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馬廠鎮的結果 展開

馬廠鎮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下轄鎮

馬廠鎮,隸屬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地處太康縣東南部,東與商丘市柘城縣接壤,南接張集鎮符草樓鎮,西連毛庄鎮和城郊鄉,北與高朗鄉朱口鎮毗鄰。鎮人民政府駐地距太康縣城14千米。 總面積100.2平方千米。 

1951年,設馬廠區。1998年,撤鄉建鎮。 截至2018年,馬廠鎮戶籍人口96101人。 截至2020年6月,馬廠鎮轄43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太馬公路黃庄行政村全庄自然村北面。 

歷史沿革


1951年,設馬廠區。
1958年,改公社。
1983年,改鄉。
1998年,撒鄉建鎮。
馬廠鎮
馬廠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轄馬廠、后屯、徐庄、陳集、灘上、於庄、黃庄、李洪印、后陳、趙堂、顧樓、撞寨、李麥、楊庄、高店、林窪、武庄、水牛陳、張橋、王老家、大施、小朱、田樓、前何、老劉庄、盧庄、常樓、王三位、頂集、歐庄、王樓、姬庄、口、大李、大良、聶樓、廖庄、任庄、雙周、孫橋、趙樓、李樓、前屯43個村。有182個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馬廠鎮轄43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太馬公路黃庄行政村全庄自然村北面。 
馬廠鎮區劃詳情
王老家村馬廠村黃庄村后陳村武庄村張橋村水牛陳村大施村
大良村大李村閆口村姬庄村歐庄村王樓村灘上村盧庄村
常樓村田樓村前河村老劉庄村王三位村頂集村李樓村林窪村
高店村楊庄村趙堂村顧樓村撞寨村李洪印村小朱村陳集村
后屯村聶樓村廖庄村孫橋村任庄村趙樓村雙周村前屯村
李麥村徐庄村於庄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馬廠鎮
馬廠鎮

氣候特徵

馬廠鎮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特徵是冬季寒冷雨雪少,夏季炎熱雨集中,春秋溫暖季節短,春末夏初多干風,四季交替多旱情。冬春空氣乾燥,夏秋空氣潮濕,光熱充足。多年平均氣溫14.7℃,1月平均氣溫0℃,極端最低氣溫-18℃;7月平均氣溫27.3℃,極端最高氣溫42.6℃。年降水量平均為812.5毫米。

水文

馬廠鎮境內河道均屬淮河流域,主要河流有渦河鐵底河、老渦河、蘭河。渦河流經全境,大、小新溝從西北入境至馬廠注入渦河;鐵底河從東部邊界流過;老渦河從西南入境於馬廠鎮小丁橋入渦河;蘭河在馬廠鎮蘇堂村與老渦河併流后注入渦河。

自然資源


2011年,馬廠鎮有耕地面積9.92萬畝,人均1.2畝。
馬廠鎮
馬廠鎮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馬廠鎮轄區總人口8.43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0324人,城鎮化率12.2%。總人口中,男性42993人,佔51%;女性41307人,佔49%。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有少數民族回族1700多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11.6‰,人口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長率5.6‰。
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2.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0千米。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840人。
馬廠鎮
馬廠鎮

經濟


畜牧業蓬勃發展,全鎮共建各類養殖場25個,發展養殖大戶1300多戶,年可出欄生豬5萬餘頭;山綿羊17萬隻;家禽30萬隻。1996年被地區授予養牛十佳鄉鎮。
林業資源較為豐富,該鎮1997年被地區授予高級平原綠化達標鄉鎮。建有萬畝銀杏林網和林業育苗基地萬畝銀杏林網被省領導譽為“平原少有,豫東一絕”該鎮與北京林業大學聯合研製的“三倍體雜交毛白楊”年育苗100萬株,遠銷河北、天津等地。李麥行政村被國家林業部授予“林業育苗千佳村”。水牛陳行政村的千苗李子園,年生產李子11萬公斤,銷往全國各地。
槲桑生產成效顯著,全鎮擁有桑園2000餘畝,建烘繭廠一個,年生產蠶繭15萬噸,多次被縣委、縣政府評為槲桑生產先進單位。
中藥材生產形勢喜人,全鎮落實二花,板藍茛、白勺等中藥材2000餘畝。鎮成立了中藥材開發辦公室,負責技術和銷售服務。
該鎮共擁有56家大小企業。投資100多萬元的黨委書記工程--富達塑料廠與鄭州大學聯合研製的PV℃透明塑料填補了省內空白。太康第一化工廠馬廠分廠生產的兌硫磷粉劑,遠銷省內外。另外,該鎮擁有多家傢具廠.鑄造廠,預製廠,膠豆廠,均具有一定的生產銷售能力。
馬廠鎮
馬廠鎮

近期工作

近幾年來,該鎮積極開展了招商引資工作,鎮成立了招商引資辦公室。在太康縣城設立了招商引資辦事處。有北京長城高級潤滑油項目。山東魯寶集團洗衣粉生產線及南陽鎮平玉雕生產項目,在該鎮建設有私營經濟開發區。
馬廠鎮
馬廠鎮

綜述

2011年,馬廠鎮財政總收入506.8萬元,比上年增長132%。 
截至2018年末,馬廠鎮有工業企業2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3個。

第一產業

2011年,馬廠鎮農業總產值2.2億元,比上年增長10%,農業增加值佔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41%。
馬廠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大豆為主。
馬廠鎮經濟作物有棉花、藥材、煙葉、油菜等。
馬廠鎮畜牧業以飼養家禽、生豬、牛、羊為主。共建養殖場35個,發展養殖大戶1300多戶;1996年被地區授予“養牛十佳鄉鎮”。建有萬畝銀杏林網和林業育畝基地網,其中苗木種植與專業合作社5家。2011年末,馬廠鎮有大型農業機械127台(輛)。

第二產業

2011年,工馬廠鎮業總產值達到1.9億元,比上年增長14.2%,工業增加值佔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39.2%。2011年,企業25個,其中鴻圖紡織有限責任公司實現產值3億元,創稅3700萬元。

第三產業

2011年末,馬廠鎮有商業網點120個,專業集貿市場7個,為太康縣東部最大的商品集散地。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2億元。

交通


2011年末,馬廠鎮有許亳鐵路橫貫馬廠南部。縣鄉級公路6條。
2011年末,馬廠鎮鎮區有客運站1個,公交線路4條,公交車14輛,年客運量16萬人次。
馬廠鎮
馬廠鎮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馬廠鎮有幼兒園5所,在園幼兒1556人,專任教師60人;小學28所,在校學生7050人,專任教師362人,小學適嶺兒童入學率100%;初中3所,在校學生2560人,專任教師16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100%。 

文化事業

2011年末,馬廠鎮有文化站1個,農村圖書室43個。
2011年末,馬廠鎮有廣播喇叭135隻,人戶率100%,通響率100%;有40個電視頻道在本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256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馬廠鎮有鎮衛生院1所,村級一體化診所46個;病床90張,平均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1張。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5050人次,出院病人1265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7.6%。

社會保障

2011年,馬廠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427戶,人數3932人,支出339萬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醫療救助14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519人次,共支出2.5萬元,比上年增長66%。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66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17萬元。敬老院1家,床位60張。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9960人,參保率48%。

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馬廠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點6個,鄉村通郵率100%。固定電話用戶960戶,寬頻接入用戶430戶。
● 給排水
2011年末,馬廠鎮鎮區有自來水廠1座,居民飲用水覆蓋率達69%。
● 供電
2011年末,馬廠鎮鎮區有35千伏變電站1座,用電負荷13500千瓦。

文化


地名由來
原名白秋集。明末李自成在此安營紮寨,養馬數百,故名馬場,后演變為馬廠。
馬廠鎮
馬廠鎮

獲得榮譽


1996年,馬廠鎮被地區授予“養牛十佳鄉鎮”。 
1997年,馬廠鎮被省政府授予“夏糧生產先進單位”。

簡介


近年來,該鎮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較快,全鎮基本實現“四通”目標。馬(廠)太(康)、馬(廠)張(集)、馬(廠)符(草樓)、馬(廠)朱(口)、馬(廠)安(平)五條鄉級公路在此交匯,交通較為便利,全鎮基本實現村村通柏油路。全鎮大量安裝程式控制電話,建立移動通訊機站,網際網路覆蓋全境。該鎮電網改造已結束,全鎮實現了村村通電,電力基本能滿足當地居民生產生活需要;轄區內共有11條河流流經該鎮,全鎮實現了村村通水,水利資源較為豐富。渦河橫穿馬廠集,西座大橋連接馬廠街南北,馬廠新街建設已初具雛形。
馬廠鎮
馬廠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