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城三重奏

美麗城三重奏

2003年,動畫長片《美麗城三重奏》先在第5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備受關注和好評,又被今年奧斯卡電影節提名,雖然沒有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但業界人士普遍認為它是藝術性極高的動畫片,是近年來難得的優秀作品,也是動畫史上的又一座高峰。

影片簡介


出品國:法國
又名《瘋狂約會美麗都》、《佳麗村三姐妹》
英文名:The Triplets of Belleville
導演:西維亞·喬邁(Sylvain Chomet)
主演:米切爾·切泰克斯Michele Caucheteux、珍-克勞德·唐達Jean-Claude Donda、米歇爾·羅賓
MichelRobin、莫妮卡·維加斯Monica Viegas
出品:索尼
類型:動畫片
對白語言:法語 / 葡萄牙語
上映日期:2003年11月26日
音樂製作:查雷斯特
片長:77分鐘

劇情概述


《美麗城三重奏》描述的是由奶奶撫養長大的Champion。參加自行車環法大賽中途遭黑手黨綁票,救孫心切的老奶奶在愛犬陪同下,冒險來到黑手黨大本營海港大城,她在當地巧遇怪裡怪氣的爵士老女子三人團體,四個老太婆一拍即合同台演出,並和黑手黨鬥智鬥法,設法營救愛孫。
電影講的是上世紀30年代,法國某小鎮上住著祖孫二人。孫子名叫“冠軍”。“冠軍”從小就只喜歡騎自行車,祖母自然就是無條件支持。每天“冠軍”騎車訓練,祖母就坐在自行車後面的跨斗里猛吹哨子監督,訓練完了就用打蛋器和吸塵器放鬆肌肉,還讓他坐在秤上吃飯控制體重。後來“冠軍”參加了環法自行車賽,卻被神秘的黑衣人給綁架了。於是祖母就帶上家裡的老胖狗布魯諾、騎上自行車一路追到了一個古巴比倫式古城,遇到了黑白片時代的演唱組合“美麗城三重奏”。她們當時已經是老太太了,於是四個老太太和一條狗組成了隊伍,從壞蛋資本家手裡救回被當做賽狗用的“冠軍”。

影片看點


此片人物造型極其誇張,自行車運動員都很恐怖:腿上肌肉如山,上半身骨瘦如柴;而老狗布魯諾則恰好相反,身體像氣球而腿細如柴,祖母則是個大圓球。此片背景特別美,特別是其中的城市、街道、建築等“外景”就像印象畫派的油畫一樣。
片中人物基本沒有語言,“冠軍”一句話不說,而老祖母基本也是吹哨。自行車比賽進行了一段后,老祖母搭乘救護車跟在孫子後面吹哨加油。美國黑衣人在路上撒上釘子讓他搭乘的救護車爆胎,老祖母一動不動,趴在司機汽車下面吹哨監督司機換輪胎。而老狗布魯諾在篇中的位置也很重要,影片開場不久“冠軍”和老祖母忙著訓練、放鬆、吃飯的時候,那條狗就趴在自己的飯盆旁邊看鐘,到點了就上樓去對著附近的鐵路橋上的火車狂吼,那場面的忙亂,可是絕了。

觀后感


對於電影而言,我相信自己心裡的那塊感應面已經被塗抹的五顏六色了,赤橙紅綠青藍紫,一應俱全。有時覺得這是財富,有時也覺得是種悲哀。漸漸的,看電影總在麻木中進行,各種作料雜碎噴灑到眼球上,流動到耳朵里,滲透到大腦中,那塊曾經敏感的皮層似乎總也打不起精神,疲憊不堪。
大約三個月前,遭遇《21克》,大約兩個月前,遭遇《美麗城三重奏》,慶幸的,讓我重尋回了觀影的樂趣。原來,自己一切依舊。不同的是,好片子越來越少而已。
今天來侃侃《美麗城三重奏》吧。
兩個月的時間裡,幾乎每天的某一個時刻都會在腦海中迸發出為《美麗城三重奏》寫點什麼的願望,因為已經養成這樣的習慣,但每每又覺得無從下手。似乎總也抓不住當時被觸動的那份感覺。前天偶然讀到一位英國詩人的詩句,“上帝創造鄉村,人類創造城市”,頓然間,那種淡淡的憂傷與悲憫,竟與看片兒時別無二致。真是以外的收穫。
如果沒看《美麗城三重奏》,我會毫不猶豫的說,《海底總動員》絕對是2003年最棒的動畫片。然而面對《美麗城》之後,《海底》則象個小孩子似的,缺乏歷練與堆積,不論大笑或痛哭,都率直的明擺在你面前,毫不掩飾。《美麗城》則完全是位經歷初戀、愛情與婚姻的少婦,一笑一嗔,一舉手一抬足,不但散發著嫵媚、矜持,青春年華漸漸逝去的淡淡憂傷與愁苦又伴隨其中,那份成熟的氣息,絕對可以將人俘虜。不用說,面對天真無邪的《海底總動員》,我被少婦俘獲了。
原諒我用了上面的比喻,但真的覺得恰當不過了。顯然《美麗城三重奏》不是拍攝給兒童觀摩的電影,她的精巧與睿智,兒童們是無法理解的。這也似乎秉承了法國動畫片的一貫傳統。記得第一次看完《美麗城》時,馬上想到的,便是《國王與小鳥》了。我心釋然,二十多年過去了,法國動畫片的精髓,得到了延續。
我相信本片導演絕對具有詩人氣質,否則肯定把握不住那種快樂與哀傷共存的尺度,這也是本片最大的成功之處。全片在濃郁傷感的大基調下,並沒有撲滅作為動畫片所應當承載的樂觀與調侃,而且兩者相處的又那麼和平友善,毫無衝突,這真是難能可貴的一件事兒。而且更為重要的,全片中許多充滿智慧火花的快樂點,恰恰就因為那個傷感的大基調才更添了幾分不平凡。影片中的這類“不平凡”也為整部影片注入了不平凡的藝術氣息。
當主角所住的小樓屋,從花海漫天的田園詩歌般的氛圍所包圍到被火車轟隆隆震動的搖搖欲塌的窘景,全片的基調便在這幾分鐘的鏡頭過度中充分表達,到了後期的變化了的哥特味道極濃烈的高樓大廈與如同複製品般的行人,全片真可謂是“哀傷的展示場”;然而,千萬別忘記了,那條聰明的狗,那顆手中的手榴彈,還有老奶奶的那隻高底鞋,等等這些精巧的充滿智慧的設計,又在處處提醒著觀眾,動畫片的巧妙與無限的可能。
或許說這是“悲劇的力量”有些過分,但以一部動畫片便能夠傳達出“哀傷的力量”,也是絕對不易的。而這種力量,也是整部影片的力量所在。
當然,能夠完成此種力量的表達、傳遞與升華,與其同樣抓人的影像風格是分不開的。其實這與前面所講到的“哀傷的力量”是相輔相成的,誰也離不開誰,誰有不會比誰更重要。這就象一副繪畫,她所散發的氣息與創作者本身的風格絕對是對應的,是無法剝離的。
其實分析這部影片的影像風格,其結果與之前的情況類似,也同樣是個“大”與“小”的構成。誇張、雜亂與瘋狂的大基調下,是精緻、小巧的細節亮點。同樣,導演很完美的整和了這兩種看似水火不溶的磁極。當我看到可愛胖狗狗著急的看著體重測試儀,盼望著那頓豐盛晚餐的降臨的時候,我便已預見到了這部影片的優秀:她的細節之處,簡直堪稱完美表達。稱《美麗城》為“完美的細節電影”,也不為過。同樣正是由於導演對於自己把握細節能力的高度自信與完美實施,才使得影片可以保留最少的對話而不失樂趣,避免了拖沓與沉悶。這正是導演技巧的高超之處,也是全片得以散發出濃重藝術氣息的使因。
我一直以為,能夠僅靠細節與鏡頭來講故事的導演,是充滿才華與天分的,王家衛如是,科波拉如是,《美麗城》的導演亦如是,雖然這僅僅是部動畫片。其實細節處理如同CG技術一樣,同樣應當屬於技術問題,只不過後者偏重客觀創造,而前者偏重主觀創造罷了。沒有這種強烈的對細節敏感的天分,這種技術是很難模仿的。
與另一類影片不同(這類影片則主要靠思想與信息取勝,技術、表達方式等等則無須廢話),《美麗城》在技巧方面的成就與其外延的思想與傳達的信息是同等重要的,這也是我對她的細節表達方式極為推崇的原因之一。或許可以更為直接的說,因為有了影片中的那些瑣碎的小細節,《美麗城》才會如此美麗。
除了上述的分析以外,還有一點是不得不提的,便是本片的配樂了。在這裡請先容許我發幾句牢騷話,前段時間的奧斯卡獎項,最佳配樂沒有給《美麗城》真是叫我鬱悶了半響。對於一部對白極少的電影,如果配樂不優秀的話簡直對於創作者來說是場噩夢。《美麗城》的優秀之功,配樂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顯然,音樂在本片成為了角色之一,這與王家衛導演的《花樣年華》如出一轍(順帶再啰嗦一句,呵呵,《看電影》里的羅展風專欄,是我每期必讀的文章之一,尤其之前他對《花樣年華》配樂的詳細分析,讀來真是痛快)。用音樂來彌補由於對白過少而喪失掉的情景表達,是本片的最大特色之一。當身著黑色西裝狀若木樁的反派角色第一次出現時,音樂馬上由歡快變為陰沉……如此等等,均很好的彌補了對白過少而面臨的窘境。音樂之功,莫過於此。
前段時間,在論壇上聽一位朋友說,《美麗城三重奏》被歐洲媒體評為2003年歐洲最佳電影,但很多人也有疑問,說有《再見列寧》,有《夢想家》……一部動畫片承擔此種盛譽似乎有欠公允。其實,依我看,這樣評價也未嘗不可。《美麗城市三重奏》的乾淨與純粹,氣息與思想之火花,相比充滿政治與情色寓言的電影而言,是絕對值得稱讚的。這是部乾淨的不能再乾淨的電影,純粹的不能再純粹的電影,這是關於電影的暢快淋漓的藝術回歸!
讓我用一位極偉大的法國人的至理名言,來結束這篇文章吧,同樣的,也送給同是法國的電影,《美麗城三重奏》:我越是思考我們的生活問題,我就越相信,我們應該選擇“嘲諷”與“憐憫”做我們的評論員與法官,就如同古埃及人讓女神伊希斯、女神內弗提斯來評判死者一樣。嘲諷與憐憫都是好幫手。第一個用她的微笑讓人生變的愉快;另一個用她的淚水讓生活變的神聖。
嘲諷與憐憫,微笑與淚水,這不正是《美麗城三重奏》嗎?

主要榮譽


* 2003哥本哈根特別評審團大獎、2004年76屆奧斯卡動畫長篇入圍影片
* 全球商業運作最成功的動畫影片
* 在製作過程中即被全球18家著名電影公司與發行商搶定播出權的動畫片
* 全球業界人士公認具有高超藝術價值的優秀作品
* 法國、加拿大、比利時、英國聯合打造的動畫佳釀
* 奧斯卡電影節唯一可以抗衡《海底總動員》的提名動畫影片
* 第5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備受關注和好評

劇照及海報


老太太們的雷人表演
美麗城三重奏
美麗城三重奏
Champion正在比賽
美麗城三重奏
美麗城三重奏
老太太們的表演
老太太們的表演
海報

拍攝花絮


作者在《美麗城三重奏》中加入了之前在《老婦與鴿》中創作的執法者形象(如下圖中右下角的那個人),這算是作者設置的一個彩蛋吧。
美麗城三重奏
美麗城三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