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屏山的結果 展開

屏山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鶴峰

屏山大峽谷位於湖北省恩施州鶴峰縣容美鎮東北角,距縣城12.5公里,境內最高海拔1973米,平均海拔1175米屬典型的二高山咯斯特地貌。景區屬於典型地質裂縫地貌。屏山,古名平山。為鄂西南著名古兵寨之一。長近20公里,寬1.5-3公里,海拔1901米,最低處岔溪灣,海拔499米。東西南北僅有龍淵峽、手扒岩、鐵鎖橋,七丈五四條險道與外界相通。

景點特色


容美鎮屏山
容美鎮屏山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鶴峰縣容美鎮屏山,距鶴峰縣城東去約10公里,又名平山,因山頂平曠、山側屏立而得名。歷代土司王把爵府均建於屏山。今尚存許多土司爵府遺址。屏山之腹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環繞,有阡陌古道曲徑通幽;屏山四周峭壁懸空,猶如航行於武陵群山之波的孤島,有“東方諾亞方舟”之美稱。
屏山地形地貌奇特,整體呈狹長弧形地勢,北高南低,南北長近20公里,東西寬不到5公里。山體形態變化多樣,四周峭壁聳立,溪流環繞,峰巒與河谷底部的高差均在1000米以上,形成罕見的峽谷和地縫風光。植被垂直分佈變化多樣,自然風光奇特優美。

主要景點


屏山[湖北省恩施自治州鶴峰]
屏山[湖北省恩施自治州鶴峰]
屏山風景如畫,江山如此多嬌。那幽深地縫“一線天”、千尺飛瀑“二等岩”、令人遐想的“三姊妹尖”、易守難攻的“四大關口”、傲然屹立的“五尺門”、風雨滄桑的“六代”土司爵府、劈荊斬浪的“七丈五”、雲海仙境“八卦岩”、田氏家族“九大詩人”,洞府和爵府之間的“十字街”、守護屏山的“百泉河”、絕佳勝景“千古黑龍蛋”、內藏詩萬卷的“萬全洞”,這些人文旅遊資源,這些古桃源勝景,無不蘊藏土家族濃厚的文化底蘊。
屏山民俗文化豐富多彩。吊腳樓星羅棋布,土家擺手舞、採茶燈、花燈、情歌對唱、哭嫁等歷久弭新,以“咂酒”“甩碗酒”“四道茶”為代表的民俗獨具特色。至今,土家族先民出征保留下來的過趕年習俗仍然在土家後人中傳承。此外還保留有上下懸崖的獨一無二的交通工具——絞車
屏山土司文化底蘊深厚。容美土司在屏山建造有規模宏大的爵府建築群,迄今存有屏山爵府等遺址50餘處,出土過上千件民族歷史文物,2006年,容美土司遺址被國務院列入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屏山紅色記憶凝重。1930年2月,賀龍決定將湘鄂邊最大的紅軍醫院設在這個天險之上。據不完全統計,跟隨賀龍鬧革命獻出寶貴生命的屏山兒女就有近百名,現有紅軍無名烈士墓多處。
隨著生態旅遊開發步伐的加快,古老的屏山生機煥發。鶴峰縣寶通旅遊開發公司自2004年以來,先後投資近200萬元,全力打造武陵地區最大的土司文化旅遊目的地。已建成杜宇樓、峽谷棧道、隧道、水榭碼頭,景區初具規模。屏山大力發展“一戶一特”的農家樂,農家樂和旅遊商品開發帶動屏山村民人均收入增收1200元。2007年,屏山景區被評為省農業旅遊示範點,年接待國內外遊客近5萬人。2009年,屏山成為越野E族深圳分隊的穿越探險基地。
據介紹,鶴峰縣將通過4年的努力,把屏山打造成4A級旅遊景區,使屏山成為特色鮮明的旅遊名村,旅遊年收入突破5000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000元。

歷史文化


土司文化:屏山土司文化資源極其豐富。歷代容美土司王曾在此生活居住達四百多年,在屏山建有規模宏大的容美土司爵府。土司時期留存的歷史遺跡眾多,如屏山爵府、萬人洞、萬全洞、晴田洞、細柳城等諸多土王洞府和橋樑、碑碣等文物古迹不下百十處。
紅色文化:屏山是紅色文化的厚土。賀龍曾在鶴峰七進七出,帶領鶴峰人民鬧革命,屏山修建的湘鄂邊最大的紅軍後方醫院,槍炮局、被服廠等遺址遺跡依然,成為人們懷念先烈、振奮精神極富傳奇色彩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旅遊信息


遊覽線路:遊客服務中心——檢票長廊——墨嘎寨入口——罡步天梯——步雲台——阿打鋪子集散中心——千尋瀑——浣雲橋——蘭索橋——桃花渡——一線天——五尺門——望月橋——黑龍淵——滾龍壩碼頭——岔溪口觀景台——儺願洞——逍亭——杜宇樓。

交通指南


1、乘坐黔張常鐵路線至來鳳火車站,廣州、上海、長沙、浙江、重慶等城市均有高鐵直達,從來鳳火車站至屏山旅遊景區僅需大約一個小時車程。
2、各地通過相應交通工具抵達恩施宣鶴高速已正式通車,恩施至屏山旅遊景區僅需大約兩個小時。
3、武漢方向→滬渝高速安來高速→宜來高速鶴峰西下高速→滿山紅大道→九峰大道→026鄉道抵達景區。
4、重慶方向→包茂高速張南高速→恩來高速→宜來高速鶴峰西下高速→滿山紅大道→九峰大道→026鄉道抵達景區。
5、長沙方向→長張高速張花高速→張桑高速→桑植西下高速305省道→353國道→滿山紅大道→九峰大道→026鄉道抵達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