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業大學航海學院
西北工業大學航海學院
西北工業大學航海學院成立於1956年,是國家首批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985工程、211工程、全國重點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的直屬院系。
學院是全國普通高校中唯一設置水中兵器類專業的研究型學院,前身為始建於西北工學院的第三機械系。學院培養了我國第一位水中兵器博士研究生。
學院擁有兵器科學與技術(原武器系統與運用工程)和水聲工程兩個國家重點學科,水下信息與控制國家級重點實驗室、聲學工程與檢測技術國家專業實驗室和多個工信部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科研平台。學院是國家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設有兵器科學與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三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聲學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並設有兵器科學與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三個博士后流動站。
西北工業大學航海學院的前身是1956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的西北工學院水中兵器系。1983年改名為航海工程系,1989年改為學院建制,成立航海工程學院,2003年更名為航海學院。
建立之初設有“水下航行器設計與製造”、“水下檢測裝置設計與製造”兩個專業,學制五年。1958年增設“水下航行器自導”、“水聲工程”專業。1979年增設“水下航行器自動控制”和“水下航行器熱動力裝置”。同時將“水下檢測裝置設計與製造”專業更名為“水下檢測裝置非觸發引信”,“水聲工程”專業改為“水聲工程研究室”,只招收研究生。
為適應國民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科技發展的需要,學院不斷深化專業內容、課程設置和課程體系的改革,逐步把軍工專業改為軍民結合型、學科型,使之既保持了專業特色,又拓寬了專業內涵,增強了適應性。同時積極創造條件開設新專業,1998年增設了“環境科學”專業, 2000年增設了“信息對抗技術”專業,2003年增加了“環境工程”專業,2011年從“信息對抗技術”專業中分離出“水聲工程”專業,2013年撤銷“自動化”專業,增設“探測制導與控制工程”專業。
學院的發展與上級各部委領導的親切關懷和兄弟單位的大力支持。幾代航海人和校友為此做出了巨大貢獻。院黨委書記王華、院長宋保維代表學院向關心、支持學院發展並作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謝!
學院在發展過程中重視實驗室建設和科研機構的建設,先後建成水下信息與控制、聲學工程與檢測技術兩個國家級實驗室,以及高速水洞、大型消聲水池、信號處理與模擬、熱動力裝置以及物理場測試、模擬、聲與振動等多個大型實驗室和學院區域網。
學院擁有建築面積1.5萬餘平方米的教學與科研大樓;現設有1 1個博士點、17個碩士點,有2個國家一級學科、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1個國防科工委重點學科;2個博士后流動站。2003年學院在校學生數1860名,本科生1100餘人,碩士研究生580人,博士研究生180名。 2003年7月,學院撤銷教研室建制,正式成立了機械工程與自動控制、電子與通信工程、聲學與信息工程和環境工程4個系,完成了向校、院、系三級管理體制的轉變。
西北工業大學航海學院
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工程
一、領域簡介(包括概述及領域範圍)
海洋是人類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領域,海洋的開發和利用已成為決定國家興衰的基本因素之一。我國是個海洋大國,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線和30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專屬經濟區,這一被稱為“藍色國土”的區域約為我國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蘊藏著極為豐富的資源,是我們中華民族未來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主要物質基礎。海洋開發將是二十一世紀重要的研究發展領域,也是世界各國爭奪的另一主要戰場。船舶與海洋工程是我國海洋防衛與進行海洋探測、開發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是一個涉及領域廣泛的綜合性學科,該學科涉及機械、電子、控制、數學、力學、聲學、系統工程、計算機科學等眾多基礎學科領域,同時涉及武器平台、戰術運用、兵器構形系統結構系統、動力推進及能源系統、制導系統、戰鬥部、發射系統等諸多專業學科方向。而我國船舶與海洋工程方面相對世界先進水平還有一定距離,技術的發展,首要的是人才的培養,因此加強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二、培養目標
1.以在職人員為主,主要是為船舶和水中兵器技術領域的研究院、所、基地、工廠等企事業單位和工業部門,特別是為承擔國家重要型號研製任務的企業培養應用型、複合型的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為我國船舶和水中兵器領域技術的發展提供動力。
2.掌握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和黨的方針政策;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積極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3.掌握船舶和水中兵器領域技術的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門知識;掌握解決工程問題的先進技術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具有獨立擔負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三、培養單位
航海學院、理學院
控制工程學科工程
一、領域簡介(包括概述及領域範圍)
控制工程是以控制論、資訊理論、系統論為基礎,以工程應用為主要目的的技術科學。控制理論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經典控制理論、現代控制理論和智能控制理論。這三個階段相互補充、相輔相成,各有其應用領域,並各自還在不同程度地發展著。18世紀,英國人瓦特發明了蒸汽機離心調速器,這是自動控制領域的第一項重大成果。20世紀20年代,以頻域法為主的經典控制技術在工業中獲得了成功的應用。50年代,由於制導技術、數控技術、空間技術以及電子計算機技術的成熟,以狀態空間法為主的現代控制理論應運而生。70年代,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為滿足向可靠性和靈活性的要求,出現了集計算機技術、控制技術、通訊技術和圖形顯示等技術於一體的各類工業控制技術,如分散式控制系統(DCS)、網路控制系統(NCS)等。
自動控制技術已廣泛地應用於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和國防、宇航等領域,與機械工程、計算機技術、儀器儀錶工程、電氣工程、電子與信息工程等領域密切相關,並成為當今備受重視的高技術之一。掌握和了解自動控制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對各領域的科學技術人員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培養目標
1.以在職人員為主,主要是為工礦企業和工程建設部門,特別是為國有大中型企業培養應用型、複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
2.掌握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和黨的方針政策;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積極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3.掌握控制工程領域的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門知識;掌握解決工程問題的先進技術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具有獨立擔負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三、主要培養單位
航海學院、航天學院
電子與通信工程領域工程
一、領域簡介(包括概述及領域範圍)
二、培養目標
1.以在職人員為主,為工礦企業、研究所培養應用型、複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
2.掌握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和黨的方針政策;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積極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3.掌握電子與通信工程領域的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門知識;掌握解決工程問題的先進技術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具有獨立擔負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三、主要培養單位
航海學院、電子信息學院、自動化學院
研究方向
一、信號檢測、估計與自適應處理
(08100206)
Signal detection, estimation and adaptive processing 1. 信號檢測的理論及方法
2. 波形設計及其最佳處理技術
3. 自適應信號處理演演算法與系統設計
4. 系統辯識及其應用
5. 信號參數估計的理論與方法
二、虛擬現實與多媒體技術
(08100207)
Virtual Reality 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1. 系統的虛擬設計與模擬
2. 虛擬現實技術在地理信息系統、作戰模擬系統和文化藝術等領域的應用
3. 人-機多維信息交互技術
4. 計算機圖形學及三維顯示技術
5. 多媒體信號(語音、圖像、文字等)的處理與合成
三、DSP及其應用
(08100208)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s 1. 高速數字信號處理器與實時數字信號處理
2. VLSI信號處理系統的設計
3. 虛擬儀器與信號處理
4. DSP演演算法、器件、系統及其應用
四、數據通信與計算機網路
(08100102)
Data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er Network 1. 局域、廣域網的集成、協議、互連技術與綜合信息網路
2. 網上信息壓縮、解壓與傳輸技術研究
3. Internet Intranet 網路安全與接入技術研究
4. 新型數據通信系統,遠程CSCW與個人通信系統
五、移動通信
(08100104)
Mobile Communication 1. 移動通信中的編碼、調製及信號處理技術
2. 擴頻通信與多址技術
3. 無線IP與移動IP技術
4. 個人通信技術
5. 水下通信技術
六、通信信號處理
(08100105)
Communication Signal Processing 1. 通信信號的變換:時頻變換、光電變換等
2. 通信信號的傳輸處理:調製、擴頻、同步、濾波、最佳接收等
3. 數字通信信號處理:編碼、加密、壓縮等
4. 軟體無線電
5. DSP與嵌入式片上系統(SOC)技術
七、通信通道理論與模擬
(08100109)
Communication Channel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1.通信信號及通道理論研究
2.水下聲場特性建模與模擬
3.通道特性、匹配和均衡技術
附:課程設置及學分要求
攻讀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的研究生,應獲得的總學分不少於30學分,其中學位必修課學分不少於22學分,學位選修課不少於6學分,必修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