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宣惠王

戰國時期韓國國君

韓宣惠王(?—公元前312年),亦稱韓威侯、韓宣王,姬姓,韓氏,名康,韓昭侯之子。

戰國時期韓國國君,公元前332年—公元前312年在位。前325年魏惠王與韓威侯在巫沙會面,並尊為王。前323年正式稱王,史稱韓宣惠王。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率先稱王

韓宣惠王,即韓康,戰國時期韓國第一位稱王的君主。
韓宣惠王
韓宣惠王
公元前337年,韓國變法派申不害死後,韓國的變法未能很好地延續下去。不久秦國派軍隊進攻韓國的軍事重鎮宜陽,並將其攻克。這時是韓康的父親韓武在位,韓武經歷失敗后,閉門不出,不久就死了。韓康繼承了君位。此時中原局勢日益混亂,首先是魏、齊聯軍在平邑打敗趙軍,佔領平邑、新城。
公元徠前326年,趙國又聯合韓國,又向魏國發起攻擊,包圍魏的襄陵。戰爭持續到次年,以魏軍戰勝趙韓兩國聯軍,活捉將領韓舉告終。
公元前325年四月,秦國君主嬴駟公然稱王,魏國君主魏罃為了制約秦的發展,便拉攏列國,五月在巫沙與韓康會見,承認韓康為王。

合縱抗秦

公元前323年,韓國、魏國加上趙國、燕國及中山國公孫衍的倡導下發起“五國相王”活動,互相承認對方為王,組成合縱抗秦聯盟。
公元前319年,秦國軍隊攻擊韓國,攻取了鄢。
韓宣惠王繼位的第25年,韓國同秦國一起攻楚,打敗了楚將屈丐,在丹陽斬殺了八萬楚軍。這一年,宣惠王去世,太子倉即位,即襄王。

為政舉措


軍事

公元前323年,與魏國、趙國、燕國及組成合縱抗秦聯盟。

軼事典故


陳軫巧阻韓聯秦攻楚

公元前318年韓、魏、趙、楚、燕五國聯合進攻秦國,失敗。秦國為了打擊報復,發動修魚之戰,在濁澤活捉了韓國將領申差。韓國著急了,相國公仲侈對韓宣惠王說:“盟國是不可靠的。如今秦國想征伐楚國已經很久了,大王不如通過張儀向秦王求和,送給它一座名城,並準備好盔甲武器,和秦軍一起向南征伐楚國,這是用一失換二得的計策。”韓宣惠王說:“好。”於是為公仲侈的行動作好警戒,他要西行與秦國講和。
楚王聽說后非常驚恐,召見陳軫把情況告訴他。陳軫說:“秦國想攻伐楚國已經很久了,現在又得到韓國的一座名城,並且還準備好了盔甲武器,秦韓合兵攻伐楚國,這是秦國祈禱祭祀夢寐以求的,如今已經得到了,楚國一定要受到侵伐。大王聽我的意見,先在全國加強警戒,發兵聲言援救韓國,讓戰車布滿道路,然後派出使臣,多給他配備車輛,帶上厚禮,讓韓國相信大王是在救他們。即使韓王不聽我們的意見,韓國也一定會感激大王的恩德,一定不會列隊前來攻楚,這樣秦韓就不和了,即使軍隊到了,也不會成為楚國的大患。如果韓國聽從我們的意見,停止向秦求和,秦國必定大怒,因而對韓國的怨恨加深;韓國到南方結交楚國,必定慢待秦國,慢待秦國,應酬秦國時必定下很尊重:這就是利用秦韓軍隊之間的矛盾來免除楚國的禍患。”楚王說:“很好!”於是在全國加強警戒,發兵聲言去救援韓國,讓戰車布滿道路,然後派出使臣,給他配備很多車輛,讓他帶著厚禮到韓國。楚使對韓宣惠王說:“敝國雖小,已經把軍隊全派出來了。希望貴國能隨心所欲地同秦國作戰,敝國君將讓楚軍為韓國死戰。”韓宣惠王聽了之後非常高興,就停止了公仲侈到秦國議和的行動。
公仲侈說:“不能這樣,以實力侵犯我們的是秦國,用虛名來救我們的是楚國。大王想依靠楚國的虛名,而輕易和強敵秦國絕交,大王必定要被天下大加嘲笑。況且楚韓並非兄弟之國,又不是早有盟約共謀伐秦的。我們已有了聯秦攻楚的跡象,楚國才聲言發兵救韓,這一定是陳軫的計謀。況且大王已經派人把我們的打算通報秦國了,現在又決定不去,這是欺騙秦國。輕易欺騙強秦,而聽信楚國的謀臣,恐怕大王必定要後悔的。”韓宣惠王不聽勸告,終於和秦國斷交。秦國因而大怒,增加兵力進攻韓國,兩國大戰,而楚國救兵一直沒到韓國來。十九年,秦軍大敗韓軍於岸門。韓國只好派太子倉去作人質來向秦國求和。
韓康於是對秦轉為連橫戰略,依附於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