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州
南京在隋朝時期的名稱
蔣州是南京在隋朝時期的名稱。
隋滅陳后,南京遭受了自建都以來最大的一次摧毀。隋文帝下詔“建康城邑、宮室平盪耕墾”。六朝時期建康境內的宮殿府第、亭台樓閣全部被夷為平地,闢作農田,一掃六朝帝王都城的繁華,以免被人佔領繼續稱帝。南京及其周圍地區在此後的300年間,成了“幽徑”“古丘”的象徵。
隋開皇九年(589年)春,隋兵攻佔建康,滅陳朝,得“州三十、郡一百、縣四百、戶五十萬”。隋朝滅陳以後,為了從根本上消除建康的都城地位及其在人們心目中的印象,以免被人佔領繼續稱帝,下詔“建康城邑、宮室平盪耕墾”。於是,六朝時期建康境內的宮殿府第、亭台樓閣全部被夷為平地,闢作農田,一掃六朝帝王都城的繁華。南京不僅結束了其六朝都城的歷史,而且遭受了自建都以來最大的一次摧毀。
文帝楊堅詔:“於石頭城置蔣州。”蔣州的得名源於蔣山。蔣山乃紫金山東吳時的名稱。漢代,紫金山被風水先生說成“王氣所鍾(匯聚)之處”,於是便有了鐘山之名。東吳時,為避孫權祖父孫鍾之諱,以東漢末年戰死在鐘山的秣陵尉蔣子文之姓改名為蔣山。因此只留下石頭城作為蔣州的州城,管轄江寧、溧水和當塗3個縣。
隋朝有意識地實行抑制金陵的政策,毀掉了六朝建康的城池和宮殿。而唐朝繼續實行抑制金陵的政策,使得該地區城市建設沒有多大發展,但金陵依然為當時中國東南的重鎮,經濟文化的中心。
唐武德九年(626年),將設在石頭城的行政機構州治“揚州”遷往江都(今揚州市),金陵先後稱為“蔣州”和“楊州”。唐時南京曾用過丹陽、江寧、歸化、白下和上元等名稱。
唐武德三年(620),杜伏威以江南地歸唐,唐王朝以江寧、溧水二縣置揚州,改江寧為歸化縣。七年,平輔公祏,改揚州為蔣州,八年再改為揚州,同年底移揚州大都督府及州治於江北邗州(今揚州江都)。八年改歸化縣為金陵縣,九年,改為白下縣,屬潤州。貞觀九年(635),又改為江寧縣。至德二年(757),於江寧縣置江寧郡。乾元元年(758),改江寧郡為升州。上元二年(761),改江寧為上元縣。寶應元年(762),廢升州。光啟三年(887),復置升州。
《讀史方輿紀要》:隋平陳,郡廢,於石頭城置蔣州。大業三年,復曰丹陽郡。唐武德三年,置揚州。七年,改為蔣州。八年,復為揚州,置大都督府。
《舊唐書》卷四十四:延陵,漢曲阿縣地,晉分置延陵郡。隋移郡丹徒。武德三年,移於今所,屬茅州。七年,廢茅州,以縣屬蔣州。八年,改蔣州為揚州。九年,改屬潤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