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府文廟
正定府文廟
正定府文廟位於正定城內常山東路路南,據清光緒元年《正定縣誌》載,正定府文廟由吳中復於宋熙寧三年(1070年)創建,之後金、元、明、清歷代均有重修。
據《正定府志》和《正定縣誌》記載:府學文廟“在府治東金粟罔”,始建年代已無資料可考。宋熙寧三年(1070年)龍圖閣學士、知府事吳中復創建,元祐三年(1088年)蔡京守成德軍始遷而大之。金明昌元年(1190年)吳王宗憲撤徙改建視舊有加,又增其兩廡及廊為間十六,先賢大儒像凡數十人皆改圖之,元大德九年(1305年)蘇州經歷范忠易銅祭器簠簋、坫、爵、牲、象、洗等共160件,總管王良輔率僚佐將每月俸祿五百萬文,命有錢人家經營料理。每年取其利息供府學師生費用。延佑三年(1316年)學廡兩旁頹敝,教授蘇夢麟請總府增修,更增加了一些魯齋從祀。至順二年(1331年)府尹張忙、兀台又增修殿廡門舍三十二楹,規制乃備。至順四年(1333年)立禮戶碑。至正十七年(1357年)府尹趙任重易先聖塑像,元末毀於兵。明洪武四年(1371年)知府郭勉重修構堂於大成殿北,置之杏壇於堂南。正統及景泰年間分別進行修葺。天順三年(1459年)推官吳箎增修明倫堂,添建齋廬號舍,五年(1461年)巡按御史魯秩增建尊經閣及梯雲步月樓於閣之左右。成化四年(1468年)知府邢簡重修大成殿及兩廡、身廚、戟門,十一年(1475年)知府天濟以學部稱廟大建堂齋、學門、倉庫於尊經閣后,將民地廣延三十丈,建號舍與梯雲步月樓環接,旁列明德、崇信、養性、存義四齋。又因為前門鍾靈坊東路狹窄,易民地拓之。弘治八年(1495年)知府張淑又按圖籍恢復學之侵地十之有三,改建明倫堂六間,東西建觀樂亭,又建名宦祠、鄉賢祠。正德二年(1507年)知府彭澤重修,嘉靖六年(1527年)建敬一亭於廟前。七年(1528年)知府喻茂堅,十二年知府胡效才各修其頹敗者,十四年(1535年)知府宋宣增廣泮橋,建大坊與欞星門。二十六年(1547年)知府唐臣重修,四十一年(1562年)知府查絳重修,萬曆九年(1581年)都御史辛自修重修,二十七年(1599年)知府秦臨晉增建魁樓,天啟元年(1621年)知府朱本恰重修,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知府佟彭年重修,康熙二年(1663年)知府李鏞金重修,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知府鄭大進重修,咸豐、同治年間相繼重修。
二十世紀30年代至今,府文廟徠先後被省立第七中學、華北大學、河北建設學院、正定拖拉機站、正定河北梆子劇團、地區戲校、正定縣人民醫院、正定縣婦幼保健醫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