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兄難弟

漢語成語

難兄難弟,漢語成語,有兩種讀法:1.nàn xiōng nàn dì,2.nán xiōng nán dì,意思是指共過患難的人或彼此處於同樣困境的人;出自《世說新語·德行》。

釋義


指共過患難的人或彼此處於同樣困境的人。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原意比喻兄弟都非常好,難分高下,今多反用,譏諷兩人同樣壞。
《隋書·列傳十七》:廣陵、甘棠,咸有武藝,驍雄膽略,並為當時所推,赳赳干城,難兄難弟矣。
郭沫若《革命春秋·創造十年續編》:其以半殖民地的風貌出現於世界也,和我們實在是難兄難弟。

典故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陳元方子長文,有英才,與季方子孝先各論其父功德,爭之不能決。咨之太丘。太丘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劉孝標註:“一作‘元方難為弟,季方難為兄’。”意謂元方卓爾不群,他人難為其兄;季方也俊異出眾,他人難為其弟。后遂以“難兄難弟”指兄弟兩人才德俱佳,難分高下。宋 葛立方《韻語陽秋》卷十四:“若二人(竇臮、竇永)者,遊藝絕倫,友誼尤篤,真難兄難弟哉!”明 謝讜《四喜記.雙桂聯芳》:“天馬步瀛洲,恩賜黃封杏花酒。喜難兄難弟,並占鰲頭。”亦用於譏諷兩者同樣低劣。郭沫若《李白與杜甫.杜甫的門閥觀念》:“但這種東西,在今天看來,和南北朝時代的四六駢文,明 清時代的八股文,其實是難兄難弟。”

近反義詞


近義詞

患難之交。

反義詞

反目成仇。

用法搭配


運用

作主語、賓語、定語;形容兩兄弟都好。

例句

他們患難與共,是一對名副其實的難兄難弟。

英文翻譯


fellow sufferers

民間探源


清朝初年,有位抗清義士,在一次與清兵的戰鬥中因寡不敵眾,被清兵所殺。他死後不久,夫人生下了他的遺腹之子。
夫人生了一對雙胞胎,但因難產,自己也死了,留下了一對無名無姓,不知誰是兄,誰是弟的兩個孤兒。
義士的朋友將這兩個孩子分別送到五台山和峨嵋山交給了兩個和尚,以免官府追殺。
二十年後,他們倆各得到兩位和尚的真傳,練就了一身超凡脫俗的功夫,在江湖上都名聲赫赫,被稱為“南北雙雄”。
兄弟二人在嵩山少林寺相見,但彼此之間都只能直呼其名,明明是同胞兄弟,卻不能以兄弟相稱,誰心裡都覺得不是滋味。
最後,少林寺方丈出了一主意,讓他們二人比武,勝為兄,敗為弟。眾人哄然叫好。
二人在嵩山之巔拳來腳去,刀光劍影,不分勝負,最後,不得不比試內功,以決高下。
二人分別用劈空掌震落樹葉,小和尚們仔細數被震落的葉數,結果都是十萬八千片。方丈無可奈何地說:“事至今日,老衲也無計可施,你們二人難為兄,難為弟。”
以後,“難兄難弟”這句話,被後人引申為,兄弟二人共同患難的意思。原意比喻兄弟都非常好。今多反用,表示兩人同樣遭遇悲慘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