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山麓革命舊址

鳳凰山麓革命舊址

鳳凰山麓革命舊址是中共中央駐地舊址,位於延安市寶塔區鳳凰山腳下,1937年1月至1938年11月,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在此居住,是中共中央到延安后的第一個駐地。

歷史地位


鳳凰1
鳳凰1
在此居住期間,毛澤東寫下了《實踐論》、《矛盾論》、《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反對自由主義》、《國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務 》、《陝甘寧邊區政府、第八路軍後方留守處布告》、《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問題》、《戰爭與戰略問題》等著作。中共中央在這裡居住期間,正是土地革命向抗日戰爭的戰略轉變時期,並度過了抗日戰爭的第一個階段——戰略防禦階段。中共中央正確把握歷史機遇,審時度勢,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為迎接中國革命新的歷史時期,從政治上、組織上作了充分準備,順利實現戰略轉變。

歷史進程


1938年11月20日,日本侵略軍飛機首次轟炸延安,延安舊城受到嚴重毀壞。中共中央及毛澤東等領導同志隨即遷往延安城西北楊家嶺。
1937年1月至1938年11月,中共中央駐在延安城內西北角的鳳凰山麓。這裡有毛澤東、朱德、周恩來以及中央紅軍參謀部駐院。
中共中央在鳳凰山麓於1937年3月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赴洛川馮家村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等重要會議。清算了張國燾另立中央、分裂紅軍的錯誤路線,批判和糾正了以王明為代表的錯誤路線,規定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制定了堅持持久戰的一整套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為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建築物有窯洞15孔,瓦房50餘間。1938年11月,日本飛機轟炸后,大部分遭到破壞。1947年3月,國民黨胡宗南部隊進佔延安后,又一次對建築物進行破壞。1957年後,按照原樣陸續進行了修復。
毛澤東舊居在右上方,院內有4孔窯洞,9間瓦窯。毛澤東在這裡寫了《實踐論》、《矛盾論》、《上海太原失陷以後抗日戰爭的形勢和任務》、《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等著作,收入《毛澤東選集》的有16篇。毛主席在鳳凰山麓會見了加拿大共產黨員諾爾曼·白求恩,對他幫助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率領醫療隊來中國表示熱烈的歡迎和感謝。毛澤東在這裡還會見英國記者考貝特蘭和美國作家史沫特萊等。
住院里有毛澤東和“寧都起義”部分人員的合影,這是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東北后,蔣介石派到江西重點進攻紅軍的國民黨第二十六軍,在交戰中,受到共產黨的抗日主張教育,決定響應抗日號召,於1931年12月在江西寧都宣布起義,加入紅軍,編為紅五軍團二萬五千里長征到達陝北,並參加到偉大的抗日戰爭行列。1938年春,毛澤東在鳳凰山麓接見了參加寧都起義的部分人員,並一起合影留念。毛主席親筆為照片題詞:“以寧都起義的精神用於反對日本帝國主義,我們是戰無不勝的。”
朱德、周恩來居住在下院,有石窯3孔,作為寢室、會客室和辦公室。1937年1月,朱德總司令在鳳凰山麓會見了美國作家史沫特萊女士。1937年8月9日,朱德、周恩來、葉劍英一同赴南京參加了國民黨召開的國防會議,隨後又出席了洛川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1937年9月,朱德總司令率領八路軍挺進華北敵後,轉戰山西、河北等地,與日本帝國主義進行鬥爭,取得了平型關大捷。1938年秋朱德參加了中共中央召開的六屆六中全會。
1937年初,周恩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后返回延安,朱總司令將自己的熱炕讓給周恩來居住,從此,這孔窯就成了周恩來的住處。
中國工農紅軍總參謀部在鳳凰山麓左上院,有石窯3孔,瓦房14間。3孔窯洞由劉伯承、滕代遠、蕭勁光居住,一間大房子為紅軍“作戰研究室”,其他房子為工作人員住室。1936年12月7日,根據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的命令,任命劉伯承為中國工農紅軍總參謀長,葉劍英為副總參謀長。總參謀部門口有一棵槐樹,當年,一些警衛員常在樹上拴馬,樹皮被削掉了一大塊,朱總司令看見后就用毛筆在樹上傷處寫了:“禁止系馬”四個字,從此再也沒有人在樹上拴馬了。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頒布了“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命令”,任命葉劍英為總參謀長,左權為副總參謀長。八路軍總參謀部成立后,便設在王家坪。
鳳凰山麓革命舊址
鳳凰山麓革命舊址
鳳凰山麓革命舊址
鳳凰山麓革命舊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