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鬚溝

老舍創作話劇

3幕話劇《龍鬚溝》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劇作完成於1950年,1951年2月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首演,焦菊隱導演。

《龍鬚溝》描寫了北京一個小雜院4戶人家在社會變革中的不同遭遇,表現了新舊時代兩重天的巨大變化。劇中塑造了程瘋子、王大媽、娘子、丁四嫂等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該劇是一曲社會主義新中國的頌歌,它以主人公程瘋子在舊社會由藝人變成“瘋子”,解放后又從“瘋子”變為藝人的故事,反映了中國人民解放前後的不同命運以及他們對黨對政府的擁護和熱愛。

該劇原本是為配合時事和政策宣傳而創作的戲劇,卻通過敘述日常生活的小事反映大時代,以市民社會人物的日常言行和家長里短中所體現出的味道,表現生活的真實。

劇情簡介


該劇描寫了北京一個小雜院4戶人家在社會變革中的不同遭遇,表現了新舊時代兩重天的巨大變化。劇中塑造了程瘋子、王大媽、娘子、丁四嫂等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解放前,北京龍鬚溝是條臭水溝,溝旁住滿了各式各樣賣力氣、耍手藝的下層勞動人民。這些居民經常遭受國民黨、惡霸、流氓的迫害和惡劣環境的威脅,生活凄慘。
為人耿直正派的老藝人程寶慶,原在一家茶館里唱單弦,因拒絕到惡霸黑旋風家唱堂會,被其爪牙打傷,逃到龍鬚溝居住,靠妻子程娘子擺煙攤過日子。程寶慶滿懷憂憤,但人們不理解他,都叫他瘋子。只有程娘子忍辱負重,希望丈夫能等到再出頭的日子。
小惡霸馮狗子搶了程娘子的煙。同院的三輪車工人丁四也受到惡霸欺凌。正直的泥瓦匠趙老頭為他們打抱不平,無濟於事。
不久,丁四的女兒小妞子掉進了臟臭的龍鬚溝,被淹死了。解放后,龍鬚溝同北京一起獲得了新生。人民政府法辦了惡霸流氓黑旋風與馮狗子,治理了龍鬚溝,龍鬚溝沿岸人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該片描寫了生活在同一地域的人民在舊社會和新社會的不同生活遭遇,歌頌了共產黨和人民政府關心群眾,為人民謀利益,並使其過上好日子的偉大業績。

角色介紹


人物簡介
程瘋子
《龍鬚溝》中最主要的一個人物當屬程瘋子,他是一個舊社會深受欺辱、飽受迫害的曲藝藝人,由於長期的精神和生活上的壓力,他的精神已經有些失常,最終在新社會得到了治療,獲得了新生。
他是一個心地善良的弱者。不願意巴結黑惡勢力,被剝奪了做藝人的機會,靠妻子賣香煙度日,生活窘迫;他常常有些出人意料的話,如:“溝不臭、水又清,國泰民安享太平”,使人們將其看成是一個瘋子;當面臨馮狗子毒打時,程瘋子說:“打人不對!老老實實挨打也不對!可我只能老老實實挨打”;當看到小妞子對金魚十分喜愛,而四嫂又沒錢為其買金魚時,程瘋子用自己的長衫給小妞子換了幾條金魚還有魚缸。這些足以分析出,程瘋子是一個正直、善良、寬厚、坦誠的人,同時也可以看出由於沒有孩子,他對孩子的渴望和喜愛,以及程瘋子在舊社會的無奈和辛酸的生活。 
趙老頭
另一個重要人物,他性格耿直,立場堅定,剛毅、富有正義感,有反抗精神,是工人階級的正面形象。他認為“有了清官,才能有水清”,龍鬚溝成臭水溝是那些做官的造成的。馮狗子打程瘋子時,他敢於站出來和馮狗子鬥爭。
解放后,他又成了群眾的帶頭人,擔任了龍鬚溝治安委員,認真執行黨的政策,管制反動派,教育改造馮狗子棄惡從善,重新做人。作者給他的筆墨不多,但緊緊抓住了他的基本性格特徵,作了恰如其分的刻畫。 
婦女
龍鬚溝的婦女,是作者特別注意描寫的。王大媽母女是該劇中兩代婦女、兩種性格的典型形象。有趣的是,母女倆對比強烈的性格,往往是通過母親的數落和女兒的頂牛來刻畫。王大媽由於受舊思想的束縛較重,迷信、守舊,把自己的苦難看成是命運。在事實的教育下,在趙老頭的幫助下,她終於轉變了。二春和王大媽的思想性格正相反,是新中國年輕一代婦女的典型。
程娘子是中年婦女的形象。她雖然不如二春那樣積極、富有熱情,但也不像王大媽的舊思想那樣深。因此,對黨的認識,要比王大媽來得快。
劇中這幾個不同性格的婦女形象,隨著龍鬚溝的變化,她們的生活和精神面貌的變化,生動地反映了解放后我國社會的深刻變化和給婦女帶來的幸福生活。
馮狗子反面人物。他說:“小子,你聽著,我現在要替黑旋風大太爺管教管教你。”“好,就算你是好漢,黑旋風可也並不是好惹的!記住,瘦死的駱駝總比馬大,別有眼不識泰山!”“那是我狗仗人勢,借著黑旋風發威。誰也不是天生來就壞!我打過人,可沒殺過人。”雖然是個“小人物”,但背後卻是惡霸、國民黨反動派,他作為反動政權的社會基礎,在劇中起畫龍點睛作用,是有一定典型意義的。 

幕後製作


創作過程

話劇《龍鬚溝》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劇作完成於1950年,1951年2月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首演,焦菊隱導演。
龍鬚溝照片
龍鬚溝照片
老舍是1949年12月從美國回來的,次年6月當選為北京市文聯主席。剛到新中國,熱情高漲。老舍曾經站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講台上,慷慨激昂地表示:“我本是個無黨派的人。可是,我今天有了派。什麼派呢?‘歌德派’。”他開始寫了《方珍珠》、《龍鬚溝》兩個劇本。有影響的是《龍鬚溝》。老舍說:“我就抓住臭溝不放,要達到對人民政府修溝的歌頌。哪怕自己還不成熟,我也要反映它。”反映它總得有生活,而老舍先生老寒腿,走路不很方便,右手總是執著手杖。他不能常下去,人藝的領導就派林斤瀾的差使,要他下去採訪。找來素材,拿給老舍。這種方法叫做“三結合”,即領導出思想,群眾出生活,作家出技 巧。林斤瀾當了群眾和作家之間的橋樑。林斤瀾到了北京金魚池附近的貧民區,就聞到一股臭味。低洼,雨水倒灌,髒東西進屋,人要站在炕上。溝還沒建好啊!可是素材還是要“找”。
林斤瀾說,老舍寫出《龍鬚溝》后,人藝找在北師大任教的焦菊隱當導演。焦是林斤瀾的老師,極有藝術天賦。他覺得《龍鬚溝》太單薄,不宜演出。人藝一再努力,焦菊隱最後同意說,那就讓導演和演員共同豐富這部戲吧。
《人有病,天知否》(陳徒手)中說,《龍鬚溝》出來后,行內人並不看好,認為直白,政治化。而周恩來認為這恰恰是黨所需要的。政權要在城市裡紮下根來,光讓人們學習社論不行,需要文藝作品幫忙。周恩來直言《龍鬚溝》幫了他的大忙,希望周揚出來表揚。周揚想給老舍“人民藝術家”稱號,但一些從解放區過來的作家、理論家不服氣,認為老舍剛剛從美國回來,沒有參加革命鬥爭。彭真表態,那就由北京市發吧,《龍鬚溝》是寫北京的。

作品影響

1951年,老舍因創作優秀話劇《龍鬚溝》而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的稱號。
治理龍鬚溝驚動了整個北京城的老百姓。當時北京剛剛解放,好多人不了解共產黨是怎麼回事。通過這件事,老百姓了解了共產黨。社會各界人士對治理龍鬚溝也予以廣泛關注。通過龍鬚溝的治理,使百姓認為新政府是為人民除污去害。政府不像先前的反動統治者那麼只管給達官貴人修路蓋樓房,也不那麼只管修整通衡大路,粉飾太平,而是先找最迫切的事情做。儘管龍鬚溝是在偏僻的地方,政並不會因其其偏僻而忽視。這因為是人民政府,所以真給人民服務。
因為《龍鬚溝》的巨大影響力,北京市人民政府於1951年12月授予老舍先生“人民藝術家”的榮譽稱號,老舍也是從1949年至今唯一獲得這個稱號的藝術家。
龍鬚溝照片
龍鬚溝照片

作者簡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京派代表,享年67歲,原名舒慶春,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字舍予。滿族,老北京人,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衚衕(現名小楊家衚衕),一個滿族城市貧民家庭。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巷戰中。曾任小學校長、中學教員、大學教授。曾經擔任山東大學等名校教授。中國現代小說家、戲劇家、著名作家,因作品很多而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因為老捨生於陰曆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上學后,自己更名為舒舍予,含有“捨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信仰基督教,北京滿族正紅旗人。
老舍這一筆名最初在小說《老張的哲學》中使用。文革期間由於不堪忍受造反派的無端污衊及反覆的精神肉體折磨,而含冤自沉於北京太平湖。1951年初創作的話劇《龍鬚溝》上演,獲得巨大成功。1966年,由於受到文革中惡毒的攻擊和迫害,老舍被逼無奈之下含冤自沉於北京太平湖。
作品收在《老舍文集》里。一生主要作品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及未完成的《正紅旗下》,話劇《龍鬚溝》《茶館》等。老舍的一生,總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勞動模範”。

創作背景

《龍鬚溝》的誕生,緣於當年轟動北京的整治北京下水道。龍鬚溝在天壇北邊,解放前是外城的一條排水明溝,城市污水和雨水都經龍鬚溝彙集,因為缺乏整治,這裡成了北京最大的一條臭水溝,也是北京最大的貧民窟。新中國成立后,1950年春,北京人民政府決定修溝,這也是龍鬚溝史上第一次大規模改造。當時龍鬚溝的工程預算為為693.4萬斤小米,約佔全市預算支出總額的2.25% 。除了環境改善外,龍鬚溝周邊陸續建起了大大小小的輕工業小廠,這些廠子吸納了附近居民中的大多數勞動力,更讓那些很少走出家門的底層婦女,有了全新的社會角色。
老舍本人也希望就此寫寫新北京。為了避免能使劇情熱鬧,卻很容易忘掉反映新首都建設的責任的事出現。因此,剛剛從美國回到北京的老舍,深入到北京南城體驗生活,據說他當時沒有帶任何筆記本,只是很隨意地和老百姓拉家常,如縫袖口能掙多少錢之類的,在了解了底層民情之後,創作了三幕話劇《龍鬚溝》。

作品賞析


文學特點

小說模式
老舍的戲劇具有強烈的小說創作傾向,採用小說創作技巧,融小說的表達方法於話劇創作之中,賦予了話劇的結構以小說的特點和傾向。可能和他是小說家出身然後轉向戲劇有關,他自己都承認“當我開始寫劇本的時候,我也並不曉得什麼是戲劇”。
在戲劇情節結構的安排上,《龍鬚溝》運用小說的創作方法,打破了傳統戲劇那種“一線到底”的向心性強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結構模式,採用“散金碎玉”的敘述來結構全劇。全劇雖由三幕構成,卻沒有傳統戲劇集中緊張的情節,只有切近日常生活的片段;沒有傳統戲劇誇張的、詩化的、濃烈的戲劇語言,更多的是從容鬆散的“述說”。每幕“述說”的情景各不相同,一幕之內也是鬆散的幾個片段,不是圍繞著某一主要事件展開。如第一幕寫了某天上午的一些情景片段:四嫂舀水、娘子數落程瘋子、眾人照顧趙、劉巡長經過、丁四回家、小妞抬水、二嘎子帶回金魚缸、瘋子挨打和小妞落水。全劇中的主要人物都上了場,卻沒有一件能拴住全部人物的事。第二幕第一場寫解放后一天黑早的情景:狗子賄賂趙老、眾人懷念小妞、趙老計劃幫助丁四;第二場寫初夏下午的片段:二春尋找二嘎子、程瘋子的任務、黑旋風被捕、狗子賠罪、測量隊到了;第三場寫一天午飯前大媽嘮叨二春的婚事和丁四醉酒的情景。第三幕算得上是全劇中情節寫得最集中的一幕,第一場主要寫了一個後半夜大家在茶館躲雨,第二場寫眾人為參加大會做準備。如此看來,全劇並沒有寫轟轟烈烈的修溝過程,也沒有寫與修溝本身緊密相連的事情經過,而是寫了一些與溝有關的情景。徹底打破了純戲劇性的結構模式,採取一種包容量大的小說傾向的結構。這種小說化的戲劇把巨大的思想容量,眾多的生活場景,來來往往的人群放在短短的幾幕戲里表現,使之成為自由而又高度濃縮的精品。
在情節的取捨上,老舍在劇中對生活素材的加工,並不著眼於複雜離奇的戲劇懸念,而是展示轉瞬即逝的細節和普普通通的生活場面。這些細節和場面,表面上看來是零碎雜亂的,並不能構成戲劇情節,但它們彼此由生活流互相串聯,在總體氛圍里體現戲劇性。正如契訶夫所說的那樣:“要使舞台上的一切和生活里一樣複雜,一樣簡單。”
《龍鬚溝》“以小說的方法去述說”的結構方式在舞台說明、劇中人物上下場的引子和景物描繪上也表現得非常明顯。劇作的舞台說明一反傳統戲劇中的簡單直白,而是生動細膩,含蓄意詠,充分吸收了小說創作的方法,在舞台說明中進行小說化的“述說”。例如第一幕的開頭,看不到舞台說明的影子,倒像是一篇小說的開始。也正是老舍的這種“述說”方式,使得該劇具有更多的意味和光彩,開篇就閃現出《龍鬚溝》不同尋常的光輝。不過也正是由於是“以小說的方法述說”,使得舞台說明甚至在實際舞檯布置時,很難讓話劇的導演和演員去把握。
現實主義
老舍一生受西方十七八世紀現實主義文學影響很大,他的小說和後來的劇作都有這方面特點。《龍鬚溝》是對相對應社會的真實寫照。通過對黑暗社會現實地揭露,公開社會下層人民的苦難,表達對底層人民的同情,展示人被事物擠壓下的生活形態。像《龍鬚溝》第一幕里對臭溝“花花綠綠的稠泥漿”、“破布”等真實環境的介紹,寫出了人與舊社會處在一個對立狀態之中。沒有精巧的用詞,僅僅是對基於真實情況的簡單描述,就對舊社會反動政府做出了無聲地揭露和控訴。
同樣在第一幕里,趙老頭說“有了清官,才能有清水;誰作了官,誰就蓋高樓大瓦房。咱們窮人哪,沒人管!”意思是說哪裡有官住,哪裡才給鋪路修溝。大家在臭溝這樣惡劣的壞境了,即使捐了修溝的錢都沒辦法落到實處。人與溝矛盾的製造者就是歷代反動政府,他們借修溝為名搜刮龍鬚溝的受害者,溝之所以帶來種種災難,正是不管人民死活的反動政府帶來的。及至到了新社會,新政府修繕龍鬚溝,不僅要修溝,還不用大家捐錢,將改善人民生活質量放到了首位。在對新政府的讚揚里,歌頌了整個新的社會。

寫作手法

以小見大
《龍鬚溝》原本是為配合時事和政策宣傳而創作的戲劇,例如劇中寫丁四解放前為了躲避臭水溝出去拉車、喝酒而回家耍大男人威風和解放后參加修溝期間的態度變化時,趙老都在情節中,卻沒有政治口號式的宣講,也沒有刻意敘述北京人民政府的惠民政策,只是通過四嫂、趙老和二春等人的一些很樸實的規勸語言來表現解放后的新氣象。
再如劇中第一幕寫趙老的病時,沒有過多地對舊政府的聲討,只是一些很平常的牢騷和埋怨話就表達了底層人民對舊社會的不滿。甚至在修溝這件全劇的大事上,只是通過劉巡長在第一幕返回來催衛生捐時的三個“又”字來暗指舊政府搜刮民脂民膏,卻不為老百姓辦事;通過丁四“給我修好了路,修好了溝,我上捐”的表態來反映人們對修溝的期盼。劇中出現的人物也不是時代浪尖上的人物,而是生活中平平凡凡的小人物。從人物的台詞、表演到布景、道具、音響等,都嚴格忠於生活。劇中的生活有著淡淡抑鬱感的,富於生活的真實和質感。
對比
通過不同場景下人物形象對比自然而然襯托出人物是老舍常用的手法,比如第一幕里程瘋子出場時“穿破夏布大衫,手持芭蕉扇,一勁的扇,似欲趕走臭味”,口中則是“臭鞋、臭襪、臭溝、臭水、臭人、臭地熏得我七竅冒黑煙”;而第三幕中,當新政府給他安排了活兒干,讓他找到了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看到了希望和光明時,他出場說的是“聽著啊——給諸位,道大喜,人民政府了不起!了不起,修臭溝,上手兒先給咱們窮人修”。這種精神風貌的改變正是由於新政府關心人民,及時排除人民苦難的結果。
淡化衝突
對於話劇來說,衝突不僅僅是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將整個劇情串聯在一起,是貫穿始終、具有前因後果的主線。甚至有“沒有衝突就沒有話劇”的說法。但《龍鬚溝》中有很強的淡化意識,缺乏尖銳的矛盾衝突和戲劇性情節,打破了傳統戲劇情節整一、設置貫穿首尾的戲劇衝突的特點和要求的特點,而將眾多的人物放入作品,將多條線索并行組織在一起,淡化外部衝突,通過人物的心理衝突來創造出獨特的戲劇性,不組織人為的衝突以推動劇情,使得整部戲劇如同生活中的一切那樣自然、真實。

現實主義

老舍一生受西方十七八世紀現實主義文學影響很大。

軼事

● 雙版本
老舍的《龍鬚溝》,台詞都是用普通話寫的,焦菊隱認為,既然講的是北京龍鬚溝的故事,就應該用北京方言,並動手把劇本中70%的台詞改成了北京方言。於是,話劇《龍鬚溝》就有了兩版劇本:老舍創作的文學本和焦菊隱修改的演出本。而據說為了拍《龍鬚溝》,導演焦菊隱給全體演員下了死命令——每個人都要去龍鬚溝體驗生活,去接觸百姓,去尋找“認同感”。
● 上映
1951年春,《龍鬚溝》進入中南海懷仁堂,為毛澤東主席演出。這也是新中國成立后,毛主席在北京看的第一部話劇作品。一年多后的1952年6月,在周恩來的建議下,中國第一個專業話劇院——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正式成立,《龍鬚溝》由此成為北京人藝的奠基之作,也留下了“先有《龍鬚溝》,後有北京人藝”一說。同年,由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話劇原班人馬主演的電影《龍鬚溝》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