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蔡岩的結果 展開

蔡岩

福建省德化縣桂陽鄉建築遺跡

位於福建省德化縣桂陽鄉彭坑村。始建於宋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1966年秋毀,1982年以來複建,佔地面積195平方米,按宋代風格和規模設正殿上下三堂和橫厝二堂的二層建築。寺內保留有宋代佛像、宋代信徒捐建的石階和明清時期山東武定知州林鵬搏的題刻楹聯、台灣教諭黃鳳儀的題詩等文物。

結伴行善


沿著崎嶇山路蜿蜒而上,山林掩映間,一寺忽現。拾階而上,穿過小亭,步過小橋,迎面是飾有花鳥蟲獸的寺廟白牆。不同寺外日照清明,寺內一室昏暗,兩尊神像就靜靜落座在一方神台上——盤腿而坐,以金箔外飾,頭頂紅帽,眉目清朗,神態安詳,腿上披一紅布,上書“許鄭祖師”四字。這裡,就是彭坑村的蔡岩寺。
鄭道徽為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時德化縣梓溪村人,以放牛為生。據傳,鄭道徽上山放牛,只要用竹梢在草地上划個圓圈,牛群便會乖乖地在圓圈裡吃草。
許了他於宋太宗雍熙元年(984年)出生在鯉城區菜巷,十幾歲外出經商,一副扁擔走天下,經常挑著布匹、大米、草藥等生活用品,到各個村落販賣。德化縣桂陽鄉彭坑村閉塞不通,村民少與外界聯繫,每次一看到許了他挑著扁擔進來,大家便圍上去,搶著買他的東西。
蔡岩[福建省德化縣桂陽鄉建築遺跡]
蔡岩[福建省德化縣桂陽鄉建築遺跡]
不久,鄭道徽和許了他皆皈依佛門,機緣巧合,兩人先後進入德化縣葛坑鎮湖頭香林寺,成了師兄弟。兩人結伴行善,做了不少好事。

趺坐成佛


晚年,鄭道徽受高人指點,游至彭坑村蔡岩洞,只見洞口天然,宛如神鑿。鄭道徽就為自己刻了一座木像,放在洞中。幾年後,鄭道徽回到蔡岩洞內,幾日不出,等人們發現時,他盤坐洞中,神態安詳,已圓寂。
幾年之後,鄭道徽的肉身依然完整如初,村民們覺得神奇,都認為他成了佛,便用其肉身塑成佛像,稱為“鄭公祖師”,並依著蔡岩洞建了蔡岩寺,以做供奉。
就在同一時期,在香林寺前的龍潭邊上,許了他也趺坐成佛,肉身歷經幾月而不腐爛,與鄭道徽情況相同。香林寺人便將其肉身塑成佛像,安放在寺內,稱為“許公祖師”。
結拜兄弟死後皆趺坐成佛,肉身不腐。為了將兩人的兄弟情誼延續下去,人們將鄭道徽與許了他的肉身佛像安放在一起,共同供奉。
不料,被村民世代供奉了千年的肉身佛像,卻在上世紀90年代初被人盜走,至今未找回。如今,寺內供奉的“許鄭祖師”佛像是後來重新雕塑的。
蔡岩[福建省德化縣桂陽鄉建築遺跡]
蔡岩[福建省德化縣桂陽鄉建築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