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壽
抗日戰爭歷史人物
張元壽,男,福建省永定縣培豐鎮田地嶺東村人,1913年4月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1927年投身於革命鬥爭,1928年3月參加了由鄧子恢、郭滴人等同志率領的龍岩“后田暴動”。1929年4月,經林梅汀等人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不久,他奉命回到家鄉開展農運工作,並於8月上旬組織300多人的農民隊伍舉行“田地暴動”。暴動后,建立了蘇維埃政權,他擔任田地赤衛大隊大隊長。1930年春,赤衛大隊編入紅十二軍后,歷任排長、副連長、連長等職。1937年秋於抗日軍政大學畢業后,任中央軍委供給部部長。1941年皖南事變后,任新四軍第2師5旅參謀長,后兼任淮南津浦路東、路西軍分區參謀長,參加開闢泗(縣)五(河)靈(璧)鳳(陽)抗日根據地的鬥爭。
1947年3月的一天,乘車抵張店近郊時,突遭國民黨飛機掃射,他急忙指揮同行人員隱蔽,自己卻中彈犧牲,其遺體安葬在臨沂華東革命烈士陵園。
1913年生,福建永定人。早年在龍岩一家雜貨店當徒工。
1929年4月,經林梅汀等人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不久,他奉命回到家鄉開展農運工作。8月上旬組織300多人的農民隊伍舉行“田地暴動”。暴動后,建立了蘇維埃政權,他擔任田地赤衛大隊大隊長。
1930年春,編入工農紅軍補充團,任連長。
1931年秋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12軍第34師排長、副連長、團經濟委員會主任、紅軍第三十四師政治部政務處處長,紅35師軍需處處長,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供給部審計科科長和財政處處長、出納處處長等職,他一面組織採辦布匹、西藥等軍用物資,又以軍委兼職特派員身份調度供應在福建作戰的紅軍糧秣軍需,做得井然有序。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和長征。到陝北后,任中革軍委總供給部財政處處長,曾到西安、洛川等地為紅軍部隊籌措軍需物資並在保安籌辦被服廠。
1徠937年秋於抗日軍政大學畢業后,任中央軍委供給部部長。
1938年代表八路軍赴漢口出席國民黨召開的後方勤務會議。之後到新四軍,先後任總兵站站長,他把分散在福建、江西、湖南等地的游擊隊的幹部和傷病員,迅速集中到軍部駐地皖南涇縣一帶,加以妥善的管理和照顧。同時,通過關係到上海採購了大批藥品。曾任教導總隊隊列科科長、隊務處處長,軍部參謀處處長。在任總兵站站長期間,他堅決貫徹執行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動員滬、杭等地的大批愛國青年到皖南參加新四軍,並從上海等地採辦大量醫藥器材和其他軍用物資運往解放區,大大緩解了部隊物品匱乏的困難。
1941年皖南事變后,任新四軍第2師5旅參謀長,后兼任淮南津浦路東、路西軍分區參謀長,參加開闢泗(縣)五(河)靈(璧)鳳(陽)抗日根據地的鬥爭。
1944年8月,一架美軍飛機轟炸侵華日軍,返航途中失事,5名機組人員跳傘降落在新四軍部隊駐地。張元壽奉命負責護送他們到淮南國民黨軍隊駐地瓦屋劉,途中他周密安排,細心照顧,使之安全到達目的地。
抗日戰爭勝利后,任蘇中軍區、華中軍區副參謀長,華東野戰軍副參謀長,參與組織領導蘇中、魯南、萊蕪戰役的後勤保障工作,為粉碎國民黨軍對華東解放區的全面進攻作出了重大貢獻。
1946年國民黨軍隊進攻淮陰,華中野戰軍蘇中部隊奉命緊急北援,軍需物資大多留在蘇中,物資極端缺乏。張元壽趕赴前線,現場指揮,組織直達供應,使軍需品源源運上前線,保證了戰役勝利。冬,張元壽調任華東野戰軍副參謀長。先後參加了鹽城、阜寧、漣水反擊戰和魯南、萊蕪戰役。萊蕪戰役后,張元壽到各戰場巡視,擬將國民黨軍隊遺棄的武器加以收集,裝備部隊。
1947年3月的一天,乘車抵張店近郊時,突遭國民黨飛機掃射,他急忙指揮同行人員隱蔽,自己卻中彈犧牲,其遺體安葬在臨沂華東革命烈士陵園。
張元壽雕塑
2013年5月7日在北京新四軍研究會倡議和永定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在張元壽烈士的家鄉永定召開了紀念張元壽烈士誕辰100周年座談會。
“見到軍隊的穿、吃、用的事就抓,是後勤專家”。
“有元壽協助,打仗無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