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葉城
碎葉城
碎葉城於唐高宗調露元年(679年)始置。武周時期,吐蕃聯合西突厥等四國入侵,碎葉鎮守使韓思忠由此出發,至中亞大破泥熟俟斤,在西亞攻破突厥施質汗,返回中亞后剿滅胡祿屋闕,繼而駛入東亞攻陷吐蕃泥熟沒斯城。武周大足元年(701年),李白在此順利出生。唐玄宗開元七年(719年),突騎施攻唐,李隆基割讓碎葉城於突騎施,從而休戰交好。
碎葉城是唐朝在西域設的重鎮,是中國歷代王朝在西部地區設防最遠的一座邊陲城市,也是絲路上一重要城鎮。碎葉鎮與龜茲、疏勒、於闐並稱為唐代“安西四鎮”。曾經多次修築城牆,唐代碎葉城就是仿長安城而建。位於中亞今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以東,楚河流域的托克馬克市附近。
碎葉城
碎葉城,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廣大西域地區,自公元前一世經中漢朝設立西域都護以來,就成為我國歷代王朝疆域的一個組成部分。碎葉城地處“絲綢之路”兩條幹線的交匯處,中西商人彙集於此,東西使者的必經之路。2014年6月22日由中哈吉三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托克馬克(吉爾吉斯語Токмок/Tokmok)(俄語Токмак/Tokmak),吉爾吉斯斯坦北部城市,楚河谷地東部的主要經濟中心。在楚河左岸,西距比什凱克60公里。鐵路要站。中亞古城。1927年建市。1938年建鐵路通往比什凱克。有汽車修配、罐頭、製糖、玻璃、紡紗、乳品廠和肉類聯合企業等。城南建有新工業區。
托克馬克(吉爾吉斯語Токмок/Tokmok)(俄語Токмак/Tokmak)是一個位於吉爾吉斯的北部的城市,2005年時有人口75,000人。托克馬克的海拔約816米,地理位置是北緯42度50分,東經75度17分。
在附近出土的斯基泰人的物品被送到了聖彼得堡與比什凱克的博物館里。
托克馬克附近有一個堡壘遺跡,現在只殘存東半部的土丘。據信這堡壘可能是粟特人建立的,後來成了黑汗王朝的首都八剌沙袞(Balasagun)。在托克馬克南方15公里處、11世紀的布拉納塔(Burana Tower)就是建在這個堡壘的附近。Kutadgu Bilig(意為“帶來快樂的智慧”)一書的作者、11世紀黑汗作家Yusuf "Khass Khajib" Balasaghuni誕生在托克馬克,葬於喀什市。托克馬克從2004年到2006年4月19日曾經是吉爾吉斯楚河州的首府。附近的碎葉城是中國唐代著名詩人李白誕生地。
碎葉城於唐高宗調露元年置 ,屬條支都督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以東的托克馬克市附近,曾經多次修築城牆,唐代碎葉城就是仿長安城而建。
碎葉城,在唐朝時即為我國領土,由於清政府腐敗無能,在1864年沙俄逼迫清政府簽訂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后被俄國侵佔,包括碎葉在內的楚河上游原屬中國的領土。碎葉城是唐朝在西域地區的一個重要的政治軍事中心,碎葉設鎮是貞觀年間,緣於其優越的自然條件宜於農牧。
碎葉城
碎葉城,又作素葉城、素葉水城,因其依傍素葉水,故得此名。其故址在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城西南8公里處的阿克-貝希姆(Ak-Beshim)。玄奘法師在此城見到西突厥統葉護可汗。得到可汗所贈豐厚資助及通行國書,並派一名通解漢語的少年隨行,一路護送西去。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云:“至素葉城,逢突厥葉護可汗。方事畋,戎馬甚盛。……既與相見,可汗歡喜,云:‘暫一處行,二三日當還,師且向衙所’。……三日可汗方歸,引法師入。可汗居一大帳,……法師去帳三十餘步,可汗出帳迎拜,……因停留數日,……又施緋綾發服一襲,絹五十匹,與群臣送十餘里”。
長2500公里的天山古道也稱唐僧古道,是連接中亞草原與中國西北沙漠的捷徑,也是最為險峻的古代山路。公元627年玄奘西行取經,從塔克拉瑪干沙漠古城阿克蘇出發,翻越凌山到伊塞克湖,走的正是這條“難以全生的危險道路”。中國歷代王朝的使節、商人、僧侶和軍隊曾一批又一批在這條古道上循著天山北麓的峽谷西行到楚河流域和西域各國。
碎葉河(又名楚河)河谷位於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呈東西走向,長200公里,最寬外80公里,兩邊雪峰平均高度3700米,山裡多溫泉,谷地氣候宜人,可稱得上絲綢之路上又一“河西走廊”。
碎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