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潯陽泛舟經明海

自潯陽泛舟經明海

《自潯陽泛舟經明海》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創作的一首詩。此詩寫作者借逗留潯陽的機會,乘舟漫遊了五湖三湘,並憑弔了古人的遺跡,體會枚乘《七發》的描寫,感慨《吊屈原文》所寫屈原的遭際,表達了對朝廷的無限眷戀和求仕無門的苦悶。全詩表現出了孟浩然詩歌語言不鉤奇抉異而又洗脫凡近,“語淡而味終不薄”的特色,以及灑脫自在的情致。

作品賞析


《自潯陽泛舟經明海》是作者在漫遊潯陽之際寫的山水行旅詩。這首詩清淡自然,寫作者自潯陽泛舟至彭蠡湖的經過,表現出了孟浩然詩歌的語言不鉤奇抉異而又洗脫凡近,“語淡而味終不薄”的特點。
此詩以景入手,穿插用典,如:“枚發,屈痛。魏闕心,金門詔,上林雁”,寫出其行旅中見到的壯美景緻,同時抒發自己不遇明主,置身在野無發報效國家的複雜心情。這與“其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其詠詩,其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因之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而放還未仕。”之時有同感。

創作背景


此詩是孟浩然自潯陽泛舟至彭蠡湖的遣興之作。

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
孟浩然生當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歸隱終身。曾隱居鹿門山。40歲時,游長安,應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開元二十五年(737)張九齡招致幕府,后隱居。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
孟浩然的詩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後人把孟浩然與盛唐另一山水詩人王維並稱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傳世。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齡遭貶官途過襄陽,訪孟浩然,相見甚歡。孟浩然背上長了毒瘡,醫治將愈,因縱情宴飲,食鮮疾發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