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

群雄

群雄,漢語詞語,拼音是qún xióng,意思是舊時稱在時局混亂中稱王稱霸的一些人。今指英雄人物。出自《後漢書·樊准傳》。

引證解釋


舊時稱在時局混亂中稱王稱霸的一些人。今指英雄人物。
1、《後漢書·樊准傳》:“羣雄崩擾,旌旗亂野。”
2、《三國志·吳志·陸遜傳》:“羣雄虎爭,英豪踴躍。”
3、明 郎瑛《七修類稿·國事五·本朝岳鎮海瀆碑》:“自有元失馭,群雄鼎沸,土宇分裂,聲教不同。”
4、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伏睹朝廷陵替,綱紀崩摧,群雄亂國,惡黨欺君,備心膽俱裂。”
5、朱德《贈友人》詩:“北華收復賴羣雄,猛士如雲唱《大風》。”

漢末群雄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在鎮壓黃巾農民大起義的過程中,各地地主武裝乘機擴大自己的勢力,強佔地盤,從而形成一股割據勢力,“務相兼并以自強大”。如:
公孫度,佔據遼東。
劉虞公孫瓚,先後佔據幽州。
袁紹,佔據冀州
高幹,佔據并州。
曹操,佔據兗州。
孫堅,孫策,佔據江東。
袁術,先佔據南陽,后佔據揚州一部分。
劉表,佔據荊州。
劉焉劉璋,佔據益州。
張魯,佔據漢中。
陶謙,劉備,呂布,先後佔據徐州
董卓李傕等,先後佔據司隸。
馬騰馬超,佔據雍州
韓遂,佔據涼州
張濟張綉,佔據宛。
劉度,佔據零州。
孔融,佔據北海。
王匡,佔據河內(非越南首都河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