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吳建坤的結果 展開
吳建坤
中國郵票設計家
吳建坤,著名郵票設計家,陝西大荔縣人,1935年生,1955年畢業於西北藝術學院,1935年生,1955年畢業於西北藝術學院,同年分配到郵電部從事郵票設計工作,1989年被評為高級工藝美術師。1995年底退休。現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收藏交易網加盟藝術家。
郵票設計風格多樣,手法主要有裝飾、國畫、攝影等。
代表作有紀66《第2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紀94M《梅蘭芳舞台藝術》小型張等。他設計的文革的第一套郵票文1《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萬歲》、郵資明信片JP22《中銀大廈》更是郵票中的珍品。
四十年來設計了五十套郵票。
主要作品有:《古生物》、《農業展覽館》、《井岡山》、《出土文物》、《首都國際機場》、《盆景藝術》、《廬山瀑布》、《秦始皇兵馬俑》、《中國殘疾人》、《敦煌壁畫》系列郵票等。
《第二十六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郵票和《梅蘭芳舞台藝術》小型張在1980年被評為新中國成立三十年來最佳郵票,《化學纖維》郵票在全國首屆科普美展上獲獎
吳建坤作品
吳建坤說得很謙虛,但人們都知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易與難,簡單與複雜只不過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沒有難,談何易?
吳建坤《文化大革命期間出土文物》也是吳建坤用攝影手法設計的郵票,但比起它的“續篇”(吳建坤自己這樣稱)T88《秦始皇陵兵馬俑》來,由於有大量的攝影作品可供借鑒,就顯得容易多了。後者是吳建坤在西安等了一個月才完成的。當時由於秦俑在坑道里,不讓參觀者入內,吳建坤只能在外圍觀察。坑道面積大、光線差,要作出恰當的選擇絕非易事。吳建坤分別取近、遠、俯等角度,拍了數十張照片,但許多畫面終因距離太遠不盡理想。經過交涉,文物管理處總算同意吳建坤到坑道內拍攝兩小時。“時間簡直就是以秒來計算的,我拍了6卷膠捲,幾乎是一口氣完成的。”吳建坤說。
探索與創新
如果把一枚成功的郵票比作一把鋒利的,那麼對郵票設計手法的探索就是這把鋒利的寶劍的磨刀石。從1958年的特22《中國古生物》到90年代後期的《敦煌壁畫》,整整30年,吳建坤就是用這塊磨刀石磨出了一把把亮閃閃的“寶劍”!
吳建坤向記者介紹了他早年設計的特37《全國農業展覽館》郵票。他說:“這套郵票是我採用裝飾畫法的一個嘗試。比如‘水產館’這枚為了充分表現主題,我有意把展覽館的全景縮小於後,而將象徵波浪的曲線放置前景,佔據整個畫面,以求收到獨特的效果。”稍後吳建坤又接著說:“而我設計編86-90《兒童歌舞》郵票時,則採用連張形式,用民間喜聞樂見的窗花形式作邊飾,力求與主圖和諧統一。”記者插話詢問:“你的T25《化學纖維》是它的續篇吧?”吳建坤笑了:“一套五枚的郵票,要反映化學生產纖維的全部過程可謂太難了。我構思了很多種方案,最後還是選用了這種連張形式,與《兒童歌舞》相比,票與票之間的聯繫就更密切了。”
當然探索往往是要付出代價的。吳建坤在60年代曾設計過一套《淡水魚》郵票,當時他採用了中西繪畫相結合的技法,共畫了12幅原稿。主圖“魚”用國畫形式,背景水、草則用版畫形式。也許是手法太新的緣故,結果有不同的意見,發行計劃被取消;不僅如此,就連已設計成正稿的12幅原稿也查無下落。好在吳建坤自己保存了7幅複製品,這些作品曾在1984年福建舉辦的“中國郵票設計家作品展覽”上露過面。已成了吳建坤珍藏的為數不多的郵票未用稿之一。
本職工作與業餘愛好
吳建坤認為,作為一個專業郵票設計者,必須有多方面的創作才能。除繪畫外,他還喜歡書法、篆刻、攝影等藝術。他是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他的攝影作品曾多次被搬上風光明信片。他在“中國郵票設計家作品展覽”中展出的書法篆刻作品以其特有的功力留給人深刻的印象。由於吳建坤多方面的藝術才能,他曾被應邀參加全國郵展的美術總體設計工作。
吳建坤的不懈探索在郵苑結出了豐碩的成果:他的T25《化學纖維》郵票圖稿在“全國科普美術作品展覽”中獲優秀獎,他的紀94M《梅蘭芳舞台藝術》小型張和紀86《第26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郵票在“新中國成立三十周年最佳郵票評選”中獲得最佳榮譽。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正是吳建坤的郵票設計藝術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