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劉疇西的結果 展開
  • 梓榮
  • 原紅十軍團軍團長

劉疇西

原紅十軍團軍團長

劉疇西(1897—1935),湖南望城人;中國共產黨早期軍事領導人之一;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軍校畢業後任黃埔軍校教導團第一團第三連黨代表。

在第一次東征光榮負傷,失去左臂;1929年初赴莫斯科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30年8月回國到中央蘇區工作,任紅一軍團第三軍第八師師長;在多次反“圍剿”作戰中屢立戰功,被譽為“獨臂將軍”;1933年2月任福建軍區總指揮,閩浙贛軍區司令員兼紅十軍軍長;1934年8月被授予二級紅星軍功章,11月任紅十軍團軍團長;之後,在譚家橋戰鬥中,遭王耀武重創,轉移至懷玉山。

1935年1月,在懷玉山區被國民黨重兵包圍被俘,8月6日在南昌與方誌敏烈士一同英勇就義。

人物生平


黃埔軍校舊址
黃埔軍校舊址
劉疇西,1897年生,湖南長沙望城人。1920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同年冬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2年夏轉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5月考入黃埔軍校第1期,曾參加平定廣州商團叛亂。同年11月畢業后,任教導1團3連黨代表。
1925年,劉疇西在參加討伐陳炯明的東征中負重傷,截去左臂。1927年夏任國民革命軍第11軍24師參謀,參加南昌起義,後任營長、團參謀長。1929年初赴蘇聯,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30年8月回國,被派往中央革命根據地。
1930年冬,在第一次反“圍剿”作戰中,紅一方面軍在龍岡設伏,擔任正面阻擊任務的紅3軍第8師師長龍芝道陣亡,紅軍總部立即命令劉疇西接替指揮。劉疇西率紅8師於東韶攔腰截住敵人,對保證戰鬥勝利起了重要作用。紅軍總部表彰紅8師“追如猛虎,守如泰山”。后率部參加第二、第三次反“圍剿”。劉疇西英勇善戰,指揮若定,屢建奇功,被中央根據地人民譽為威震敵膽的“獨臂將軍”。
不久,劉疇西調任瑞金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政治部主任,為紅軍培養了大批軍政幹部。1932年7月調任紅21軍軍長,率部轉戰閩贛邊區,開展游擊戰爭,配合中央根據地第四次反“圍剿”作戰。
1933年,劉疇西任閩浙贛軍區司令員兼紅軍新編第10軍軍長,閩浙贛蘇維埃政府執行委員,率領閩浙贛根據地軍民全力支援中央根據地的第五次反“圍剿”鬥爭。曾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曾獲中革軍委授予的二等紅星獎章
1934年7月,中央決定由尋淮洲率領的紅7軍團組成北上抗日先遣隊。11月,紅7軍團與劉疇西、方誌敏率領的紅10軍會師,兩軍合編為紅10軍團,仍作為北上抗日先遣隊,劉疇西任軍團長兼第20師師長。
同年12月,紅10軍團在浙贛邊界的懷玉山區被國民黨軍包圍。劉疇西率部反覆衝殺,浴血苦戰,僅有的右臂又被敵人打傷,終未能突出重圍,於1935年1月被俘。獄中他堅貞不屈,同敵人進行了堅決的鬥爭。他對難友們說:“脖子伸硬些,挨它一刀,臨難無苟免!”
1935年8月6日,劉疇西在江西南昌英勇就義,時年38歲。

個人生活


家庭生活

侄孫:劉建國

後世紀念


新中國成立后,長沙縣人民政府給劉疇西的遺孀送去了“偉大英烈”的金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