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瘡痂病的結果 展開

瘡痂病

瘡痂病

瘡痂病:為害嫩葉、嫩枝、幼果。受害葉片開始呈現油浸狀斑點,后變蠟黃色,病斑擴展,並向一面隆起成圓錐形的瘤粒突起。如病斑聚集,葉會變成扭曲畸形,果也會變成畸形果,落葉落果嚴重。借風雨和昆蟲傳播,氣溫16~24℃易發病,易發生期3~5月。

簡介


瘡痂病
瘡痂病
主要由真菌中痂囊腔菌屬(Elsinoe)和痂圓孢屬(S-phaceloma) 引起的植物病害。細菌中黃色單胞桿 菌屬(Xanthomonas)和放線菌中的鏈黴菌屬 (Streptomyces)也能引起瘡痂病。受害部位形成粗糙、稍隆起、瘡痂狀或木栓化、圓形或橢圓形的病斑,中央開裂或下陷。以莖莢、瓜果、塊根、塊莖受害后的癥狀最為明顯。嚴重時病斑連成片、果實畸形、肉質根莖發育不良。葉片受害造成歪扭,幼株致死。常見的有柑橘瘡痂病葡萄黑痘病,其他還有大豆黑痘病、核果類瘡痂病、馬鈴薯粉痂病等。病菌在病殘組織內或枝條中越冬,地上部分的病菌通過風雨傳播,地下部分的病菌靠土壤中水分的移動及地下生物的活動傳播,帶菌種子或患病種薯可遠距離傳播。一般通過清除病殘組織、選用抗病品種、輪作、增施有機肥料、生長期噴葯等措施防治。防治方法:①加強管理,多施鉀肥,使抽出的新梢整齊而迅速成熟,搞好冬季清園和修剪,以提高樹體抗病能力。②藥劑保護:在春季和初夏,雨水多和氣溫不很高,早上霧濃露水重時發病嚴重,要噴藥劑保護嫩葉幼果。防治潰瘍病和炭疽病的藥劑均可選用。

柚瘡痂病


概述

本病是柚類的主要病害,主要為害春梢、晚秋梢、冬梢的嫩葉,花和幼果。發病嚴重時引起大量落葉、落花、落果,被害果實畸形,品質變劣,商品等級低。此病在中國長江流域兩岸省市的低溫地區發病較嚴重。

病原

瘡痂病的病原為半知菌亞門的一種真菌。

病狀

瘡痂病
瘡痂病
受害葉片初期出現水漬狀圓形小斑點,后變成蠟黃色。病斑隨葉片的生長而擴大,並逐漸木栓化,向葉片一面隆起呈圓錐狀瘡痂,另一面則向內凹陷,病斑多的葉片扭曲畸形,嚴重的引起落葉;幼果受害 初期產生褐色斑點,逐漸擴大並轉為黃褐色、圓錐形、木栓化的瘤狀突起,形成許多散生或群生的瘤突,引起果實發育不良、畸形,造成早期落果,後期果實品質變劣。

發病規律

病菌在病部組織內越冬,發育最適溫度為16~23℃,當春季陰雨潮濕天氣氣溫在15℃以上時,產生分生孢子,通過風、雨、昆蟲傳播本病。春季空氣濕度是決定發病嚴重與否的主要因素。春梢及晚秋梢抽吐期如遇陰雨連綿、早晨霧重則此病流行,夏梢期由於氣溫高極少發病。

防治方法

(1)注意苗木選擇:新建果園應選用無病苗木,避免在病區運苗和取接穗。
(2)加強栽培管理:做好冬季清園修剪工作,剪除的病枝、落葉要集中燒毀。疏刪過密枝條,提高樹冠內部通風透光條件,降低樹冠內空氣濕度。
(3)噴葯防治:本病僅侵染幼嫩組織,因此,必須做好春梢、晚秋梢及幼果期的噴葯保護工作。第一次噴葯在春芽長2毫米時,第二次在謝花期,晚秋梢期噴葯視天氣而定。可供選用的農藥有:受侵染前噴0.3~0.5%倍量式波爾多液,或30%氧氯化銅5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預防保護。已浸染的可噴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等內吸殺菌劑防治。

辣椒瘡痂病


癥狀

發病時出現不規則形水浸狀小斑點,在濕度較大時發生嚴重,嚴重時可導致落葉落果。

防治方法

用百菌殺+康發+綠得快噴霧,4天一次,連噴兩次。

馬鈴薯瘡痂病


概述

瘡痂病
瘡痂病
癥狀馬鈴薯塊莖表面先產生褐色小點,擴大后形成褐色圓形或不規則形大斑塊。因產生大量木 栓化細胞致表面粗糙,後期中央稍凹陷或凸起雖瘡痂狀硬斑塊。病斑僅限於皮部,不深入薯內,別於粉痂病。

病原

Streptomycesscabies(Thaxter)Waks.etHenvici稱瘡痂鏈黴菌,屬放線菌。菌體絲狀,有分枝,極細,尖端常呈螺旋狀,連續分割生成大量孢子。孢子圓筒形,大小1.2—1.5×0.8—1.0(μm)。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在土壤中腐生或在病薯上越冬。塊莖生長的早期表皮木栓化之前,病菌從皮孔或傷口侵入后染病,當塊莖表面木栓化后,侵入則較困難。病薯長出的植株極易發病,健薯播入帶菌土壤中也能發病。適合該病發生的溫度為25—30℃,中性或微鹼性砂壤土發病重,pH5.2以下很少發病。品種間抗病性有差異,白色薄皮品種易感病,褐色厚皮品種較抗病。

防治方法

(1)選用無病種薯,一定不要從病區調種。播前用40%福爾馬林120倍液浸種4分鐘。
(2)多施有機肥或綠肥,可抑制發病。
(3)與葫蘆科豆科百合科蔬菜進行5年以上輪作。
(4)選擇保水好的菜地種植,結薯期遇乾旱應及時澆水。

番茄瘡痂病


癥狀

主要危害莖、葉和果實。病葉早期在葉背出現水浸狀小斑,逐漸擴展近圓形或連結成不規則形黃褐色病斑,粗糙不平,病斑周圍有褪綠暈圈,後期乾枯質脆。莖部先出現水浸狀褪綠斑點,後上下擴展呈長橢圓形,中央稍凹陷的黑褐色病斑;病果表面出現水浸狀褪綠斑點,逐漸擴展,初期有油浸亮光,后呈黃褐色或黑褐色木栓化、直徑0.2-0.5厘米大小近圓形粗糙枯死斑,有的相互連結成不規則形大斑塊,果柄與果實連接處受害時,易落果。

發生規律

細菌引起的病害。病菌隨病殘體在田間或附著種子上越冬,第二年借風雨、昆蟲傳播到葉、莖或果實上,從傷口或氣孔侵入危害。高溫、高濕、陰雨天發病重,管理粗放,蟲害重或暴風雨造成傷口多,易發病。

防治措施

(1)建立無病種子田,確保種子不帶菌是杜絕病害傳播的根本措施;種子用1%次氯酸鈉溶液雲大-120500倍液,浸種20-30分鐘,再用清水沖洗乾淨后催芽播種。
(2)初發病時用“天達2116”800倍液“天達諾殺”1000倍液、77%多寧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可殺得101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新植黴素4000倍液、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每隔7-10天噴1次,連噴3次。

花生瘡痂病


癥狀

主要為害葉片、葉柄及莖部,病菌在病殘體上越冬,翌春借風、雨傳播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葉片染病初葉兩面產生圓形至不規則形小斑點,邊緣稍隆起,中間凹陷,葉面上病斑黃褐色,葉背面為淡紅褐色,具褐色邊緣。葉柄、莖部染病初生卵圓形隆起的稍大病斑,多數病斑融合時,引起葉柄及莖扭曲,上端枯死。

特徵途徑和條件

花生痂圓孢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盤褐色或黑色,墊狀或盤狀。分生孢子梗單根,密集在盤上形成一橄欖色絨狀層。分生孢子橢圓形至紡錘形,單胞無色,大小5~20×3~4(µm)。病菌在病殘體上越冬,翌春借風、雨傳播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防治方法

花生瘡痂病防治率較高,通過有效的防治一般不會造成明顯的產量損失。
1、選用抗病品種。
2、輪作倒茬:與禾本科作物進行3年以上輪作。
2、加強田間管理:增施磷鉀肥,控制氮肥供給量,在花生下針期以前應及時噴施矮壯素等化控藥劑,抑制主梢瘋長,促進花芽分化;在開花前期、幼果期、果實膨大期噴施地果壯蒂靈使地下果營養輸導管變粗,提高地果膨大活力,增加花生的產量。
3、藥劑防治:用2%春雷黴素500倍、或30%愛苗乳油4000倍+天達2116壯苗靈600倍+3000倍天達有機硅混合噴霧,每7—10天1次,連續噴施2次,不但能控制瘡痂病的危害,還能兼治後期的葉斑病,愛苗乳油還能控制花生的徒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