢之墓”六個大字,在艷陽下,顯得寧靜而肅穆。

年譜輓歌


自余有生,明季己亥,嬰而及童,歲月斯邁,十一而孤,杜史見背,弱冠游黌,始親文墨
稽佔好游,裘馬自快,已未十月,負笈游吳,授經問禮,至於姑蘇,結納高士,遊覽名區
有陳古白,有趙凡夫,玄宰董公,江左顧廚,名譽日起,藻麗以敷,庚申歲暮,始返親廬
發硎脫穎,良驥思騁,厭薄時藝,皎皎獨逞,大戰則困,小戰則勇,辛酉甲子,及於庚午
弟侄奮飛,蹇余獨苦,嚴嚴正性,不合於時,戊辰入山,編茅架茨,採薪汲谷,耕牧是資
生業漸廣,名心亦衰,壬申癸酉,神降於墀,授詩作文,酣酒賦詩,冢子冠軍,僅中副車
甫及十年,辛巳壬午,長男不祿,誰繩其武,改北圖南,浪博文名,謗亦歸之,國事已傾
避兵入海,城廓非故,家無遺粟,人如脫兔,甲申國變,再奔海東,移家將母,飄如泛空
乙酉南歸,潛舟伏野,微服宵行,國無知者,墳墓重修,門戶再設,怨毒相傾,忌其完也
星斗可掬,樂而忘眠,天未達旦,路已過千,已越天津,直抵薊南,生平快事,所謂得焉
遂入都門,曳裾見客,河南王薛,鉅鹿楊李,國之元老,邦之司直,或載酒築,或攜琴瑟
觀畫寺廊,揮毫花側,飲羅公酒,烹灤州鯽,革其文場,縱以酒德,抗席談詩,狂歌岸幘
至於歲暮,虎觀淡經,春官貢士,國子景從,奔走馬市,一雪一風,馿背五春,至癸巳冬
儀博青氈,振鐸容城,是秋旋里,陳妾病死,海氛忽熾,頓空城市,載孥夜奔,彌月方止
甲午之春,北行就官,敝車疲馿,環堵不完,僦屋而居,如是五年,祝公梁公,賑饑於容
憐余落魄,設醴分榮,載以後車,一郡皆驚,連章四薦,帝憫其窮,去此匏繫,遂得花封
閩海萬里,霞嶺千重,羊腸蟻穴,力短才庸,己亥十月,捧璽而往,空其家資,王事鞅掌
自吳而越,借居湖舫,衰病日增,宦情焉強,庚子四月,決志抽簪,投劾不受,進退逡巡
桐江釣台,郎山仙嶺,抵於江浦,杉竹成陰,武夷九曲,虹橋千尋,桃花始放,黃鳥多音
異域氣候,歲臘方陰,止此三月,乃許放還,如雲出岫,如鳥歸山,諸客征詩,贊其高閑
辛丑正月,得賦歸來,散木得全,以其不材,好為文章,雜以詼諧,不脛而行,卒為禍胎
三月十六,集於故山,宗族兄弟,既和且歡,歸見老母,喜為加餐,再邀鄉鄰,再修荒園
三徑就理,長橋短垣,移松乞菊,樂此餘年,孟秋之望,仲子病隕,哀樂何多,悲歡一瞬
荏苒歲暮,至於壬寅,慘焉不樂,亦復倦勤,禍發所忽,雀角是因,赤狐玄烏,揶揄相侵
黎丘幻鬼,病疚在心,歲行癸卯,年日已老,賦重田荒,形衰神槁,令嚴捕逃,憂心如搗
釁起孤侄,鬻產不保,借法株連,蠹胥以飽,冒暑赴都,貸資不少,事竣而歸,疑謗轉滋
義當不辱,憤欲自決,多言取禍,一笑而絕,日月在上,覆盆莫伸,命與禍會,天遘其屯
於人何尤?我生不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