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

一種消化系統疾病

胃病是一種消化系統疾病。胃病是指許多與胃相關疾病的統稱,包括胃炎、胃潰瘍胃息肉胃結石胃部腫瘤、幽門梗阻等。胃病主要表現為上腹部不適或疼痛、噁心、嘔吐、腹瀉、食慾減退、嘔血、黑便等。胃病的治療方法有一般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胃病若治療不及時,嚴重者可出現胃穿孔甚至演變為胃癌。胃病經過積極治療,一般預后較好。

就診科室


● 消化內科或內科

病因


● 胃病與遺傳、環境、飲食、藥物、感染等因素有關。

癥狀


● 胃病的主要表現如下:
● 上腹部不適或疼痛。
● 噁心。
● 嘔吐。
● 腹瀉。
● 食慾下降。
● 嘔血。
● 黑便。

檢查


● 懷疑患有胃病時,需要做內鏡檢查、影像學檢查(如X線、CT等)等進行診斷。
● 內鏡檢查
● ● 檢查患者胃黏膜有無出血、炎症、潰瘍等情況。
● 影像學檢查(如X線、CT等)
● ● 檢查患者腹部有無異常情況。

診斷


● 醫生診斷胃病,主要依靠臨床表現、內鏡檢查、影像學檢查。
● 臨床表現:上腹部不適或疼痛、噁心、嘔吐、腹瀉、食慾減退、嘔血、黑便等。
● 內鏡檢查:可見胃部出血、潰瘍等情況。
● 影像學檢查:可見消化道異常表現。

鑒別診斷


● 一些其他疾病也會出現腹痛、噁心、嘔吐等癥狀,容易與胃病混淆,這些疾病有胰腺炎等。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醫生主要通過內鏡檢查、影像學檢查等排除其他疾病,作出診斷。

治療


● 胃病的治療方法有一般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

一般治療

● 飲食規律化。
● 注意飲食衛生。
● 去除病因,卧床休息,停止一切對胃有刺激的飲食和藥物。
● 酌情短期禁食,然後給予易消化、清淡、少渣流質飲食,有利於胃的休息和損傷的癒合。

藥物治療

● 應用顛茄片阿托品、654-2(山莨菪鹼)等葯止痛均可,還可局部熱敷腹部止痛(有胃出血者不用)。
● 伴腹瀉、發燒者可適當應用黃連素氟哌酸等抗菌藥物。病情較輕者一般不用,以免加重對胃的刺激。
● 嘔吐腹瀉嚴重,脫水明顯,應及時送醫院靜脈輸液治療,一般1~2天內很快恢復。

手術治療

● 無法保守治療者,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危害


● 胃病不僅影響患者正常生活,還可能引起嚴重的併發症。
● 胃病會出現上腹部不適或疼痛、噁心、嘔吐、腹瀉、食慾減退、嘔血、黑便等癥狀,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
● 胃病若不及時治療,嚴重者可出現胃穿孔甚至演變為胃癌。

預后


● 胃病經過積極治療后,一般預后較好。

預防


● 規律飲食,少吃多餐,避免暴飲暴食。
● 慎用或不用損傷胃黏膜的藥物,如確需服用,應定期進行胃腸道檢查。
● 可多吃一些對胃有益的食物,如山藥、小米、香菇、木耳等。
● 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食或變質食物,防止胃部感染。
●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飲品,如胡椒、姜、咖啡、濃茶等。

參考文獻


● [1] 潘國宗。中華醫學百科全書:消化病學。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5.
● [2] 唐承薇,張澍田。內科學;消化內科分冊。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 [3] 吳肇漢,秦新裕,丁強。實用外科學:上冊。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