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石切割
鑽石加工技術之一
對於明亮型切割而言,標準的切割方式是57面體切割。
鑽石切割
冠部(CROWN):鑽石上面的部分稱為冠部,包括1個桌面(TABLE)、8個星面(STAR FACET)、8個風箏面(BEZEL FACET)與16個上腰面(UPPER GIRDLE FACET),總共33個切面
腰圍(GIRDLE):鑽石最寬的部位,也是分割鑽石上面的冠部與底下亭部的交界處,腰圍是珠寶鑲嵌時用來固定鑽石的地方。
亭部(PAVILION)鑽石下面的部分稱為亭部,也就是從腰圍以下到鑽石尖端的部分。包括16個腰面(LOWER GIRDLE FACET)、8個亭部切面(PAVILION FACET)與1個最底下的尖底面(CULET),總共25個切面;因為鑽石並不一這有尖底面,所以無尖底面的鑽石亭部只有24個切面,切面總數為57個切面。但隨著切割技術的發展,可以切割的面越來越多,也通常認為切割面越多越閃耀。我見過的有74面體,88面體和最多的是200面體切割,不過非常少見。對於過些稀有切割方法,通常珠寶也會出示相應的證書的。
明亮型切割以下常見的切割方法
對於同等大小凈度的鑽石而言,品牌之間除了用鑲嵌方法突出自己經典的加工工藝以外,也漸漸用獨特的切割方式來章顯自己的切割技藝。新奇的切割方法都可以申請專利。不過要說多新奇倒也說不上,不過是以上一些切割方法的融合,對切割機器的要求倒是很高。但目的只有一個,追求不同的閃耀,不同切割方式呈現出來的鑽石的閃耀程度都各有不同,是選擇越閃越好的,比如明亮型,還是選擇內斂些的比如公方型這些都看個人取向。不過從價格的角度來說,對機械和技術要求越高的價格一般越貴。200面體就比57面體貴很多。在鑽石價值裡面,對加工工藝的追求到什麼境界就看個人定位了。
鑽石級的切割工藝
一顆鑽坯看起來並不起眼,必須經過仔細的切磨、加工,才會成為我們所慣見的閃爍生輝的鑽石。因此,鑽石的車工,直接影響鑽石的價值,詳見後述。最理想的切割效果當然是保持鑽石的最大重量、盡量減少瑕疵,並充分展示鑽石的美,以使鑽石光彩照人。一般的切割過程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這是鑽石切割的第一步,先檢驗鑽坯、並在鑽石表面做標記,做這項工作的人有著豐富的經驗並精通加工技術。最終目的是製造出最大、最乾淨、最完美的鑽石,以儘可能高地體現鑽石的價值。劃線員必須留意兩點:即既要盡量保持最大的重量,又要盡量減少內含物。劃線員利用放大鏡研究鑽坯的結構,如果是大顆粒鑽石,這項工作可能要歷時數月,對普通鑽坯則需要幾分鐘。不過,不論鑽坯如何細小,每一顆鑽石都要經過詳細的檢查以做出正確的判斷。
劃線員用印第安墨水在鑽坯上劃下標記,顯示該鑽坯要沿此線分割。通常儘可能沿鑽石的天然紋理方向劃線。
劈割:劈割師將划好的線的鑽坯安放在套架上,然後以另一顆鑽石沿分割線削一個凹痕,再把方邊刀放在凹痕上,以手捶在劈刀上以合適的力敲擊,鑽石會沿紋理方向被劈成兩半或多塊。
鋸切:大多數鑽石並不適宜劈開,這時需要用鋸切開,由於只有鑽石才能切割鑽石,因此鋸片是一張在邊緣塗有鑽石粉及潤滑劑的磷青銅圓片。鑽石固定在夾子上,鋸盤以高速旋轉,即可將鑽石鋸開。現代激光技術引入鑽石切割,大大提高了鑽坯的加工效率。
成型:鋸開或劈開的鑽石再送到打圓部門去打圓、成型,即按照設計要求將鑽石做成圓形、心形、橢圓形、攬尖形、祖母綠形等常見的切割花形,或其它特殊的形狀。由於鑽石是目前為止人類所認識到的最硬的天然物質,所以只有鑽石才能打磨鑽石,而且因鑽石各個方向的硬度略有不同。所以研磨時要憑藉經驗,把握住鑽石的基本形態:三方體、八面體、十二面體及晶體特性。一般方法是將鑽坯高速旋轉的車床上,然後用另一臂桿上的鑽石把轉動中的鑽坯打圓。
在一個塗有鑽石粉和潤滑油的鑄鐵圓盤上,車磨出所有瓣面(刻面),使鑽石發出誘人的光彩。研磨的過程通常是,首先在底層做出 8個大面,然後做16個刻面。加尖底,共25個刻面,正確改錯了,並由此延伸出三角小面,風箏面及腰上刻面,一共33個刻面,這樣一顆圓形鑽石一共58個刻面,如果沒有底尖的小刻面則共有57個刻面。
鑽石級拋光工藝
雖然說圓鑽石是市場上最普遍的切割方式,有時候未免感覺到有點單調,但是圓鑽畢竟是所有琢型里最最出火彩的形狀,所以要火彩最好就非圓鑽莫屬!那麼您是否知道標準的圓鑽究竟有多少個面,都是哪些面,什麼樣的切割算最好呢?
標準圓形明亮式(Standard Round Brilliant )
市場上最常見的形式,包括:1檯面、8風箏刻面、8星形刻面、16腰上小面、16腰下小面、8底部主刻面,及一可能有或沒有的尖底,總計57或58個刻面。下圖很清楚的表示出來鑽石的以上幾個面的具體位置:恩,看到這樣圖我們就很清楚的知道了,有的人總是說為什麼有的是57個有的是58個面呢?其實很簡單,就在於鑽石的最尖銳的地方——Culet底尖,一般來說,小於5克拉的鑽石都沒有底尖,所以證書上的Culet底尖那個位置都是None或者Very small等等,也就是底尖沒有或很小到可以忽略,也就是57個面。而大顆粒的鑽石為了保護鑽石不受損壞,一般Culet底尖會磨平,所以多了一個面,也就是58個面。很多人經常會認為鑽石越多面越好,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鑽石的琢型有很多,尤其是異形鑽,可以延伸出很多很多的面,並非所有的琢型都是面越多越好。作為圓鑽,標準的明亮式切割(57-58面),也是古典車工,是非常經典和完美的切割方式。這以上57個面的數值,直接影響鑽石切工的好壞,所以我們將一定數值範圍內最為標準比例的鑽石切工稱為“完美切工”,也就是“IDEAL CUT”,鑽石在這樣的數值標準下可以散發出最為完美的光芒!所以這樣的鑽石是其他3C相同情況下最值得收藏投資也是價格最貴的。
鑽石切割
鑽石古舊的模具
對定價不容置疑的權威性,是令歷史長達400年的Gassan鑽石成為阿姆斯特丹每年接待多達35萬名遊客的重要原因。而Gassan和其它大型鑽石加工與交易商一道,令阿姆斯特丹得以在年銷售規模至少達200億美元的鑽石交易行業中分羹,而且是大頭。“在鑽石交易上,能與我們匹敵的,就只有安特衛普,我們是鑽石交易的姊妹中心。”大噸位女士說。這都要多虧猶太人在16世紀在安特衛普被西班牙人摧毀時將鑽石切割技術帶來阿姆斯特丹。你現在應該猜到了,Gassan鑽石的前身BOASBROTHERS就是由猶太家族所創辦,他們在19世紀就將這家公司打造為全歐洲規模最大的鑽石切割中心。即使在二戰期間,由於鑽石切割與隨之進行的交易所帶來的滾滾財富,納粹在大部分時間都容忍了猶太人對這個行業的掌控,至今,Gassan仍然掌握在創始人家族的外孫手中。
直到現在,令阿姆斯特丹能在全球鑽石產業鏈中立於不敗之地的仍是切割技術。走進Gassan的鑽石加工坊,不難看出那些自古以來就使用的鑽石切割技術仍然影響至今,這裡沒有那些到處都是按鈕的高科技機器,沒有電腦顯示屏,有的是放大鏡和看起來沉重非常的磨具。你甚至會覺得這裡照明有點不足,但那些用放大鏡仔細審視自身昂貴作品的切割技師們似乎不以為意。也許此時躍入腦海的會是Max Bauer在其1896年時對這個城市的描述:一個雇傭人數高達12000人的龐大行業(僅僅是切割技師),從印度手上硬生生地將全球鑽石切割之都的寶座搶過來,全市更擁有多達70個使用蒸汽作為磨具動力的先進鑽石切割中心。
用切割標準掌握定價權
維持切割技術的制高點如今有什麼意義?還記得2009年時全球兩大切割鑽石貿易公司EDT與戴比爾斯相繼推出“藍色火焰”和“永恆印記”兩種應用了嶄新切割技術的鑽石認證標準嗎?“切割技術的更新換代,對於鑽石這種非技術型商品,最主要的意義就是價格的變化。”一位來自EDT旗下某鑽石品牌的內部人士這樣告訴我。當然,這種價格的變化是要向上走的。不過EDT與戴比爾斯都不願評論這種提價到底有無成本的支撐。“當你把舊標準的鑽石都賣個清光,或者不再出售舊標準的鑽石,那麼市場只能接受新一代鑽石的價格,而新的切割標準就是戴比爾斯需要的完美理由。”上述內部人士說。這或許解釋了,在鑽石產業鏈上本來無甚優勢的阿姆斯特丹為何能在歐洲乃至全球範圍內都屹立不倒—英國與澳洲、南非、加拿大在英聯邦的旗幟下分享著鑽石原礦,俄羅斯人則掌握著潛在產量最高的鑽石礦,印度人和中國人日漸成為最大的鑽石買家,而猶太人,他們甚至不需要以色列作為其大本營,因為有阿姆斯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