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王茂元的結果 展開

王茂元

唐朝將領

王茂元(?-843年),濮州濮陽縣(今河南省濮陽市)人。唐朝中後期將領,鄜坊節度使王棲曜之子。

王茂元幼時好學,隨父征戰,以勇略知名。唐德宗時上書自薦,授試校書郎,歷官贊善大夫、東都留守防禦判官、右神策軍將軍等職。唐文宗太和年間,累遷至嶺南節度使。在嶺南時,他招撫少數民族,頗著政績,又廣蓄財產,以財結交鄭注等顯貴,得以出任涇原節度使。鄭注被殺后,他廣獻家資餉軍,未被治罪。后以將作監領忠武軍節度使,轉為河陽節度使。

唐武宗繼位后,昭義節度使劉稹叛亂,王茂元在奉命討伐時病故。獲贈司徒,謚號“威”。

人物簡介


王茂元幼時隨父王棲曜征戰,以勇猛有謀知名。他頗為好學,於唐德宗時上書自薦,被擢升為試任校書郎,改任太子贊善大夫。呂元膺任東都留守時,署任王茂元防禦判官。當時平盧軍留在洛陽的邸卒密謀叛亂,呂元膺領防禦兵將其包圍,但無人敢先進。王茂元先斬一位士兵示眾,眾人才發動進攻,驅逐叛軍。唐憲宗元和(806年-820年)年間,累官為右神策軍將軍。
太和(827年-835年)年間,王茂元出任檢校工部尚書、廣州刺史、嶺南節度使。在任上,王茂元招撫少數民族,頗有政治才幹。但南方海運便利,多有奇珍異貨,王茂元藉機斂得巨額財富(鉅萬計)。
王茂元憑藉著自己在嶺南積累的大量財富,結交了京師的權貴。大臣鄭注得寵時,調王茂元為涇原節度使。
太和九年(835年),“甘露之變”發生,鄭注及宰相李訓、王涯等都被宦官殺死。宦官覬覦王茂元的家財,藉機指摘稱王茂元是靠著王涯、鄭注而得到升遷的。王茂元聞訊后畏懼,散盡家財來賄賂神策左、右兩軍,這才得以免禍,並獲封濮陽郡侯,入將作監任職。其後被授為忠武軍節度使、陳許觀察等使。
會昌(841年-846年)年間,王茂元轉任河陽軍節度使。在河朔諸鎮奉命討伐不聽朝命的昭義軍節度使劉稹時,王茂元也派河陽軍進駐天井關。宰相李德裕認為河陽軍兵力不足,於是命忠武軍節度使王宰領忠武、昭義兩軍合援河陽軍,將河陰所貯藏的器械及內庫的鎧甲、弓矢、陌刀等全部頒賜河陽等三鎮聯軍。但此時王茂元已經病重,李德裕便讓王宰兼任河陽行營攻討使,掌領河陽軍。不久后,王茂元病逝,唐武宗追贈他為司徒,謚號“威”。

人物評價


劉昫:①……幼有勇略,從父征伐知名。(《舊唐書》)②在安南招懷蠻落,頗立政能。(《舊唐書》)
宋祁:①……少好學。(《新唐書》)②家積財,交煽權貴。(《新唐書》)

個人作品


《全唐文》錄有王茂元的作品兩篇:《奏吐蕃交馬事宜狀》、《楚三閭大夫屈先生祠堂銘》。

軼事典故


有觀點認為,在著名的“牛李黨爭”中,王茂元屬於李黨(李德裕)。他非常器重詩人李商隱,在涇原節度使任上,將女兒許配給李商隱。

史料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五十二·列傳第一百二》
《新唐書·卷一百七十·列傳第九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