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巾子山禪寺

唐代著名詩人任翻的一首詩

《宿巾子山禪寺》是唐代著名詩人任翻游浙江天台山巾子峰,宿於禪寺時所作。這是得到後人“任翻題后無人勝,寂寞空山二百年”的讚譽的好詩,但原詩中的“一江水”,就曾被人改為“半江水”,易“一”為“半”,大約是月出東山,山峰遮住了半江水月,這是實有之景,同時,恐怕也是月下之“半江”比“一江”色彩與層次更為豐富多樣,也更為刺激讀者的想象吧?對此一字之師,任翻口服心服,以後他又作《再游巾子山寺》。

作品賞析


初秋之夜,獨立巾子峰頭之禪寺,涼意襲人。詩人擷取鶴、江、露、峰、月、翠微、竹房諸般景色、組成鶴翻鬆露、月映靈江、僧開竹房三個畫面。其中鶴、月、僧三個意象,讓讀者窺見其情思。辛文房唐才子傳》卷七載:初亦舉進士之京,不第。榜罷,進謁主司曰:‘仆本寒鄉之人,不遠萬里,手遮赤日,步來長安,取一第,榮父母。不得。侍郎豈不聞江東一任翻,家貧吟苦,忍令其去如來也!敢從此辭,彈琴自娛,學道自樂耳。主司慚、欲留,不可得”可見詩人風概。此詩如此表達,不違詩人初衷。辛文房又記道:“去游天台巾子峰,題寺壁詩云……既去百餘里,欲回,改作'半江水’,行到題處,他人已改矣。后復有題詩者,亡其姓名,曰:任翻題后無人繼,寂寞空山二百年。才名類是。”足見詩人對待藝術之嚴肅態度和後人對詩人之推崇。如果與《再游巾子山寺》《三游巾子山寺感述》同賞,則更添藝術情趣:“靈江江上幘峰寺,三十年來兩度登。野鶴尚巢松樹遍,竹房不見舊時僧。”“清秋絕頂竹房開,松鶴何年去不回。唯有前峰明月在,夜深猶對半江來!”詩人尚有《台州早春》詩,也寫得別開生面。"微雨夜來歇江南春色回。已驚時不住還恐老相催。人好千場醉,花無百日開。豈堪滄海畔,為客十年來。”綜合上述諸作,說明臨海山水之美,深為詩人所愛;詩人曾兩度到臨海,前後相隔三十年;第二次到臨海,則一住十年;儘管仕途不暢,生活亦不如所願,但瀟灑、放曠之生活態度始終不變。

作者簡介


任翻,唐末詩人。也叫任蕃,或任藩,江南人。出身貧寒,步行到京師去考進士,結果落第而歸。於是放浪江湖,吟詩彈琴自娛。於是就有了游巾子山一段,題詩於壁云:“絕頂新秋生夜涼,鶴翻松露滴衣裳。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開竹房。”正所謂人以文傳,文以人傳。這篇《宿巾子山禪寺》一詩,由於描寫細膩,動靜得宜。不脛而走,膾炙人口。後人題詩云;“任蕃題后無人繼,寂寞空山二百年”。其詩集一卷,今存詩十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