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輿全圖

南懷仁所創的著色世界全圖絹畫

《坤輿全圖(英文:Great Universal Geographic Map)》是國內現存最早的、第一幅出現美洲的世界地圖。明萬曆年間製作,距今400多年。現在大多認為是李之藻等人利用了歐洲傳教士利瑪竇從西方帶來的地圖和地理信息。

全圖布局合理,恢宏大氣,圖文並茂,製作精緻,設色鮮明。作者南懷仁巧妙地運用“動靜之義”,論證輿圖的“地圓說”;用經緯理法的科學製圖方法,標識出五大洲的南北東西迄點;對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物產等做了全面的記述;又對全球著名的山嶽高度、河流長度等做了大量的數據統計;第一次提出小西洋的概念,即印度洋水系。坤輿全圖是中國古代中文版世界地圖的集大成者,是近代以來世界地圖史上第一份比較完整的世界地圖,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作品內容


內容簡介

《坤輿全圖》
《坤輿全圖》
《坤輿全圖》,於康熙甲寅年(1674年)繪製,木版刊印,印畢另行設色。全圖布局合理,整體和諧統一,恢宏大氣,圖文並茂,相得益彰,是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一幅早期的中文版地圖。坤輿全圖為圓形圖,八幅拄屏式拼接,每幅軸高171厘米,寬51厘米。主圖有六個條幅,組成東、西兩半球。它表現了五大洲、四大洋的地理風貌,並標註地名。圖居中央,四周釋文、圖說,多介紹地形特點,來述各地奇禽異獸及獨特物產。圓形圖之外,設有六塊上下對稱的文字圖版,分別記述“氣行”、“風”、“雨雲”、“海水之動”、“海之潮汐”、“或問潮汐之為”等地理知識。另外兩幅輔圖,分別附麗於主圖兩側,各由四塊文字圖版組成。左條幅從地理學的角度出發,介紹“地震”、“山川”、“江河”、“人物”等相關知識;右條幅從天文學角度出發,闡釋“四元行之序並其行”、“南北兩極不離天之中心”、“地圓”、“地體之圓”等理論學說,認為地球居於宇宙之中,地球體是圓形的。主圖左起第一屏幅坐下方記“治理曆法極西南懷仁立法”,右起第一屏幅右下方記“康熙甲寅歲日躔娵訾之次”,標識對稱。
從整幅《坤輿全圖》的內容來看,可分為輿圖和圖說兩部分。輿圖部分包括東西兩半球,製作精緻。西方先進的測繪技術和經緯理法的繪圖方法,明確標出經緯度數,以及地球赤道、南北回歸線等標識線,為地圖學的發展與研究掃除了觀念的障礙。
帝國時代的地圖喜愛在未知地域畫上女性形象,象徵這是待“開發”的處女地。這幅地圖上巴西處繪著一個由猴子和鸚鵡陪伴、安詳睡眠的裸女,好一派亞馬遜的田園牧歌。實際上,美洲之所以被命名為“亞美利加”(探險家亞美利哥·韋斯普奇)而不是“哥倫布”,是因為前者在回憶錄里繪聲繪色地描寫了他的船員們在這片熱土上的風流偉績,因此銷量三倍於哥倫布回憶錄。

社會影響


南懷仁《坤輿全圖》所傳達的地理學理論與世界知識,包括地圓說、五大洲觀念、經緯度的概念和測量方法、氣候帶的劃分方法、地理大發現的新成果、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等,是前人聞所未聞的。它的工藝不僅是對利瑪竇、艾儒略、湯若望等製圖方法的繼承,更是對經緯理法和圓錐投影繪圖的創新發展,這在地圖學史上有著里程碑的意義。以至今天,它被廣為讚譽,享有“西學東漸經典之作”的美譽。

作者簡介


南懷仁
南懷仁
南懷仁(FerdinandVerbiest,1623年—1688年),字敦伯,又字勛卿,比利時人,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1658年,受派抵達澳門,後到陝西傳教,1660年到北京參與湯若望修訂曆法工作。1664年(康熙三年),因“曆法之爭”入獄,次年釋放。1668年復被起用,掌欽天監,製造天文儀器,後任太常寺卿、通奉大夫。1675—1678年,沙俄派使臣斯巴法里˙米列斯庫來華時,曾任清政府譯員。南懷仁是清初最有影響的來華傳教士之一,為近代西方科學知識在中國的傳播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