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子人
呂子人
呂子人(1885—1961),又名呂建同,即墨縣大信村(今屬大信村鄉)人,中國同盟會會員。14歲時去青島學習德文,后曾承包建築青島自來水公司工程。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捐獻個人資產以籌辦震旦公學。1908年震旦公學被德國膠澳殖民當局和清政府查封,他便同趙象闕、王英甫等人去內地奔走,宣傳革命,聯絡同志。1909年(清宣統元年),呂子人夥同革命黨人於沂水縣穆陵關馬站奪了沂水縣署上解濟南府的款銀,充作革命活動經費。后又輾轉東北三省,奉命與熊成基聯絡,適逢熊遇難,他也因母病回鄉。
呂子人戎裝照
武昌起義
呂子人,(1885---1959)名建同,以字行。即墨大刁村人,14歲時去青島學習德文及土木工程,后曾在青島承包德人建築及自來水工程,1906年經鞠輝庭先生介紹,結識陳明侯(陳干),經陳介紹加入同盟會。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捐獻個人資產參與籌辦震旦公學,任軍事組負責人。1912年,任新成立的齊魯北伐大隊大隊長,后該部改編為第三十九混成旅,他任該旅三團團長。1916年5月,中華革命軍東北軍發動討袁,呂子人率部參加了攻克濰縣、高密的戰鬥,擊潰皖系軍閥第五師張樹元部。呂子人任第二師師長。1918年,呂子人入北京講武堂,翌年,入陸軍大學,為第六期畢業生。1926年參與北伐,曾獲國民革命軍誓師十周年紀念勳章。1929年4月,任青島市警察局局長,不久離任。後任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參議院參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隱居濟南。1961年病逝於濟南。
南京國民政府外景
1913年,為響應孫中山領導的“二次革命”,推翻袁世凱的獨裁統治,呂子人去浦口同柏烈武聯繫,集合山東同鄉成立了齊魯北伐大隊,他任大隊長。后該部改編為第三十九混成旅,他任該旅三團團長。二次革命失敗后,回到青島。
呂子人等人赴東京
1918年,呂子人入北京講武堂,翌年,入陸軍大學,為第六期畢業生。1926--1928年曾參加北伐,因此獲國民革命軍誓師十周年紀念勳章。1929年4月,任青島市警察局局長,不久離任。後任南京國民黨政府參議院參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隱居濟南。因拒任偽職,長期被日特監視居住,抗戰勝利后,以苦守節操,獲國民政府褒獎。1946年出任濟南市臨時參議會議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呂子人歷任山東省政府參議、山東省政協委員。1959年病逝於濟南,終年七十四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