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文化

2006年史繼忠著作的圖書

《貴州文化》是2006年12月內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史繼忠。本書主要從地理、經濟、文化等若干方面,著重突出了貴州文化的釋名、範圍、內涵、分期,力圖從地理、歷史、民族諸方面探索貴州文化的形成和原因。

內容簡介


《中華地域文化大系·貴州文化》以政治、經濟、文化等歷史傳統所形成的地域論述了貴州文化。內容包括貴州文化釋名、地域範圍、文化內涵、文化分期、文化特徵、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對貴州文化發展的歷史軌跡進行了縷析,揭示了貴州文化在構築中華文化的歷史進程中所處的地位和傳統特徵,對當今文化建設具有借鑒意義。

圖書目錄


總序
緒論 多元一體是貴州文化的特徵
第一節 貴州歷史的風采
第二節“土流並治”的演變
第三節 四大族系與漢族移民
第四節 多元文化的形成
第一章 貴州文化的地理環境
第一節 滄桑之變與神秘世界
第二節 山巒起伏的貴州高原
第三節 複雜多樣的氣候條件
第四節 山區雨季型河流
第五節 土壤植被與土地資源
第六節 能源礦產優勢
第七節 豐富的生物資源
第八節 神奇的自然景觀
第九節 地理環境對貴州文化的影響
第二章 貴州文化的經濟土壤
第一節 貴州開發的歷史進程
第二節 山地農業經濟
第三節 各具特色的傳統手工業
第四節 歷史悠久的礦產開發
第五節 古代的水陸交通
第六節 古代的商業與貨幣
第七節 貴州經濟與貴州文化的關係
第三章 貴州史前文化
第一節 貴州的古人類
第二節 貴州舊石器時代的風采
第三節 舉世聞名的“觀音洞文化”
第四節 大洞文化遺址的新發現
第五節 銳棱砸擊法的發明與傳承
第六節 獨領風騷的骨角器
第七節 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和遺物
第四章 貴州的制度文化
第一節 瑤老制與石碑制
第二節 鼓社制和議榔制
第三節 峒款制度
第四節 亭目制度
第五節 則溪制度
第六節 土司制度與改土歸流
第七節 社會背景與貴州文化
第五章 貴州文化的語言文字載體
第一節 貴州語言概說
第二節 漢語方言
第三節 壯侗語
第四節 苗瑤語
第五節 藏緬語
第六節 仡拉語
第七節 彝文和水書
第六章 青銅時代與銅鼓文化
第一節 貴州出土的中原器物
第二節 貴州銅器製造的淵源
第三節 夜郎故土上的青銅器
第四節 銅鼓文化
第七章 貴州飲食文化
第一節 飲食結構
第二節 糯米食品與文化習俗
第三節 黔菜與風味小吃
第四節 貴州的名優食品
第五節 酒鄉源流與酒文化
第八章 貴州服飾文化
第一節 頭飾服飾概說
第二節 絢麗多姿的苗族頭飾服飾
第三節 布依及侗、水各族服飾
第四節 其他民族服飾
第五節 關於古代的體飾
第九章 風格迥異的建築
第一節“干欄”式建築與吊腳樓
第二節 叉叉房、土築房和石板房
第三節 鼓樓和風雨橋
第四節 貴州的古橋
第五節 中原式古建築
第十章 民間工藝美術
第一節 織錦與披氈
第二節 蠟染及其他特殊染法
第三節 刺繡挑花
第四節 少數民族銀飾
第五節 幾種著名的工藝品
第十一章 繪畫與石雕石刻
第一節 高原崖畫與摩崖石刻
第二節 宋墓及其他石雕
第三節 彝文碑刻
第四節 黔籍文人書畫藝術
第十二章 貴州是歌舞之鄉
第一節 苗族舞蹈與民歌
第二節 以大歌為特色的侗族歌舞
第三節 布依族和水族音樂
第四節 風格各異的幾種民族歌舞
第十三章 貴州地方劇種
第一節 儺戲
第二節 地戲
第三節 貴州花燈
第四節 侗戲
第五節 布依戲
第六節 貴州梆子、文琴戲黔劇
第十四章 民族傳統體育
第一節 鬥牛與賽馬
第二節 武術與特技
第三節 奇異的競技
第四節 遊藝性的體育運動
第十五章 貴州教育
第一節 官學的演變
第二節 書院的發展
第三節 社學、義學、私塾及其他形式教育
第四節 近代教育的興起
第五節 教育與貴州人才
第十六章 學術與科技
第一節 陽明心學與清代經學
第二節 史學與方誌
第三節 輿地之學
第四節 自然曆法與農曆的傳播
第五節 民族醫藥與中西醫的發展
第六節 具有山區特點的生產技術
第十七章 貴州文學
第一節 民族民間文學
第二節 文人詩詞創作
第三節 明清以來的散文
第四節 戲劇文學與小說
第十八章 宗教信仰
第一節 自然宗教
第二節 佛教在貴州的傳播
第三節 道教與巫道混雜
第四節 伊斯蘭教在貴州的發展
第五節 天主教的傳人
第六節 基督教的興起
第十九章 貴州民俗舉隅
第一節 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日
第二節 特殊的姓氏與人名
第三節 貴州地名拾零
第四節 奇異婚俗解析
第五節 多種形式的墓葬
第二十章 貴州文化與現代化
第一節 貴州文化的意義
第二節 貴州文化的反思
第三節 貴州文化的歷史選擇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