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許鄉
秦許鄉
秦許鄉位於甘肅省岷縣縣城西南部。地處東經103°59′,北緯34°22′。東連寺溝鄉,南與迭部縣為鄰,北臨岷縣十里鎮,西與卓尼縣接壤,面積約357.22平方公里。鄉人民政府駐泥地族村,距縣城10公里。
秦許鄉地勢西南高,東北低,起伏陡峻,河谷狹窄,山多川少,平均海拔2500米,馬燁倉海拔2700米。年平均氣溫4.7℃,年平均無霜期108天,年降雨量638.3毫米。
截至2018年末,秦許鄉有戶籍人口23861人;截至2020年6月,秦許鄉下轄21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泥地族村。
2011年,秦許鄉財政總收入997萬元,比上年增長15.2%,年末有農村信用聯社1家,金融機構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3860萬元,各項貸款餘額1536萬元;2018年,秦許鄉有工業企業2個,規模以上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0個。
秦許鄉
據黨史記載,1936年即民國25年,張明遠將軍率領的紅軍在包家族村包合林家,建立了岷縣蘇維埃政權,張明遠任政府主席。
民國元年(1912年),設小西鄉。
1949年,為南川區秦許鄉。
1958年7月,改建秦許公社。
1983年10月,改秦許鄉。
秦許鄉位於岷縣縣城西南部。地處東經103°59′,北緯34°22′。東連 寺溝鄉,南與迭部縣為鄰,北臨本縣十里鎮,西與卓尼縣接壤,面積約357.22平方公里。鄉人民政府駐泥地族村,距縣城10公里。
秦許鄉
截至2011年末,秦許鄉下轄17個行政村:下阿陽村、上阿陽村、百寧村、秦許村、泥地族村、橋上村、鹿峰村、百花村、沙才村、馬燁村、學寨村、包家族村、包家溝村、大族村、大族溝村、扎那村、中堡村。
截至2020年6月,秦許鄉下轄21個行政村:下阿陽村、上阿陽村、秦許村、泥地族村、橋上村、鹿峰村、沙才村、馬燁村、學寨村、包家族村、大族村、包家溝村、扎那村、中堡村、百花村、大族溝村、楊家灣村、學南村、小溝山村、白家灣村、寧壩村。
全境地勢西南高,東北低,起伏陡峻,河谷狹窄,山多川少,平均海拔2500米,馬燁倉海拔2700米。年平均氣溫4.7℃,年平均無霜期108天,年降雨量638.3毫米。
小麥
示範點建設發揮示範作用
秦許鄉當歸示範基地
落實訂單農業解除後顧之憂
秦許鄉在切實為農民增收過程中,鄉黨委、政府大力發展“訂單農業”,竭誠充當為農戶與企業提供優質
服務的角色,從而極大地調動了村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2008年初,秦許鄉與瑞豐公司簽訂洋芋訂單10000畝,與方正公司簽訂牧草訂單800畝。在訂單落實中採用離縣城較近的村,由農戶直接與企業簽單,遠的村由協會和運輸大戶與企業簽單辦法,既降低了運輸成本,又增加了協會和大戶的部分收入。同時,教育、引導群眾要講求誠信,重合同,守信用,以求產業取得長效發展。
全鄉現有中學1所,在校學生306人,小學21所,在校學生2957人,鄉文化站1個。
2011年末,秦許鄉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8個,建築面積700平方米,藏書5萬餘冊,文化事業單位從業人員5人。
2011年末,秦許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8個,其中衛生院1個,村級衛生室17個;病床33張,專業衛生人員32人,其中執業醫師4人,執業助理醫師2人,註冊護士18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1萬人,參合率92.3%。
2011年,秦許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3戶,人數19人,支出4萬元,比上年增長2.5%,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835戶,人數5858人,支出517.2萬元,比上年增長30.7%;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48人,支出30.1萬元,比上年增長28.6%;農村醫療救助305人次,支出65.6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14人次,支出2.1萬元,比上年增長52.4%;農村臨時救濟93人次,支出6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16萬元。
全鄉17個村都通了電,村、社、戶通電率分別為100%、95%、90%,有個8村安裝了“村村通”廣播電視接收設備,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了90%,電信、移動、聯通三個基站都已建成,各村都通訊暢通,全鄉都能通汽車。
秦許鄉
馬燁溝花兒灘古戰場馬燁倉西11公里,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岷州衛指揮使馬燁奉朱元璋之命,率馬、步兵萬餘,在此築城垣,建四門,安營紮寨,以防禦番王侵犯。不到兩年時間,集糧50餘萬擔,開荒8000餘畝。洪武十五年(1382年)四月,思窩、納鄰洮源諸番叛亂。指揮使馬燁統兵二萬,在此迎敵,經過兩天兩夜激烈交戰,擒獲番將失利谷奴和他的部下50多人,取得了戰鬥的勝利,有力地震懾了番王進犯之野心。因這一仗,為花兒灘贏得了五百多年的和平。清光緒二十六年(1 900年)四月二十二日,44名藏區土匪悄悄潛入花兒灘,明晃晃的尖刀劃破了這裡的寧靜。光緒三十四年(1 908年),知州童立綱、州紳曹憲中、馬仲選、虎炳奎、姜兆勛等,在馬燁倉三岔門修築寨堡,駐兵保境。至今流傳著這樣一首花兒:一棵松樹九條根,土匪耗的不成成。曹馬老爺是佛心,三岔門上築防城。築下防城搬營兵,西路百姓得安生。現仍留有三岔門寨堡遺址。
我縣最大的一個春台廟會——“二月二”也在包家族村,全縣四鄉八鄰的群眾每年都在這裡逛廟會,抒發自己春耕前的喜悅之情,祝福家庭幸福,風調雨順。我鄉楊家灣村有回民清真寺,橋上村有龐家寺,又名吉祥寺,龐家寺還是全縣有名的佛教勝地.
秦許鄉
秦許鄉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為新農村建設和拉動鄉域經濟發展的主體戰略,靠抓項目促發展。2008年以來,鄉黨委、政府緊緊圍繞全鄉新農村建設的整體規劃,狠抓基礎設施、社會發展項目建設。在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方面:一是管網供水項目工程,已建成機井、高位水池,年內即可投入正常使用,屆時,可使泥地族、百寧、秦許三村925戶、4250人受益;二是扎那村2005年整村推進項目?項目總投資131萬,已建成的100座暖棚,5間磚混結構村文化活動陣地,已通過驗收;三是8公里“鹿沙”公路項目資金即將到位,可望年內開工建設。四是投資94萬元的百寧村招商引資多孔空心磚場項目已開工建設。在社會發展項目建設方面:一是全面完成了秦許初中寄宿制學校24.24畝和秦許鄉衛生院艾滋病防控大樓征地工作,保證了工程的如期完工。同時,全力推進小康文明示範工程建設。2008年確定的扎那村小康文明示範村建設,現已拉通有線電視112戶,建成五間磚混結構的村文化活動陣地5間,修建養畜暖棚100座,並在各村積極開展了以“四化”?道路硬化、村莊綠化、村貌美化、街院凈化?,“四改”?改廚、改廁、改圈、改水?為主要內容的新農村創建,有效地杜絕了公路沿線村民亂堆亂放、畜禽亂跑現象的發生。由於統籌得力,科學有序,全鄉經濟和社會事業呈現出持續、快速、協調發展的良好態勢。秦許鄉現有中學1所,在校學生306人,小學21所,在校學生2957人。衛生院1所,村衛生所21所,鄉文化站1個。
秦許鄉有縣鄉(鎮)級公路1條,總長12千米。
2011年,秦許鄉財政總收入997萬元,比上年增長15.2%,年末有農村信用聯社1家,金融機構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3860萬元,各項貸款餘額1536萬元。
2011年,秦許鄉農業以種植業為主,耕地面積2.8萬畝,人均1.2畝;可利用草地面積30.9萬畝,林地面積9.1萬畝,農業總產值3200萬元,糧食作物以小麥、洋芋為主,生產小麥172噸,馬鈴薯種3451噸,主要經濟作物有當歸、黨參和紅黃芪等中草藥和油料作物,蔬菜,當歸種植7000畝,產量2057噸;黨參種植100畝,產量25噸;紅黃芪種植800畝,產量103噸,蔬菜種植面積440畝,產量440噸,油料作物產量28.7噸。
2011年,秦許鄉有交易市場1個,集市貿易成交額0.5億元。
2018年,秦許鄉有工業企業2個,規模以上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0個。
截至2011年末,秦許鄉轄區總人口23210人,另有流動人口5500人,總人口中,男性12620人,佔54.4%;女性10590人,佔45.6%;16歲以下4222人,佔18.2%,6—59歲16348人,佔70.4%;60歲以上2640人,佔11.4%,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2835人,佔98.4%,有藏、回2個少數民族,共375人,佔1.6%,人口出生率6.5‰,人口死亡率6.9‰,人口自然增長率-0.4‰。
截至2018年末,秦許鄉有戶籍人口23861人。
秦許鄉地處岷縣縣城西南部,迭藏河支流西河中游,東接寺溝鄉,南連迭部縣,西接卓尼縣,北鄰十里鎮,距縣城10千米,行政區域面積232.1平方千米。
秦許鄉境內地處高原山地,地勢起伏陡峻,河谷狹窄山多地少,境內最高點位於馬燁村,海拔3000米;最低點位於下阿陽村,海拔2350米。
秦許鄉境內屬高原性大陸氣候,多年平均氣溫5.0℃,無霜期年平均108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395.3小時,年平均降水量502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5—9月。
秦許鄉境內河道西河屬洮河一級支流,流域面積827平方千米,長42.1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