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秀清
龍秀清
龍秀清,貴州省江口縣人,苗族。先後在貴州大學(1986-1990)、南開大學(1990-1993,師從於可教授)、東北師範大學(1996-1999,師從朱寰教授)獲得歷史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並曾在南開大學做博士后研究(合作導師陳志強教授)。1993-2013年任教於天津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1995年晉陞講師,1999年晉陞副教授,2001年破格晉陞教授。2008年遴選為博士生導師,同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資助計劃”。2013年調入中山大學歷史學系(百人計劃)。研究方向為歐洲中古史、基督教史、西方史學理論與史學史。
英國教會史學會(Ecclesiastical HistorySociety)會員。喜歡的一句話是“讀書亦是一種生活方式”。
研究方向為歐洲中古史、基督教史、西方史學理論與史學史。
已完成及在研究的項目有: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項目(2002-05年)“西歐民眾宗教生活史”;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中世紀晚期中英民眾宗教信仰比較研究”(2002-03年);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十五”規劃項目(2001-04年)“天主教的轉變與西歐現代化”;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項目(2001-04年)“社會轉型時期教會經濟研究”;以及天津市教委社科“九五”規劃項目(1999-01年)“基督教角色轉換與西歐現代化”等。
著述
◎ 《西歐社會轉型中的教廷財政》(獨著),濟南出版社2001年版;◎ 《英國莊園生活》(第一譯者),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被《中華讀書報》評為2005年度百本最佳圖書);◎ 《世界古代中期軍事史》,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6年版。
主要論文(共等30餘篇)
◎ 《近年來西方史學界的閔採爾研究熱潮》(第二作者),《世界史研究動態》1993年第2期(轉載於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世界史》1993年第4期);◎ 《西歐中世紀中期羅馬教皇勢力的鼎盛及其原因》,《貴州大學學報》1994年第1期(收入《新華文摘》1994年4期題錄);◎ 《馬基雅維里宗教觀述評》,《寧夏大學學報》1996年第2期(轉載於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宗教》1996年第4期);◎ 《論十九世紀新教傳教運動》,《東北師大學報》1998年第3期(轉載於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宗教》1998年第4期);◎ 《教皇國在教廷財政中的地位》,《東北師大學報》1999年第3期(轉載於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世界史》1999年第7期);◎ 《社會轉型時期經濟社會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世界歷史》2000年第6期;◎ 《中古教廷財政收入動態考察》,《歷史研究》2001年第1期;◎ 《教會經濟倫理與資本主義興起》,《世界歷史》2001年第1期(轉摘於《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1年3期);◎ 《西方宗教與資本主義興起論戰的檢討》,載《2000年環球回顧——社會轉型問題天津國際學術會議論叢》,遼寧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中古教廷稅官制度研究》(第一作者),《史學集刊》2002年第1期;◎ 《教廷財政的近代轉型》,《世界歷史》2002年第6期; ◎ 《西方學者眼中的經濟—社會史》,載侯建新主編《經濟-社會史:歷史研究的新方向》,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 《基督教人道主義評述》(第一作者),《天津師大學報》2002年第2期;◎ 《經濟-社會史學術研討會綜述》,《世界歷史》2002年第1期;◎ 《基督教與資本主義:研究與審視》,《基督宗教研究》第六緝,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 ‘Developing a Discipline: The Recent Study of Western Church History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ournal of Ecclesiastical History(劍橋大學出版),vol.56, No.3, July 2005,pp.514-528;◎ 《靈床上的宗教》(譯),載《經濟-社會史評論》第一輯,三聯書店2005年版;◎ 《從彼得便士看中西宗教地位之差異》,載《歷史比較的新視野——“中西歷史比較研究學術論壇”論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快樂的英格蘭”》(譯),載《經濟-社會史評論》第二輯,三聯書店2006年版;◎ 《經濟-社會史本土化的嘗試——評〈社會轉型時期的西歐與中國〉》,《史學集刊》2006年第2期;◎ 《近代早期教皇的財政政策》,《天津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第6期;◎ 《羅馬教廷與商人關係的歷史考察》,《世界歷史》2007年第3期;◎ 《試論中世紀天主教會高利貸觀念的嬗變》(第二作者),《學術研究》2007年第6期;……
◎ 《中古教廷財政收入動態考察》,獲天津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2年);◎ 《西歐社會轉型中的教廷財政》獲天津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4年);◎ 天津師範大學第四屆“科學研究獎”二等獎(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