皿天全方罍

商代晚期盛酒器

皿天全方罍(léi),商代晚期鑄造,屬酒器中的盛酒器一類,因器口銘文為“皿天全作父己尊彝”而得名,被稱為“方罍之王”。該器於1922年被發現,器蓋於1956年由湖南省博物館保存至今,器身流至國外。2014年3月19日經多方溝通和協議,皿天全方罍於6月14日回歸湖南長沙。

皿天全方罍原器身通高63.6厘米,器蓋通高21.5厘米。該器形體高大、富麗堂皇,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方罍中最大、最精美的一件,堪稱“方罍之王”。

皿天全方罍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文物特徵


皿天全方罍之器蓋
皿天全方罍之器蓋
“皿天全方罍”是商代晚期盛酒器,該器通高84.8厘米、器身高63.6厘米。罍蓋呈廡殿頂形,罍身作長方口,直頸,高圈足。全器以雲雷紋為地,上飾獸面紋、夔龍紋、鳳鳥紋。肩部兩側裝飾雙耳銜環,正面腹部下方置一獸首鋬。四面邊角及各面中心均裝飾突起的長條鉤戟形扉棱。器蓋刻有“皿天全父乍尊彝”七字銘文,器身則為“皿父乍尊彝”五字銘文。

銘文釋文


“皿天全方罍”銘文(部分)
“皿天全方罍”銘文(部分)
器蓋兩行八字:
皿而全乍(作)
父己 彝
器身三行五字,鑄在口緣內領壁上:
皿乍(作)
(尊)
父己彝
這段文字中,“皿”是器主族氏名,“而全”才是器主名字,“己”,是器主“而全”先父受祭拜的廟號之名。皿是商周時期的一個很有影響的大族,1977年陝西隴縣韋家莊發現了一件皿氏族人的青銅簋,年代與皿方罍相同。這件簋出土於一座西周貴族的墓中,其主人與皿方罍的主人,顯然是同族人,“而全”與他的父親當是商周之際,身負某種使命來到湖南的周人。

流傳歷史


民國八年(1919年),皿方罍由湖南桃源縣水田鄉茅山峪農民艾清宴挖得。
民國十三年(1924年),益陽商人石瑜璋購得皿方罍器身,自此器身和器蓋分離長達90年。艾家將器蓋交至新民學校充當學費,學校校長根據器蓋上的銘文辨認為商代器物。
民國十四年(1925年),器蓋被漆市駐軍團長周磐以銀元三千元強行購去。《大公報·長沙版》報道了新民小校校長鍾逢雨舉報石瑜璋買走皿方罍之事。教育總長章士釗要求湖南省長進行追查,長沙內務司發出了第二十三號訓令,要求益陽縣查辦。
民國十七年(1928年),法國學者喬治·蘇利耶德莫朗所著《中國藝術史》中,收錄了皿方罍器身照片,並介紹為包爾祿、姚叔來、盧芹齋等收藏。此書民國二十年(1931年)在美國出版。
民國十九年(1930年)至1950年,皿方罍器身由日本藏家淺野梅吉收藏。1961年出版的其遺稿《中國金石陶瓷圖鑑》,收錄了皿方罍的照片,在文字說明中介紹購買於1930年。
1950年,周磐在昆明被捕,交出了器蓋。
1950年,皿方罍器身轉至日本藏家新田棟一收藏至2001年。
195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金明將器蓋和相關材料,轉交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保存。
1956年,省文管會與省博物館合併,器蓋和相關材料也移交湖南省博物館。
1992年,上海博物館原館長馬承源先生在新田棟一家看到皿方罍器身,確認與藏於湖南省博物館的器蓋為一套。
2001年,美國紐約佳士得拍賣公司拍賣,上博競買未得,最終由一位法國買家以924萬美元拍得,創下當時中國青銅藝術品拍賣價格之最。
2014年,紐約佳士得拍賣公司再次拍賣皿方罍器身,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牽頭,湖南文博界、企業界和收藏界代表組團赴紐約進行洽購。經過艱苦談判於3月19日達成洽購協議,皿方罍將由湖南省博物館永久收藏。
2014年6月12日,在紐約舉行皿方罍器身交接儀式。
2014年6月28日,皿方罍器身與器蓋在湖南完成合體,永久收藏於湖南省博物館。

文物研究


皿天全方罍
皿天全方罍
罍是古代一種大型盛酒器和禮器,誕生於商代晚期,流行於西周至春秋中期,絕跡於戰國時期。青銅罍在歷史上流行時間較短,尤其是方罍更是十分稀少。
在商周兩漢,王宮貴族的盛大宴會上,罍是用來盛酒或水的必備器物。其形制分為方體和圓體兩種。在商周至兩漢,罍的形式、工藝逐漸由繁變簡。方體青銅罍作為早期繁複奢華的形制,不僅體現了中國古代器物造型上的高超設計,也代表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成就——青銅鑄造的發達程度。而方體罍因其製造技術最為複雜,更是尤為珍貴稀少。據史書記載,早在西漢時期,就有漢文帝之子梁孝王劉武的後代為爭罍而引發的宮廷流血爭鬥。可見罍在古代器物中的重要性。
皿方罍為商朝晚期鑄造,是殷商的高級貴族之一皿氏家族的器物,中原商朝人南遷時帶入湖南。雖然考古發現表明,湖南一帶在商朝中前期已掌握了青銅鑄造技術,但要鑄造如此精美複雜的方罍重器還缺乏能力,而且方罍的器形、紋飾、銘文完全屬中原殷墟風格,皿方罍的顏色黑亮,是所謂的“黑漆古”,它需要在腐蝕酸的環境中埋藏千年以上才能形成,這與中原青銅器在鹼性土壤中所形成的顏色不同,顯然是中原商朝人南遷時帶入湖南的。

文物鑒賞


商皿方罍全器以雲雷紋為底,上飾獸面紋、夔龍紋、鳳鳥紋。肩部兩側裝飾雙耳銜環,正面腹部下方置一獸首鋬。四面邊角及各面中心共裝飾八條突起的長條鉤戟形扉棱。整器集立雕、浮雕、線雕於一身,器型碩大,雄渾莊重,雕刻精美,富麗堂皇,其造型、裝飾風格來源於商代宮殿和宗廟建築。

文物價值


商皿方罍為商朝晚期鑄造,是殷商的高級貴族之一皿氏家族的器物,中原商朝人南遷時帶入湖南。雖然考古發現表明,湖南一帶在商朝中前期已掌握了青銅鑄造技術,但要鑄造如此精美複雜的方罍重器還缺乏能力,而且方罍的器形、紋飾、銘文完全屬中原殷墟風格,皿方罍的顏色黑亮,是所謂的“黑漆古”,它需要在腐蝕酸的環境中埋藏千年以上才能形成,這與中原青銅器在鹼性土壤中所形成的顏色不同,顯然是中原商朝人南遷時帶入湖南的商皿方罍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商皿方罍是中國晚商青銅器鼎盛時期的代表之作,其高超卓絕的鑄造技術,充分反映了中國青銅器鑄造鼎盛時期的高超技藝和攝人心魄的氣勢,是其他古代青銅器無與倫比的,被譽為“外形與內涵”兼具的“神品”,堪稱“方罍之王”,是舉世無雙的“稀世珍寶”。也是中華燦爛文明和湖湘文化源遠流長的絕佳見證。

文物評價


商皿方罍是一尊3000餘年前由皿氏一族為祭祀父輩先人鑄造的青銅重器,工藝高超,體現了古人對宗室血脈的敬重之情。重新現世之後,它的器蓋和器身分離近一個世紀才重逢。如今,遊子歸家,皿方罍的含義早已經超越了其本身。它時刻警醒著炎黃子孫,也展示了當代中國的盛世自信。—央視《國家寶藏》評
商皿方罍顯現出很多典型的中原商文化特徵。同時,與殷墟青銅器相比,其造型與紋飾更為繁縟,有其獨特之處。—青銅器專家張昌平評
商皿方罍將器用與裝飾巧妙結合,並擅於把握平面紋飾與立體圓雕之間的布局,達到了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結合。—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于成龍博士評

流轉歷程


出土
1922年,在湖南省桃源縣漆家河因暴雨沖刷而在山間溝邊重見天日,后被一農民秘藏。
蓋身分離
一位湖北的石姓商人聞訊而來,看到精美至極的方罍,當即出價400塊銀元購買。此時正趕上物主長子回家,得知有人願出高價收購,就拿著方罍蓋到附近小學校找一位鍾姓校長處詢問。鍾姓校長見方罍蓋絕非一般古物,當即決定用800塊銀元購買,並將方罍蓋留下,讓物主回家把器身取來。此消息被石某知道,抱著方罍器身匆忙離開。從此,方罍蓋、身分存異處。
轉輾買賣
古董商石某很快以100萬大洋的高價將器身賣給了上海大古玩家李文卿和馬長生。二人知道此器非同小可,10天後就偷運到美國,以80萬美金賣給了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洛克菲勒急於配成全器,托古董商以大洋14萬購買器蓋,但此時器蓋已被湘軍團長周磐搶奪在手,索要50萬美金,二人協商未果,方罍始終未能完璧。
蓋回政府
“皿天全方罍”紋飾拓片
“皿天全方罍”紋飾拓片
當時的段祺瑞政府亦獲知方罍出土,曾“嚴令追繳”。周磐採取拖延策略,使中央政府和省政府的追繳均未成功,直至其被捕后,才主動獻出方罍蓋。從1956年至今,皿天全方罍之蓋由湖南省博物館保存。
器身著錄
洛克菲勒在獲得器身之後,由於一直沒有配上罍蓋,於是將其出讓,併流傳到盧芹齋、姚昌復、包爾祿等多位20世紀初重要古董商及藏家之手,1961年,日本古董商淺野梅吉經手“皿方罍”,其子淺野剛將其著錄於《中國金石陶瓷圖鑑》。
拍賣競價
其後又經過了一些古董商之後,被日本藏家新田棟一擁有,並於2001年交由佳士得拍賣,當時上海博物館與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聞訊后,聯合籌集一筆巨款前往美國參加競買,但是被一位法國買主以高出中方近四成的價格將其競拍而得,成交價達到了924.6萬美元,創下了當時中國青銅器拍賣記錄,被業界稱為“青銅器之王”。迄今,該器仍保持著中國古青銅器在世界拍賣市場的最高成交紀錄。
交涉洽購
2014年3月19日,紐約佳士得拍賣行在公開拍賣皿方罍前一天發表聲明稱,中國湖南收藏家群體已向佳士得正式提出聯合洽購皿方罍,佳士得經過與皿方罍當前所有者積極溝通,買賣雙方達成協議,該器將捐贈給湖南省博物館收藏。
據介紹,在得知紐約佳士得將公開拍賣皿方罍后,湖南省博物館正式致函佳士得亞洲區總裁,商購皿方罍事宜。湖南代表團一行抵達紐約展開商談,當湖南代表團將從長沙帶到紐約的3D列印器蓋模型非常契合地蓋上器身時,佳士得公司和賣方,都已經認同了皿方罍的最終歸宿。最終,在各方善意的促成下,代表團以低於預計拍賣成交價一半左右的價格,與賣方及佳士得公司達成了購買協議。購買方在協議中承諾,皿方罍將由湖南省博物館永久收藏,永遠不再出現在拍賣會上。
回歸中國
皿方罍合體儀式
皿方罍合體儀式
湖南省博物館2014年3月20日發布公開聲明表示,在湖南省公私單位和熱心人士的合力推動下,經佳士得與皿天全方罍當前所有者的積極溝通,以2000萬美元的代價促成此青銅重器“身首合一、完罍歸湘”。買賣雙方於紐約時間2014年3月19日達成協議,皿天全方罍器身即將重歸故里,與湖南省博物館館藏的皿天全方罍器蓋合璧,並由該館永久收藏。湖南衛視將於2014年6月12日晚直播這場位於美國紐約佳士得拍賣行舉行“皿方罍”器身交接儀式。顛沛流離近一個世紀的中國古青銅器珍寶皿方罍12日在紐約世界著名拍賣行佳士得正式移交中國。根據協議,曾創下世界拍賣市場亞洲藝術品最高成交紀錄的皿方罍將由湖南省博物館永久收藏,今後不得出現在任何商品交易市場。
2014年6月28日,結束了近一個世紀海外漂泊的商代青銅器皿方罍的器身與器蓋在湖南完成合體,從此身首合一。
2018年1月14日,登上《國家寶藏》湖南博物館篇,守護人為黃渤、王嘉。

文物地位


這件距今3000多年的“皿天全”方罍,造型雄渾,形體巨大,通體集立雕、浮雕、線雕於一身,其高超卓絕的鑄造技術,神采飛動的氣勢和令人傾倒的精美紋飾,是其他古代青銅器無與倫比的,堪稱“罍中之王”,是舉世無雙的“稀世珍寶”。皿天全方罍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重要展覽


2014年11月14日,國寶“皿天全方罍”在由湖南廣播電視台主辦的“芒果中庭藝術珍品展·皿方罍”展覽中公開展出。這是“皿方罍”首次面向公眾展出。
2016年6月28日,商皿方罍參加湖南博物館“青銅重器聚首瀟湘——湖南青銅器精品展”暨“皿方罍觀摩展”。
2016年4月29日,商皿方罍參加由海南省博物館和湖南省博物館聯合舉辦的“酌彼金罍——皿方罍與湖南出土青銅器精粹展”。
2018年2月12日,商皿方罍數字影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故宮箭亭廣場《國家寶藏》特展亮相。

文物爭議


出土地和時間
一說為,1922年出土於桃源縣漆家河,依據為器蓋收藏者、湘軍高官周磐被處決前的交代材料;另一說為,源於湖南省博研究人員的探訪、考證以及《桃源民國志》的記載,認為皿方罍出土於桃源縣水田鄉茅山峪(今架橋鎮棲鳳山村茅山峪組杉園山),時間為19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