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谷

南京市景點

梅花谷位於南京市中山門外的紫金山南麓。南京植梅,始於六朝時期,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

梅花山梅園始建於1929年,植梅面積1533餘畝,有近400個品種的13000餘株梅樹,被稱為“天下第一梅山”和“中國第一梅花山”,與上海澱山湖梅園、無錫梅園武漢東湖磨山梅園並稱為“中國四大梅園”,居四大梅園之首。梅花山梅園以品種奇特著稱,來此賞梅的遊人摩肩接踵,高潮時節每天都在十萬以上,南京梅花山以其得天獨厚的自然和人文優勢吸引越來越多的海內外遊人,逐漸成為全國的梅文化中心。

地理環境


梅花是南京的市花,南京東郊的梅花山自民國時期便有盛名,它與武漢東湖梅園、無錫梅園、蘇州香雪海等並稱四大賞梅勝境。每年二三月期間,吸引了數以百萬計的遊客們湧向那裡踏雪尋梅。
梅花山南擴,把梅花山賞梅景區一直延伸至著名的明孝陵石象路、中山陵陵園大道以及滬寧高速連接線,並與明城牆風光帶、前湖等景點接壤,讓賞梅基地由一座山頭——梅花山變為整個紫金山西南部山谷——梅花谷,由513畝增加到1533畝,是名符其實的“天下第一梅園”。
這裡新栽種樹木40萬棵以外,還移植了已超過1000棵的大梅花樹。梅花谷的可觀賞梅由原來的1.5萬株增加到3.5萬株,品種從230多種增加到330多種,其中不少還屬於新培育品種,這使得無論是從數量種類還是面積上,梅花谷也都遠比武漢東湖梅園、無錫梅園、蘇州香雪海大得多。
最惹眼的地方就是利用現有地形人工圍合了一個80畝人工湖——燕雀湖。

歷史沿革


梅花谷
梅花谷
東吳的孫權葬在這裡而得名。三國時吳帝孫權與步夫人葬此。1946年國民黨政府將汪墳炸毀,並在墓地建了一座“觀梅軒”即現在上頂上的這座建築。梅花山位於明孝陵石象路旁,內外梅花繁茂現有面積近14萬平方米,栽植了200多個品種的13000餘株梅花。每當春日,來此賞梅的遊客絡繹不絕。
梅花,是南京市花(1982年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八屆二次會議通過)。探梅、賞梅是南京的民俗。而南京植梅與賞梅的歷史悠久,歷六朝至今不衰。據史實,城南梅嶺崗、城北鐘山腳下梅花塢,均為植梅、賞梅之佳地。明末徐渭畫《鐘山梅花圖》,繪出“龍蟠勝地,春風十里梅花”之景觀。當今南京,珍珠泉旅遊度假區(萬株梅海)、古林公園(梅嶺)等處均有梅觀,而尤以中國四大梅園之一梅花山為最佳。每當春季梅花盛開之時,梅花山的萬株梅花競相開放,層層疊疊,雲蒸霞蔚,繁花滿山,一片香海,前來探梅、賞梅者多達四、五十萬人中山陵園管理處在梅花山大量植梅。1958年以後,開闢了一百多畝荒山,大量栽植了猩猩紅、骨里紅、照水、宮粉、跳枝、千葉紅、長枝、胭脂、玉碟、送春等珍貴品種,其中“別角晚水”全國獨此一株,尤為珍貴。春季梅花盛開之時,繁花滿山,香飄數里。來此賞梅的遊人摩肩接踵,高潮時節每天都在十萬以上。為了方便遊人,1982年陵園管理處又在梅花山東北新建了一座旅遊餐廳,以宋代詩人林逋的詠梅詩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命名為“暗香閣。”餐廳為二層建築,用餐時可憑窗欣賞梅花山的醉人景色。樓下還有詠梅齋、疏影堂和知春亭,亭、閣之間有曲折、跌落的迴廊相接,整個建築面積約1540餘平方米。
1992年以來,中山陵園管理處又在梅花山東側開闢了一座新梅園。新梅園是梅花山的延續,又是自成一體的自然山水型梅花專類園。全園面積72309平方米,新植梅樹2500餘株,與原梅花山合在一起形成了千畝園萬株梅。同時,新梅園還配植了櫻花、合歡、池杉等觀賞植物,並鋪設草坪,彌補了季節變化而造成的空白,使全園四季有景。園內還開闢了人工水面6672平方米,分成若干小的池塘,形成獨特的水景。臨池還築有一座香無涯亭和一座冷香亭,均飾以彩繪,亭頂覆蓋黃色琉璃瓦。史料記載,梅花山原為東吳孫權墓所在地。為了紀念這一史跡,1993年,陵園在梅花山東麓新建了一座孫權故事園。同時在孫權故事園中還引種了一百多種日本的梅品種,為梅花的研究工作提供了豐富的品種資源。現在梅花山佔地420畝,擁有梅花品種200餘種,梅花1.3萬株,南京梅花山正以其得天獨厚的自然和人文優勢吸引越來越多的海內外遊人,逐漸成為全國的梅文化中心。

旅遊信息


交通

乘游2、3路、20路車可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