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劉永福故居的結果 展開
- 劉永福故居
- 劉永福舊居
劉永福故居
劉永福故居
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劉永福回國后,利用回鄉省親掃墓之機,在故地那良大坡村(中越邊境)選地擇吉日興建住宅,經過一年多的施工,住宅於光緒十四年(1888年)冬竣工落成。房屋佔地面積約659.75平方米,建築面積602.86平方米。坐東北向西南。房屋寬32.5米,進深20.3米,兩層磚瓦結構。共十二間,分上下座,上下座中央為廳,廳中央橫樑左右刻有正楷:“全家吉慶”“金玉滿堂”八個大字。上下座之間中央為天井,天井兩則樓附房。
同年十一月,劉永福返欽州,購得板桂街莫姓舊宅,籌建晚年住宅“三宣堂”,決定於欽州定居,那良所建之房屋作為回鄉省親掃墓臨時住所。清光緒二十二年(1897年)春,劉永福返那良省親掃墓暫住后,返欽州(其母陳氏二品夫人之墓座落於那良鎮樓村虎龍嶺)。光緒十七年(1891年)在欽州營建公館,命名為“三宣堂”,以紀念他援越抗法的光榮歷史。
劉永福那良故居現為縣級(原防城各族自治縣)文物保護單位。
劉永福雕像和畫像
劉永福在越南抗法戰爭中屢立戰功,被越南王封為三宣提督,其故居則據此命名。
劉永福故居近景圖
劉永福的故居
劉永福故居名“三宣堂”,位於欽州市板桂街10號(古稱下南關)。建於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是欽州市現存最宏偉、最完整的清代建築群。佔地面積22,7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5600多平方米,大小樓房119間。除主座外,有頭門、二門、倉庫、書房、伙房、傭人房、馬房等一批附屬建築以及戲台、花園、菜圃、魚塘、曬場等設施。頭門臨江向東,有醒目的“三宣堂”大字匾額。劉永福當年援越抗法有功,被越王封為“三宣提督”,主管越南宣光、興化、山西三省軍事。“三宣堂”的命名是為了紀念這段光榮歷史。門兩邊的對聯是:“枝棲古越,派衍彭城”。進頭門,經過30多米的龍眼飄香過道,便是一座兩層樓房的二門。門頂上原來懸掛著“建威第”的金字大匾,配以“恩承北闕、春滿南天”的對聯。二門內是開闊的廣場。廣場南面是一個巨大的照壁,上書“卿雲麗日”,字跡圓潤秀雅。
主座在照壁北面,面闊三間,進深三座。前座門頂上有“欽賜花翎”的直匾,配以“天階深雨露、庭砌長芝蘭”的對聯。門口高三米多,設二層門,外層是富有南方特色的“拖籠”,內層是幾寸厚的格木板門,十分厚實。前座與中座之間是東西兩花廳,西廳陳列有中央一級的黨政軍領導人及專家學者、社會名流的留名和墨寶,東廳陳列有前越南革命領導人黃文歡、英國駐華大使柯立文夫婦以及一些國際友人的題贈。兩廳之間為天井。即有名的“拒賄庭”。據說中法戰爭結束后,劉永福從越南帶回一件珍奇的戰利品——被黑旗軍擊斃的法軍首領李威利的頭髮。法國人知道后,專門派人攜重金到三宣堂企圖高價買走這撮頭髮。劉永福不為重金所動,就在這個庭院里對來者嚴詞訓斥,那人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過了“拒賄庭”便是中廳。廳內壁畫、木雕琳琅滿目,內容有名山大川、亭台樓閣、奇花異草、彩鳳仙鶴,還有牧童樵夫、仙翁神女、聖賢豪傑、武將文仕等,中廳左右是對稱的二層樓房,西面是劉永福的卧室。傢具中有個獨腳小茶几,腳座為品字形排列的三個狗頭狗爪。原來劉永福愛養狗的習性也反映在傢具上。
後座為祖廳,是建築群中最高的一座,叫“請纓堂”。這是當年劉永福反對“二十一條”,請纓抗日的地方。民國四年(1915年),袁世凱接受日本提出旨在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劉永福聽到這消息后,不禁義憤填膺,立即通知全體家人並家庭教師集中祖堂,“抗電北庭,請纓與戰。”並表示,如果日本逞凶,他願以七十九歲高齡的“老朽之軀”充當先鋒,與敵決一死戰。
永福廣場鳥瞰圖
寧武陸榮廷故居,亦稱陸榮廷舊屋或陸榮廷祖居,為陸榮廷的出生地,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武鳴縣寧武鎮雄孟村。據傳此房是陸榮廷發達后叫其兄返回家鄉重建之房,具有典型的壯族傳統全地居式民居的特點。祖居正對的案山,為滿足上乘風水之需,同時在房前修有一方形水塘。
陸榮廷原籍廣西武鳴,16歲流落龍州,翌年在水口落腳,並以此為據點,逐漸成為勢力遍及兩廣、兩湖、貴州、福建等地的軍事集團領袖人物。龍州水口業秀園亦稱陸榮廷舊居,位於龍州縣水口鎮舊街,修建於1919年,是陸榮廷擔任廣西都督期間,宴請賓客、會晤外賓的堂室。陸榮廷當年修建時為紀念其父陸業秀,取名業秀園。陸榮廷是廣西壯族史和中國近代史上影響頗大的重要歷史人物,他傳奇的人生起點在龍州縣水口鎮,業秀園見證了他從初露崢嶸到登上事業頂峰的傳奇經歷。1996年,業秀園被龍州縣人民政府列為龍州縣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元月起,在龍州縣有關部門的積極爭取和各級領導的支持下,業秀園投資900多萬元按歷史原貌進行維護修繕,並不斷充實有關文物,修繕工程於2012年4月竣工。
業秀園陸榮廷舊居原為清末總衙署舊址,由主樓、前後庭院、門樓、戲樓組成,總佔地7000多平方米。
經徠過四年多時間的修繕,龍州陸榮廷舊居陳列館於2012年5月9日正式對外開放。陸榮廷舊居陳列館通過陳列大量文字、圖片及實物資料,重現陸榮廷風雲變幻的人生,為研究近代廣西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翔實的史料。
1914年,榮歸故里的陸榮廷在武鳴縣城興建上將第、業秀園后,為達到在老巢就可以遙控廣西政局的目的,而建造了“寧武莊園”(袁世凱曾授予陸榮廷“寧武將軍”稱號,以此命名)。當年,陸榮廷請省內外知名的地理先生雲集武鳴進行實地考察、論證,認定在父親墓地附近,依傍南流江(今武鳴河)邊的一片山谷平地,是一塊出帝王的“吉地”。於是,陸榮廷便從別人手中買下這塊近50畝“吉地”,下令建造“寧武莊園”。建成后被稱為“廣西第一莊園”。
“寧武庄”坐落在武鳴河右岸,離河邊約150米。莊園坐西朝東,略呈長方形,劃分為內外兩個區域。內區接近河邊,建有一座寬敞明亮,氣派恢宏的豪華府第,是陸榮廷居住和處理軍政大事的重地。大門經常有武裝衛兵把守,閑人不得走近。府第的右側,建造一座雄偉壯觀、莊嚴肅穆的廟宇,廟門上有陸榮廷親筆寫由右往左讀的“陸氏家廟”4個大字,是陸榮廷祀祖祭神的“聖地”。他把先人的牌位放到這裡來祭祀,還給自己打造了四尺半高的半身像,左右兩旁對聯寫著:“寧將齊眾迎長官,武以全群為我民”。
府第和家廟的前面,是一片約兩畝寬的灰沙廣場。廣場的左邊,建一座坐北向南高高聳起、輝煌壯麗的舊式戲台。台上匾額寫有“春滿乾坤”、“歌舞昇平”8個正楷大字。酷愛邕戲的陸榮廷經常請戲班在“莊園”唱戲,“與民同樂”。戲台右邊約15米處的圍牆上,開一孔約3米寬的大拱門,作為內外兩區交通往來的孔道。外區靠近陸榮廷新修成的邕武公路。西頭建一座畫棟雕梁的戲台,台前橫匾上寫“起舞台”3個墨黑大字;台的兩邊磚柱上分別寫“與民同樂”、“共話桑麻”8個大字,表示和民眾享安樂的意思。起舞台的前面是一個相當寬闊平整的廣場。廣場的東面,建造兩列平行的圩亭,亭內分有米行、肉行、飲食行、蔬菜行、煙酒行、布匹行、雜貨行和賭行等,白日里趕圩的人們,熙熙攘攘,異常熱鬧;晚上電燈明亮,有戲班演出時,圩場和戲場,處處人群擁擠,熱熱鬧鬧,是當時武鳴縣一個頗有名氣的“莊園”圩市,許多人譽稱為“都督圩”。圩亭的左側和東面,與圩亭東頭隔一個廣場,整齊劃一地建有100多間鋪式的民房和商店,是圩民們居住和經營貨物的場所。
劉永福故居附近的永福小學
劉永福附近的永福小學原名為欽州市第一小學,其建築風格優美而復古,與劉永福故居相輝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