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筆

詞語

刀筆,漢語詞語,指古代在竹簡上刻字記事,用刀子颳去錯字,因此把有關案牘的事叫做刀筆,后多指寫狀子的事。多用作貶義。

引證解釋


⒈古代書寫工具。古時書寫於竹簡,有誤則用刀削去重寫。
《史記·酷吏列傳》:“臨江王欲得刀筆為書謝上,而都禁吏弗與。”
《後漢書·劉盆子傳》:“酒未行,其中一人出刀筆書謁欲賀,其餘不知書者起請之。”
李賢·註:“古者記事書於簡冊,謬誤者以刀削而除之,故曰刀筆。”
南朝·梁元帝《<金樓子>序》:“杜元凱言,德者非所企及,立言或可庶幾。故戶牖懸刀筆,而有述作之志矣。”
清·沉濤《交翠軒筆記》卷一:“古人刀以書竹簡,筆以書縑帛,刀筆自是二物。”
⒉借指文章。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論說》:“夫説貴撫會,弛張相隨,不專緩頰,亦在刀筆。”
唐·羅隱《蝶》詩:“漢王刀筆精,寫爾逼天生。”
⒊指法律案牘。
《史記·李斯列傳》:“高固內官之廝役也,幸得以刀筆之文進入秦宮,管事二十餘年。”
《南史·循吏傳序》:“明帝自在布衣,達於吏事,及居宸扆,專務刀筆,未嘗枉法申恩,守宰由斯而震。”
宋·陸遊放翁自贊》之四:“進無以顯於時,退不能隱於酒,事刀筆不如小吏,把鋤犁不如健婦。”
⒋見“刀筆吏”。
⒌指訴訟文字。
明·沉鯨《雙珠記·協謀誣訟》:“吾刀筆山可頽,傾人家命如覆杯。”
清·程趾祥《此中人語·果報》:“訟師楊某……陰謀詭計。刀筆多鋒。”
魯迅《<三閑集>序言》:“我以為無產階級是不會有這樣鍛煉周納法的,他們沒有學過‘刀筆’。”
⒍指奏議及制誥等公牘文字。
宋·王安石《次韻和中甫兄春日有感》:“淮蝗蔽天農久餓,越卒圍城盜少逸。至尊深拱罷《簫韶》,元老相看進刀筆。”
宋·蘇軾送表弟程六知楚州》詩:“子方得郡古山陽,老手生風謝刀筆。我正含毫紫微閣,病眼昏花困書檄。”
宋·楊億著有《內外製刀筆》,《文獻通考·經籍六一》題為《楊文公刀筆》十卷。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別集類中》:“《中山刀筆集》三卷。翰林學士大名劉筠子儀撰,皆四六應用之文。”
⒎指尺牘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黃山谷名其尺牘曰刀筆,已非本義。”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別集類存目一》:“《山谷刀筆》二十卷。庭堅全集已著録,此乃所著尺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