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病

太空病

太空病或稱航天適應綜合征(SAS)主要是由零重力、失重和其它與重力有關的改變所引起的。宇航員在高壓環境下工作,面臨著包括運動病、細菌感染、太空失明症、心理問題以及有毒塵埃在內的一系列健康威脅。並不是所有的宇航員都會受到影響,但大多數會表現出不同的癥狀,從輕微的頭痛到眩暈和噁心。

簡介


太空病,也稱宇宙病,航天適應綜合征(SAS),是指宇航員在太空環境下由於零重力、失重和其它與重力有關的改變所引起的病症。
太空病會影響過半的宇航員,表現出頭痛、眩暈和噁心等不同的癥狀。
太空病雖不是嚴重病症,而且經幾天適應和返回地球后,癥狀會自行消失。
但是,該病會降低航天員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由於發病率高,從而會嚴重影響航天任務的完成。這就使它成為一個嚴重的航天醫學問題,也是人類待攻克的航天醫學堡壘。

癥狀


航天運動病

通常情況下,宇航員需要時間適應失重狀態。在此期間,很多宇航員會出現運動病、幻覺和失去方向感。
患上航天運動病的宇航員比例在一半左右,病情因人而異。雖然適應綜合症的癥狀通常會在幾天後消失,但具有一定危險性。
身穿航天服的宇航員需要服用止吐葯,對抗運動病,因為在航天服內自由飄浮的嘔吐物能夠導致可怕的窒息,危及宇航員生命。
1989年,醫生艾倫·貝克正在“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上對華裔宇航員張福林進行體檢
1989年,醫生艾倫·貝克正在“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上對華裔宇航員張福林進行體檢

足底蛻皮

在適應零重力環境之後,宇航員的身體會出現一些奇怪的變化。失重環境導致體液四處流動,主要流向軀幹和頭部,致使宇航員面部腫大和炎症,例如鼻塞。在太空長期逗留期間,宇航員總是處於蜷縮姿勢,就像胎兒一樣——“站直身體”需要有意識地用力。
失重狀態會導致宇航員的足底像一些爬行動物那樣蛻皮,暴露出下面的粉紅色皮膚。由於失重導致的腹肌鬆弛,很多宇航員出現放屁現象。

細菌

生活在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上的細菌和真菌達到234種,這還不包括宇航員身體上的細菌。
雖然這些微生物絕大多數對宇航員有益,但其中也不乏“害蟲”。太空中的有害細菌可導致結膜炎、急性呼吸系統疾病和牙齒感染。
研究發現,為宇航員準備的抗生素需要達到更高的濃度,並且效用也不及在地球上使用時達到的功效。在零重力環境下,最可怕的病菌可能當屬鼠傷寒沙門氏菌

骨質和肌肉損失

失重狀態導致的最為人所熟知的影響可能就是骨骼和肌肉退化。在太空逗留一個月,宇航員平均的骨質流失量在1%到2%之間,促使美國宇航局將骨質流失列為長期太空飛行最嚴重的健康危害之一。
與骨質流失相比,宇航員遭受的肌肉損失更為嚴重,逗留一周的平均肌肉損失量高達5%。由於骨骼中的鈣進入血液,宇航員的腎結石患病風險提高,一旦患病將陷入極大痛苦之中。
此外,缺鈣的骨骼也變得非常脆弱,很容易發生骨折,這也就是為什麼一些宇航員在著陸之後需要躺在擔架上。

太空失明症

太空失明症是指宇航員的視力逐漸下降。在太空逗留的時間越多,太空失明症的癥狀越嚴重。
在執行短期任務時,大約有30%的宇航員出現視力模糊,執行長期任務的宇航員比例增加一倍。
科學家尚不確定導致太空失明症的具體原因,一些人認為可能與頭部液壓升高有關,壓迫眼球的視神經
如果出現視神經乳頭水腫,宇航員的視力可能永久性損傷。

太陽風暴和輻射

太陽風暴和輻射是長期太空飛行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由於失去地球磁場的保護,宇航員受到的輻射遠遠超過正常水平。他們在低地球軌道受到的累積輻射曝露量超過核反應堆附近的工人,癌症風險因此提高。
由於目前只有24名宇航員進入低地球軌道以外的太空區域,地球磁場外輻射暴露的長期影響仍是一個未知數。太陽耀斑和其他太陽爆發能夠產生大量危險的X射線和重帶電粒子,穿透宇航員的身體,破壞DNA並提高癌症患病風險。

有毒塵埃

細小的月球塵埃會刺激和磨損宇航員的眼睛及皮膚。如果進入肺部,後果更為嚴重。但對於月球塵埃的毒性,科學家知之甚少。它們可能像石棉纖維一樣,提高吸入者的癌症風險。
與月球塵埃相比,火星塵埃的危險性更高,裡面的氧化鐵會腐蝕塑料和橡膠等有機化合物,同時還會灼傷人的皮膚。火星上的風暴會捲起塵埃,讓它們穿過最狹小的縫隙。未來執行月球和火星任務的宇航員需要採取嚴厲的預防措施,應對有毒塵埃入侵。

心理考驗

生活和工作在太空是一次壓力極大的經歷,考驗著宇航員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太空中,他們與世隔絕,居住空間狹小,身邊沒有家人和朋友。過去,任務控制人員為宇航員制定的日程非常緊張,幾乎導致宇航員造反。長時間的太空飛行會導致一系列心理問題,其中包括情緒低落或者波動、精神脆弱、焦慮和恐懼,例如擔心出現陽痿和患上闌尾炎

病因分析


太空病的成因很多,據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在失重環境中,前庭器官功能紊亂造成的。前庭器官是協調運動、維持人體平衡的內耳神經系統。在地面上,兩歲以下前庭器官發育尚不健全的兒童和喪失前庭器官功能的聾啞人,一般不會暈車、暈船和暈機,這可能是佐證之一。
此外,載人航天器繞地飛行一周大約90分鐘,24小時內可有16個晝夜變化。宇航員長期習慣於地球上的晝夜周期,對這種短暫的晝夜變化很不習慣,也會出現睡眠不好,易醒、易疲勞,工作效率降低等表現。

治療


由於太空方面的研究相對比較明暗,或者考慮到技術的保密,他們暫時沒有公布非常詳細的研究結果。
2013年年1月,美國宇航局宣稱正在研究一種快速、反噁心的噴鼻劑。此外,由於零重力環境的影響,反噁心的藥物只能通過皮膚葯貼或者注射的方式服用。
太空病
太空病

研究進展

2013年10月,有研究稱,有女宇航員同行,可大大減少太空病的發生率。宇航員過去都是男性,後來發現這些宇航員在地球時身體很棒,可上了宇宙飛行,就有一半以上的人會出現太空病,如頭痛、噁心、渾身不適等,可檢查后又找不出毛病。後來有醫生建議,應該有女宇航員同行。

防治


因為宇航員在太空生病不可避免,為了能及時醫治疾病,科學家們還設計了一種用計算機控制的“診所”,計劃將來把它安裝在即將發射的永久性空間站內。這個“診所”內將配有由電腦控制的小型現代化診斷器和各種治療器械,其中有x光機、B超機和CT掃描機。這些器械可以對宇航員做全面的身體健康檢查。器械倉內還會備有牙科器具和小型外科手術設備,這些器械可以治療一些常見病,也能應付一些意外傷害事故
在“太空診所”內,將配備一名醫生。這名醫生除了能處理一般的疾病外,還能從事一些科學實驗,深入地研究人類在航天環境中的生理變化。因此對這名醫生的選拔將相當嚴格,他既要懂內科,又要懂外科以及牙科等其他學科的知識。這裡還會配備一種特殊的手術台,它能夠滿足在太空失重條件下做手術的需要。
隔離室是用特殊的透明材料製成的,能貼在將要進行手術的人體部位上。隔離室裝有兩隻連有消過毒的清潔外科手套的袖子,空氣可以經過專門的過濾器供應,為適應宇宙條件特製的所有包孔材料和外科器械都可以通過一個小門送入。
如果宇航員在太空中患了比較重的疾病,而太空診所一時又無法醫治,那他就要被及時地送往地面搶救了。為此,2012年美國科學家還專門裝備了一台“航天救護車”。這台“救護車”是由一架太空梭改裝而成的。一旦太空傳來呼救信號,便可立即發射升空,進行太空營救。這架“救護車”還具有在飛行過程中進行救護的能力,能把病人安全送回地面醫院治療。這輛“航天救護車”的誕生,除了為現有的宇航員太空營救服務外,還可以為未來旅遊航天機上的太空旅客心臟病發作等提供救護服務。
美國NASA的一篇綜述文章,提出用氫氣、一氧化碳、硫化氫等重要生物學氣體分子的醫療作用,作為太空疾病的預防和治療藥物。在2010年他們曾經發表一個觀點是用氫氣治療太空病,又把這個觀點進行擴展,提出用多種生物活性氣體治療太空病。可見他們初步獲得滿意的結果,或者獲得持續的資助。由於太空方面的研究相對比較明暗,或者考慮到技術的保密,他們暫時沒有公布非常詳細的研究結果,不過這個綜述中也有一些相關研究圖片和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