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樓
和平樓
和平樓位於中南大學校本部中段,升華大道北側,始建於1936-1937年,由著名建築家梁思成與林徽因伉儷設計,是學校現存最早的校舍。凝望熟悉的和平樓”,回憶往事,感受歲月滄桑。
和平樓將銘記歷史,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為實現黨的“科教興國”偉大戰略,為培養人才、振興中華作出更大的貢獻。
1937年蘆溝橋事變前後,日本侵略者加緊進攻我國華北地區,在這種情況下,原清華大學考慮撤離北京,南遷辦學,並準備將農學院辦在長沙。當時,從學校的財政撥款中抽出一部分基建費,選址於湖南長沙嶽麓山南麓的左家壠,建造了兩棟教學樓(即“民主樓”、“和平樓”)和兩棟學生宿舍(尚存一棟,即現在的學生一舍)。
1938年4月,由於日寇野蠻轟炸長沙,剛竣工不久的清華校舍未能倖免。“民主樓”屋頂被炸裂,四棟樓房外牆被敵機機槍掃射,彈痕累累,學生宿舍僅存殘牆破壁。中南大地烽煙四起,清華師生只在長沙聖經學院稍作停頓后,被迫再次遷移,分三路長途艱難跋涉,遠退雲南昆明。
1945年抗戰勝利后,長沙的清華校友對“和平樓”進行修繕和改造,成立了清華中學,1952年,高等教育部對全國高等院校進行首批院、系調整,確定由武漢大學、中山大學、湖南大學、南昌大學、廣西大學、北京工業學院的地質、礦冶系(科)組建成中南礦冶學院(中南工業大學前身),並派清華大學秘書長陳新民教授出任第一任院長,定址於長沙市嶽麓山南麓的左家壠。當時,由省政府決定,將在此辦學的清華中學和湖南人民革命大學遷離左家壠。清華中學並於長沙市一中。歷盡滄桑的和平樓及學生宿舍等房屋移交給中南礦冶學院使用。首批到達學校的師生員工日以繼夜地工作,對原有樓房進行了大修,並將兩棟近教學樓分別命名為“民主樓”、“和平樓”。11月1日,來自六所高等院校的2000名師生員工彙集在民主樓后樓的禮堂內,舉行了隆重的中南礦冶學院成立典禮。
2002年11月,長沙市市政府公布《長沙市近現代歷史建築(地段)保護項目》,有35處歷史建築(地段)受到重點保護,其中包括了中南大學資源生物學院和平樓和中南大學信息院民主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