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關口岸

中國九大名關中唯一的邊關

友誼關口岸坐落在憑祥市西南邊陲,口岸得名於友誼關。友誼關最早可追溯到漢朝,歷史上曾數更其名,為雍雞關、雞陵關、界首關、大南關、鎮夷關、鎮南關,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九大名關中唯一的邊關。

基本簡介


友誼關口岸位於廣西憑祥市西南端的友誼關,是國家一類口岸,是中國通往越南及東盟各國最大的陸路口岸。2006年出入境旅客31.62萬人次,出入境車輛2.71萬輛次,出入境貨物62.3萬噸。
友誼關,中國九大名關之一,是我國惟一與外國接壤的邊關和戰略要地,長期處於戰爭的前沿,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軍事角色。“軍人多,商人少;大炮多,煙囪少;墳墓多,高樓少”成了當年的真實寫照。
上世紀80年代末,當這裡的硝煙最後散盡時,友誼關下10多個雷場數10萬枚地雷仍然對邊關人民生命造成極大威脅,不斷揪痛當地邊民的心。1993年,政府承諾徹底清雷,先後進行了兩次大排雷,共計清除了30多平方公里的雷區,排除各種地雷25種共58萬多枚,銷毀其它爆炸物120多噸。
如今,來到友誼關,同樣看到了讓人心情激蕩的數據。但它反映的不再是雷區面積和地雷數據,而是一組不平常的關口數據。2004—2007年,友誼關口岸進出口貨物貨值累計370647萬美元,平均年增長53.33%;出入境貨物累計923.98萬噸,平均年增長21.59%;出入境車輛累計72.3萬輛次,平均年增長15.05%;口岸累計出入境人數469.14萬人次,平均年增長28.54%。

歷史沿革


友誼關
友誼關
回眸歷史,幾行字里能跨上百年:1885年,中法戰爭結束,廣西提督蘇元春派兵在隘口建房造圩,鼓勵邊民 經商;1939年12月,日軍入侵憑祥,中越邊貿陷於癱瘓狀態;解放戰爭時期,由於社會動蕩,憑祥邊貿再次中斷。
1949年12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挺進憑祥,將五星紅旗插上鎮南關,標誌著廣西全境得以解放, 12月11日後頒定為廣西壯族自治區“區慶日”。 1965年為紀念和繼續深化中越兩國友誼,更鎮南關為友誼關,並由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陳毅元帥題寫關名。
1951年,南(寧)憑(祥)鐵路通車,邊貿再度興起;1978年,國家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國內其他地方在大力發展經濟時,友誼關邊境地區卻處在戰爭狀態,中越邊貿再度中斷。1992年,中越兩國關係正常化后,友誼關邊境地區還在花大量時間排雷,之後才能把主要精力轉到經濟建設上。
戰爭,嚴重影響了邊境地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加上國家歷年來投入比較少,邊境地區經濟基礎薄弱,總量小,地方財力不足,戰後重建資金來源匱乏。友誼關口岸開放之初,基礎設施落後,無驗貨場、無儲貨倉、無聯檢檢驗設施,口岸和邊貿互市點公路是三級公路,大型貨車通行困難;受貨源、管理等方面制約和大形勢影響,關口車輛稀少,貨物寥寥,而且出口商品一直以農副土畜產品為主,出口商品附加值低,對外貿易發展十分緩慢。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屹立中越邊境的名關又怎會甘心在風雨飄搖中寂寞地度過悠悠歲月!在經歷了一段低迷時期之後,近年來,隨著世界經濟的全球化,特別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因為沿邊,崇左又被推向了中國對接東盟的最前沿,賦予了崇左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市委、市政府緊抓這一歷史機遇,敏銳地意識到科學制定口岸建設總體規劃,加快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口岸經濟,是崇左當前經濟發展的一項緊迫任務。在口岸經濟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礎上,加快推進口岸經濟區建設,促進邊境工業加工業、倉儲物流業、旅遊服務業等產業的快速發展,在《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的框架下,以邊境口岸為依託,編製和實施不同功能定位的口岸經濟區發展規劃。隨著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和物流業的復甦,友誼關成為崇左乃至廣西西南地區重要口岸及物流平台。
友誼關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海內知名,鎮驚中外、振我民族精神的鎮南關大捷及孫中山先生打響反清救亡第一炮的鎮南關起義都是發生在這裡,是廣西乃至全國著名的愛國主教基地和旅遊勝地之一。
在歷史的長河中,巍巍友誼關與中華的興衰榮辱息息相關。昔日只扮演政治軍事重要角色的友誼關,如今再次煥發了新生,成為崇左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發展口岸經濟的重鎮要地。

發展優勢


友誼關口岸
友誼關口岸
友誼關口岸是連接中國與越南進出口貿易的主要口岸之一,在促進中國同東南亞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方面 發揮了重要作用。據統計,每年從憑祥友誼關口岸進出口的貨物佔了廣西與越南貿易量的近一半。如今隨著中國-東盟博覽會落戶南寧和南友高速公路的通車,更大量的人流、物流都將從憑祥友誼關口岸通關。
但是在廣西電子口岸首期項目建設使用之前,企業要經多個環節,跑很多部門,完成電子口岸建設后,友誼關口岸的海關、檢驗檢疫、邊防、商務、交通、國稅、銀行、外管等可以實現一站式服務,規範便捷。友誼關電子口岸建設抓住電子申報、電子監管、電子放行三個重點,以信息化手段解決報關難、報檢難、通關慢的難題,進出口企業可以進行異地報關、提前報檢、口岸驗收、刷卡通關,這樣就使得貨物能大批量、快速、有序通關,促進貿易發展,使之成為連接東盟國家的國際物流通道,提高通關效率。
一輛輛滿載貨物的車輛在友誼關前置核放區進出境卡口通道時,受到感應的卡口電子欄桿便迅速自動躍起,車輛很快便可通行。現在友誼關電子口岸已經開通,對這些開貨運車輛的司機來說很方便,到海關提前備案、登記,幾秒鐘的時間就可以過關了。
友誼關長期作為邊境口岸而發揮作用,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友誼關被設立為國家1類邊境陸路口岸。憑祥這座城市以友誼關而興,自1992年以來,充分把握國家對外開放的大好時機,大力發展口岸經濟,全力支持和促進友誼關口岸建設,對外貿、物流、服務得到高速發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喜人,經過十多年的建設和發展,現在基本形成了口岸帶動城市、城市發展口岸的良性互動格局。

發展現狀


近年來,國家和自治區人民政府不斷加大對友誼關口岸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一是投入1400萬元建設4800平方米的友誼關口岸旅客聯檢大樓,該大樓2006年3月投入使用;二是投入1200萬元建設友誼關口岸旅客服務中心,目前該項目正在建設中;三是投入900萬元建設友誼關口岸廣場及友誼關口岸旅客廊道,該工程已竣工並於第三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前投入使用;四是投入4000多萬元建設友誼關口岸貨物前置檢驗設施,首期工程於2006年10月份投入使用;五是投入2300多萬元建成廣西首個電子口岸,並於2006年10月份投入使用。隨著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及投入使用,友誼關口岸的通關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提高了通關速度,有利地推動了口岸經濟的發展。
多年來,國家十分重視友誼關口岸的建設,加大投入,以友誼關旅遊國債項目為主的旅遊基礎設施的建成,使友誼關口岸區內各項設施有機地融合了傳統與現代風尚為一體,通關、旅遊和貿易功能集於一身,成為廣西區內歷史最久遠、景色最優美、設備最先進、功能最齊全的陸路口岸。
友誼關口岸旅客聯檢大樓於2005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建築面積4800平方米,總投資1400萬元。聯檢樓旅檢現場設有出入各8條通道,貨檢現場設有出入各5條通道。現在,查驗一本護照不超過45秒,查驗一本通行證不超過10秒,辦理一輛出入境汽車的通關手續不超過8秒。目前日平均旅客流量2000多人次,出入車輛100多輛次。2007年,通過友誼關的旅客為75.6萬人次,口岸貨運量達到110萬噸。今年來,通過友誼關的旅客為56萬人次,出入境車輛46000輛次,貨運量達到84萬噸。
友誼關口岸聯檢管理實現電子監控、紅外線報警、卡口監護和機動巡邏的“四位一體”管控模式,形成了嚴密的防控網路,能夠全方位地對出入人員實施檢查檢,有效制止和打擊了走私、販毒活動。至今年10,共檢查獲毒品案件3起,抓獲涉嫌人6人,繳獲毒品12800克,查獲偷渡案件8起19人,查獲在控對象23人次,查處非法居留45起72人次,成功破解和處置35起擾亂口岸秩序事件。
目前,友誼關口岸已發展成為廣西第一大陸路口岸、中國對越貿易最大的陸路口岸,其在崇左乃至廣西對外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中的作用和區位優勢更加凸現。廣西電子口岸首期友誼關建設項目正式開通了,這個開通推進崇左市積極參與‘一軸兩翼’的戰略構想的建設,第二有利於各種產業的聚集,實現了崇左市通道經濟大發展的目標。由於電子口岸的開通,實現了大通關,大通關帶來了大物流,大物流帶來了大產業,大產業實現了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