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雞

桃源雞

桃源雞是湖南省的地方雞種,它以體型高大而馳名,故又稱桃源大種雞。主產區在桃源縣中部。分佈於沅江以北、延溪上游的三陽港、佘家坪一帶,產區附近也有相當多的數量,省內以長沙、岳陽、郴州等地較為普遍。據1980年統計,全縣飼養量達17.66萬隻。桃源雞體型高大,肉質細嫩,肉味鮮美。桃源雞的開產日齡平均為195d。

2020年5月29日,桃源雞入選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

品種形成


桃源縣位於湖南省西北部、沅江下游。全縣地勢南、西、北三面較高,東面是低凹的平原,中部為波狀起伏的丘陵台地。沅江由西向東貫穿全境,溪港縱橫交錯,山脈走向略與河道平行。產區的生態條件較好,農作物以水稻為主,其次為玉米、高粱、甘薯、小麥、大豆等,棉花、油菜種植也很普遍。畜牧業在該縣亦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桃源雞的形成歷史,尚無確切資料可考。據清代《幽風廣義》論雞篇中曾載有:"楚中有一雞,並高三、四尺。"該地當時為楚國所轄,該篇記述是否即指桃源雞,有待查證。
桃源縣環境適宜,飼料資源豐富,且山坡閑地較多,是放養家禽的良好場所。一般農戶每家養雞達20-30隻之多,並有選養大種雞和出讓種蛋的傳統習俗。由於當地優越的自然環境條件,經過較長期的人為選擇,因而逐步形成現今體高、個大的地方雞種。
桃源雞
桃源雞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桃源雞體型高大,商品雞體重2千克—3千克,體質結實,胸較寬,背稍長。喙堅實呈黑褐色;單冠直立,大而肥厚,呈紅色,冠齒5—8個;眼大有神,稍凹陷;公雞體羽金黃色,尾羽呈黑色,母雞體羽以麻黃色為主;膚色以白為主,極少數呈黑灰色;脛較長,黑而透明。

營養價值

桃源雞雞肉鮮樣檢測主要特色指標分別為:硒20微克—30微克/100克;谷氨酸23毫克—29毫克/克;粗蛋白22%—25%;總氨基酸140毫克—170毫克/克;肌苷酸200毫克—280毫克/100克;風味氨基酸佔總氨基酸的比例為72%—77%;不飽和脂肪酸佔總脂肪酸比例為63%—68%。
桃源雞
桃源雞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桃源縣境內河川縱橫,丘陵起伏,中東部為丘陵盆地和衝擊平原,西北部為山丘區,南部為山區。地勢西峻東緩,三面環山,呈“C”字形由南和西北向中東傾斜,自南北兩側朝沅水谷地呈馬鞍狀逐級降低,最高海拔1104.2米,最低海拔小於100米。土壤類型分為山地黃棕壤、黃壤、紅壤、紫色土、石灰土,潮沙泥土、水稻土等七大類。桃源雞核心產區的土壤以紅壤、水稻土為主。平丘區結合的地形,野草豐富、蟲蟻多,適合桃源雞的放養。

水文情況

桃源縣境內共有大小地表河流48條,沅水桃源段有99公里,水系以沅水幹流為界,沅水以南的河流自南向北匯入沅水,主要河流有夷望溪、大楊溪、澄溪、水溪4條;沅水以北的河流自北向南流入沅水,主要河流有白洋河、陬溪、延溪、仙人溪、大溪、小溪等6條。另有38條較小的河流單獨匯入沅水。有大、中、小型水庫320座,其中大型2座,中型8座,小(一)型63座,小(二)型247座。共有集雨面積1560平方公里,縣內水量充足,能充分供應人畜飲水和農田灌溉。

氣候情況

桃源雞地理標誌保護區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8℃,大於或等於15℃日數的積溫是4501℃,平均無霜期為275天;一般年份最高氣溫為38.7℃,一般年份最低氣溫為-3.0℃;年平均降水量為1463毫米;年平均濕度為82%;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410小時;平均風速1.5米/秒,主要風向東春多為偏北風,夏秋多為偏南風。

歷史淵源


《桃源縣誌》第三卷《畜牧水產志》中對桃源雞有如下記載:“桃源雞作為良種曾在1960年法國巴黎國際博覽會上展出”。
1958年,中國動物學會、中國植物學會合編的《生物學通報》中就桃源雞的形成與獨特之處也作了較為詳細的介紹,並稱之為:“是由湖南省桃源縣農民長期間培育成的我國七大著名雞種之一”。
1965年,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農業部、農墾部確定桃源雞為國家出口良種家禽。
1970年,桃源雞在北京中國農業展覽館中參展。
1980年,出版的全國高等農業院校試用教材中,桃源雞作為中國地方良種雞被編入《家禽學》。
1984年,桃源雞正式編入湖南省畜禽品種志。
2011年,桃源雞編入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志(家禽志)。
2001年,《農民日報》將桃源雞列為中國優良土雞,並排列第三位。
2008年8月,桃源雞保種場被湖南省確認為省級“桃源雞原種場”。

產品榮譽


2014年11月18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桃源雞”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桃源雞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桃源縣所轄漳江鎮陬市鎮盤塘鎮、熱石鎮、黃石鎮漆河鎮、理公港鎮、觀音寺鎮、龍潭鎮、三陽港鎮、剪市鎮、茶俺鋪鎮、西安鎮、沙坪鎮、桃花源鎮、架橋鎮、馬中嶺鎮、凌津灘鎮、青林鄉、車湖垸鄉、楓樹鄉、木塘垸鄉、雙溪口鄉、九溪鄉、黃甲鋪鄉、鍾家鋪鄉、牛車河鄉、佘家坪鄉、太平橋鄉、浯溪河鄉、深水港鄉、泥窩潭鄉、興隆街鄉、太平鋪鄉、牯牛山鄉、楊溪橋鄉、寺坪鄉、鄭家驛鄉、蘆花潭鄉等40個鄉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10°51′47″—111°36′41″,北緯28°24′24″—29°24′08″。

質量技術要求

● 特定生產方式
(一)產地選擇與特殊內容規定
1、雞場選擇:按照《桃源縣畜禽養殖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雞場選擇必須符合養殖規劃,即在適度養殖區內。雞場周圍3千米內無大型化工廠、礦廠等污染源。雞場距離交通幹線公路、其他畜禽場、村鎮和居民點至少1千米以上。雞場禁止建在生活飲用水源、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及緩衝區以及法規規定需特殊保護的其他區域內。放養區應選在地勢高燥、採光充足、排水良好的草坡、竹林、果園或其它經濟林地、荒山等。
2、雞舍要求:雞舍應具備良好的排水、保溫、通風換氣、防蚊蟲鼠及鳥獸設施和相應的清洗消毒設施和設備。雛雞舍和中雞舍根據飼養數量確定建設面積,雛雞按日齡和飼養方式飼養20—40隻/平方米,要求保溫、通風,便於消毒,用磚混結構牆體、水泥地面。放養場地雞棚選用鋼管、樹榦、竹竿等做支架,鐵絲固定,瓦面棚頂。棚頂可加蓋植物秸稈編成的草墊,以利於棚舍夏季防暑冬季保溫。在雞棚外避陽處按放養數量每200隻設置1個飲水器和10米長的飼料槽。
3、飼養方式:雛雞實行籠養、地面墊料飼養或網上平養30天,中雞網上或地面平養60天,放養雞在山林、竹林、果園等經濟林地放養至150日齡以上。
4、環境條件:所有設備應具備無公害的衛生條件。雞舍內環境衛生應符合NY/T388標準的要求。嚴格執行養殖區和生活區相隔離的原則,生活區位於養殖區的上風向,養殖區域應位於污水、糞便和病、死雞處理區域的上風向。同時,養殖區內實現污道與凈道分開。水質應符合NY5027的要求。
5、養殖規模在30隻左右的散養農戶可按照當地傳統的散養習慣和長期摸索總結的養殖技術生產。
(二)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
桃源雞體型高大,商品雞體重2千克—3千克,體質結實,羽毛蓬鬆,胸較寬,背稍長。公雞頭頸高昂,尾羽上翹,勇猛好鬥;母雞性溫和;桃源雞眼大有神,稍凹陷;喙堅實呈黑褐色;大多單冠直立,冠齒5—8個;公雞體羽金黃色,尾羽呈黑色,母雞體羽以黃麻色為主;膚色以白為主,極少數呈黑灰色;脛較長,黑而透明。
(三)關鍵生產技術
1、孵化:選擇好種蛋,消毒,適時控制好溫度(38—36.8℃)、濕度(40—70%)。
2、育雛:育雛舍清潔、消毒、通風,保持合適溫度(35—28℃),24小時內接種馬立克氏病疫苗,出殼后24—36小時之間,給小雞開飲開食,先開飲,后開食,按日齡飼餵不同全價飼料,調整飼養密度。
3、青年雞:定時定點投喂,增加飲水,適度放養。
4、成年雞:定時定點投喂,野外放牧自由覓食。
5、防疫:按規程做好免疫,加強環境、雞舍、用具消毒,對污染物進行無害化處理。
(四)生產過程管理,包括投入品方面的特殊使用規定
1、投入品要求。用藥用料要符合相關規定。不使用違禁獸葯及添加劑。禁喂腐敗、霉變的飼料。
2、消毒防疫。雞場門口設消毒池和消毒間,所有進場人員要腳踏消毒液、經紫外線殺菌並更衣換鞋。舍內要求每周至少消毒1次,放養地面和雞棚每7—15天消毒一次,周邊地區有疫情時每1—3天消毒1次。消毒劑選擇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規定的高效、低毒和低殘留消毒劑,劑量按說明使用,且必須符合NY5035的規定;滅蟲、滅鼠的藥物應選擇符合農藥管理條例規定的菊酯類殺蟲劑和抗凝血類殺鼠劑。嚴格按規定程序免疫。
3、飼養制度。採取全進全出的飼養制度,同一養雞場不得同時飼養其他畜禽。雞舍清理完畢到進雞前至少空舍或空棚2周,防止野鳥和鼠類進入雞舍。放養場地需隔成2—3個區域,每批次雞群在不同區域進行輪牧。
(五)桃源雞產品、收穫及屠宰規定
桃源雞的產品規定包括五個方面:種母雞:年齡在160日齡以上,體重在2千克以上,有5—6個冠齒,冠頭紅而高,兩個恥骨之間可以容納2個手指,肛門和腹部比較柔軟充實,性成熟、發育好;種公雞:年齡要求在150日齡以上,體重達到2.5千克以上,個體健壯,雞冠厚大,肉垂和耳葉鮮紅,雄性特徵明顯,身體結構勻稱,體質結實靈活,無生殖器官疾病;種蛋:選擇無裂紋,無異味,蛋殼光滑無污染、厚薄一致的雞蛋作為種蛋;雛雞:選擇健康、活潑,無疾病,無損傷,被毛光澤,品種純正的雛雞;商品雞:體重≥2千克。
桃源雞主要以活禽方式銷售。屠宰加工企業必須符合《肉類加工廠衛生規範》《畜類屠宰加工通用技術條件》和《肉類加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鮮家禽肉生產企業衛生規範》。
(六)生產記錄要求
建立生產記錄檔案,包括生產記錄(進雛日期、進雛數量、雛雞來源、溫濕度、死亡數、死亡原因、喂料量);免疫記錄;消毒記錄;用藥記錄;銷售記錄;病死或淘汰雞屍體的無害化處理記錄等。記錄應保存兩年以上。
● 產品質量安全規定
符合無公害雞肉標準的要求。桃源雞在放養正常情況下禁止使用任何藥物。控制獸類進入雞舍,不得在雞群容易接觸的地方投放鼠藥等,不讓鼠藥污染飼料和飲水,殘餘鼠藥應做無害化處理。病死雞要用密閉容器包裝運送到指定地點,消毒后就近深埋或入無害化處理池銷毀,不得隨意拋棄。桃源雞出售前要做產地檢疫,按GB16549標準進行。檢疫合格桃源雞才能上市,不合格雞按GB16548處理。

專用標誌使用

桃源雞活禽用腳環標記,腳環上加掛“桃源雞”統一字樣標識。宰后先用真空塑封包裝冷藏或冷凍,每袋一隻,再用專用紙盒進行包裝,每隻紙箱內裝2隻,包裝上註明產品批號並加註“桃源雞”字樣。
該規定地域範圍內的桃源雞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桃源縣畜牧獸醫水產技術推廣站提出申請,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桃源雞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

形態特徵


桃源雞體型高大,體質結實,羽毛蓬鬆,體軀稍長、呈長方形。公雞姿態雄偉,性勇猛好鬥,頭頸高昂,尾羽上翹,側視呈"U"字形。母雞體稍高,性溫馴,活潑好動,背較長而平直,后軀深圓,近似方形。
公雞頭部大小適中,母雞頭部清秀。單冠,冠齒為7-8個,公雞冠直立,母雞冠倒向一側。耳葉、肉垂鮮紅,較發達。眼大微凹陷,虹彩呈金黃色。頸稍長,胸廓發育良好。尾羽長出較遲,未長齊時尾部呈半圓佛手狀,長齊后尾羽上翹。公雞鐮羽發達,向上展開。母雞腹部豐滿。腿高,脛長而粗。
公雞體羽呈金黃色或紅色,主翼羽和尾羽呈黑色,梳羽金黃色或間有黑斑。母雞羽色有黃色和麻色兩個類型,黃羽型的背羽呈黃色,頸羽呈麻黃色;麻羽型體羽麻色。黃、麻兩型的主翼羽和尾羽均呈黑色,腹羽均呈黃色。喙、脛呈青灰色,皮膚白色。

生產性能


產肉性能

雛雞長羽速度遲緩,出殼后絨羽較稀。主、副翼羽一般要3周齡才能全部長出,成年羽的生長也很慢,所以在育成階段中常表現為光背、裸腹、禿尾和胸部袒露。
據品味鑒定結果認為,桃源雞肉質細嫩,肉味鮮美。

產蛋性能

桃源雞的開產日齡平均為195d。產蛋量較低,據觀察統計,500日齡的平均產蛋量為86.18±48.57個。平均蛋重為53.39g。蛋殼淺褐色。蛋形指數為1.32。

繁殖性能

公母配種比例一般為1:10--12,種蛋受精率為83.83%,受精蛋孵化率為83.81%。雞就巢性一般,每年約1--2次,約經15d左右醒菢復產。在放牧飼養條件下,4周齡育雛率為75.66%,育成期(5--32周齡)成活率為95.80%,產蛋期(33--72周齡)存活率為94.39%。

評價和展望


桃源雞具有個體大、肉質好等有利性狀,但尚存在早期生長速度慢、長羽遲、飼料利用率較低、繁殖力不高等缺點。應加強對該雞種的該品種選育,加速早期生長發育及、羽毛著生,提高雞群品質,朝著肉雞商品化方向發展。

所獲榮譽


2020年5月29日,桃源雞入選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