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馗捉鬼圖

唐代吳道子繪畫作品

《鍾馗捉鬼圖》展現的是鍾馗捉鬼的形象。鍾馗,中國民間傳說中驅鬼逐邪之神。唐朝畫聖吳道子所畫的《鍾馗捉鬼圖》古石壁現存於陝西省西安市戶縣大重陽萬壽宮內,據考證鍾馗的故里在終南山下古扈都(今陝西省西安市秦嶺北麓終南山下戶縣阿姑泉)。

作品內容


人物形象
鍾馗捉鬼圖
鍾馗捉鬼圖
鍾馗,中國民間傳說中驅鬼逐邪之神。民間傳說他系唐初終南山下古扈都(戶縣阿姑泉)人,生得豹頭環眼,鐵面虯鬢,相貌奇醜;但很有才華,滿腹的經綸,且為人剛直,不懼邪祟,擅長驅妖捉鬼。有關鍾馗的神話和故事歷代不衰,鍾馗的身世也被演繹得豐富多彩,讓人難以下定論。

文獻記載


有關鍾馗故事的記載,以北宋沈括(1031--1095)《夢溪筆談》為最早。至明朝《天中記》錄《唐逸史》所載的鐘馗故事,便大致定型。沈括《夢溪筆談》之《補筆談》中,記載了當時所見的鐘馗圖像但皇帝在歲末時,把鍾馗畫像作為禮物賜給大臣,確也是盛唐以來就有的慣例,文人名士皆有記載,如唐玄宗時的大臣張說(667-730)所撰《謝賜鍾馗及曆日表》一文記載了鍾馗畫融入新春年節民俗的情景:“中使至,奉宣聖旨,賜畫鍾馗一及新曆日一軸……”詩人劉禹錫(722-842)也撰寫過二份同類性質的文書《為李中丞謝鍾馗曆日表》和《為杜相公謝鍾馗曆日表》,記載了德宗朝頒發和懸掛鍾馗畫驅邪的年俗。
《杜相公謝鍾馗曆日表》說:“臣某日,高品某乙至,奉宣聖旨,賜臣鍾馗一,新曆日一軸。星紀方回,雖逢歲盡;恩輝忽降,已覺春來。伏以圖寫神威,驅除群厲,頒行律歷,敬授四時。施張有嚴,既增門戶之貴;動用協吉,常為掌握之珍。”另有敦煌遺書中發現了唐寫本《除夕鍾馗驅儺文》,說的是鍾馗在大儺儀中扮演主角的實證。由此可見,在唐明皇時代,鍾馗就已經是聲名顯赫的捉鬼大神。
自《鍾道捉鬼》后,還衍生《鍾馗斬妖》《鍾馗出行》《鍾馗嫁妹》等其它多種“鍾馗系列圖畫”也一概作驅邪禳解用場。其中“嫁妹”一圖,實以“嫁魅”為本意,曲折地透視出良善百姓既怕鬼又不敢得罪,只好用“禮送出門”方式相敷衍的窘迫心態,頗可玩味,惟大抵不脫“為了打鬼,藉助鍾馗”的窠臼。但小鬼們張旗打傘、抬橋鼓吹的場面,則使“鬼畫”增添出喜慶氣氛。這在類似如《天中驅邪》、《鍾馗捉鬼》、《神荼鬱壘》這些依仗凶神惡煞來禳解為主題的瑞圖中,顯示出一種特有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