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成基

清末民主革命者

熊成基(1887年—1910年),清末民主革命者。字味根,江蘇甘泉(今揚州)人。江南炮兵學堂畢業,先後加入光復會、同盟會,在哈爾濱謀刺載洵被捕遇害。

人物簡介


1902年入安徽武備練軍學堂,后入南洋炮兵學堂,畢業後分配在新軍第九鎮任炮兵排長,后調任安徽新軍混成協馬營和炮兵隊官。曾參加安徽岳王會和江浙光復會等革命團體。
熊成基
熊成基
1907年在徐錫麟安慶起義失敗后,岳王會決定再次發動起義,他被推為起義總指揮,1908年冬,清廷令南洋新軍和湖北新軍集結安徽太湖舉行秋操,適又逢光緒、慈禧相繼死亡,即趁機發動安徽新軍起義,失敗后逃往東京。
1910年回國,又往東北進行革命活動。1910年1月,熊成基謀炸清廷考察海軍大臣載洵和薩鎮冰,因臧冠三貪利告密,1月30日,熊成基被捕。獄中,熊自書供詞:“我今日早死一日,我們自由之樹早得一日鮮血;早得血一日,則早茂盛一日,花方早放一日。”1910年2月27日,曾組織過安慶起義的熊成基在臨刑前說,“今生已矣。我死,願中國之富強日進一日,庶幾瞑目矣。”

起義旗手


熊成基雕像
熊成基雕像
熊成基,1887年出生於江蘇揚州的一個小官吏家庭,自幼隨父寓居安徽。
熊成基幼年時讀過私塾,還學過醫。青年時喜愛軍事,常騎馬、擊劍,閱讀兵志。他崇敬歷史上的民族英雄岳飛史可法,他曾對人說道:“大丈夫不能為國家出力,是很可恥的。如今國勢衰弱,受列強欺侮,只有從軍學武,才能強國雪恥。”遂投考安徽安慶武備練軍學堂學習軍事,立志報效祖國。
不久,武備練軍學堂停辦。熊成基離開安慶,到江蘇應徵入伍。1905年底熊成基參加了光復會。1906年,熊成基從炮兵速成學堂肄業;同年春,經趙聲介紹,他加入了同盟會。
熊成基烈士紀念郵票
熊成基烈士紀念郵票
熊成基雕像
熊成基雕像
孫中山先生參加葬禮
孫中山先生參加葬禮
1907年,熊成基又調回安慶,任第31混成協馬營隊官,繼續在新軍中秘密進行革命宣傳活動,發展組織,團結革命力量,為準備起義而奔走聯絡。同年7月,徐錫麟在安慶起義失敗,熊成基、范傳甲等人對徐錫麟被慘遭殺害感到極為悲憤,決定再次在安慶發動起義。當時,倪映典、熊成基、范傳甲為岳王會安慶分部主要負責人,他們感到要想革命成功,非用武力不可,便確定以新軍為主要爭取對象。他們有組織地開展活動,積極在新軍中宣傳革命思想,發展會員。革命力量迅速發展壯大,為安慶新軍起義打下了基礎。
1908年11月19日,熊成基約薛哲、范傳甲、田激揚、張勁夫等人在安慶楊氏試館召開秘密軍事會議,認為時機緊迫,須詳細制定起義計劃準備起義。計劃以炮營和馬營為起義軍主力,先在城外起義;薛哲率步兵第二營和范傳甲的工程隊在城內接應;攻佔安慶后,作為起義軍基地,然後連夜趕往太湖逮捕檢閱秋操的大臣蔭昌和端方,號召參加秋操的新軍參加起義。會上,公推熊成基為安慶革命軍總司令,負責全軍指揮。熊成
基在會上宣布了他早已擬好的作戰密令13條,決定當晚起義。
大家按照計劃分頭進行工作。當晚,炮營左隊隊官徐召伯進城告密,朱家寶得密報後下令禁閉各城門,又調集軍隊加強城防,嚴密控制。
當晚9點,熊成基在炮營宣布起義,士兵們踴躍參加,炮營管帶陳昌鏞趕來阻止,被正目張鴻堯、士兵黃節用炮閂打死。起義軍立即放火焚燒炮營,向各營發出起義的聯絡信號,並整隊向北門進發。早已準備就緒的馬營也舉火為號,同步行動。馬營革命黨人田激揚、周正峰等人勸炮營管帶李玉椿參加起義,遭到拒絕後,李玉椿翻窗逃跑。田激揚等人遂放火焚毀馬營,整隊開往北門。熊成基統率炮營起義軍與馬營會師后,先到陸軍小學堂取得槍支,又直奔離北門約5里的菱湖嘴彈藥庫取得子彈和炮彈。接著,用火藥炸開62標第3營前後營門,打死阻止起義的排長周天長等人。第3營前、左、右三隊以及駐在城外的輜重隊等均響應起義。同時,又摧毀了61標營房圍牆,嚇破了膽的61標標統蔣與權跪在道旁迎接起義軍,全標3個營大部分響應起義,起義軍聲勢大振,乘勝向安慶城北門、東門挺進。
熊成基率各路起義軍抵近城牆,即部署攻城,炮兵踞迎江寺附近高地及炮兵營原有陣地,開炮轟擊巡撫衙門與督練公所,步兵進攻城東北角,騎兵與輜重隊進攻西北角,預備趁天黑進入安慶城。
商定擔任城內接應的薛哲動作遲緩,當他聽到城外密集的槍聲時,才派兩隊和一排分別到北門、東門準備開城門相迎,見朱家寶已派重兵把守城門,自知寡不敵眾,而終止行動,以致起義軍被分割為城內、城外,首尾不能相顧的被動局面。
駐在城內關帝廟工程隊的范傳甲,被該隊軍官嚴密監視,無法接應。范傳甲急中生智,
在廟內放火,以便趁亂衝出去。可是放火多次,都被反動軍官發覺而被撲滅,革命黨人全被禁錮在關帝廟營房內,行動不得。在講武堂內的革命黨人張勁夫,聽到城外槍聲準備率眾衝出接應攻城起義軍,因武器彈藥匱乏,又在反動軍官嚴密監視之下而無法展開接應行動。這樣岳王會原定在城外進攻、在城內開門響應的計劃落空了。
城外起義軍戰鬥到午夜,熊成基率隊到城西北角的四方城,這裡城根積土很高,比較容易攀登。熊成基組織了敢死隊輪番攻城,清軍竭力抵抗。熊成基見多次強攻都不能成功,於是又兩次令起義軍假裝巡防營和太湖警備隊,試圖混入城內,未果。
由於城內革命黨人接應失敗,城外的起義軍雖奮勇攻城,終因彈藥不足而失利。停泊在安慶江面的“江貞”“楚材”和“保民”3艘兵艦在朱家寶的威脅利誘下,背棄前約,掉轉炮口,向起義軍陣地猛轟。這時朱家寶從太湖調來的援軍已逼近城郊,城內清軍在協統余大鴻指揮下,與江中炮艦前後夾擊起義軍。起義軍腹背受敵,熊成基只得指揮部隊向集賢關撤退。經過計議,決定先取廬州為根據地,然後聯絡鳳陽、潁州等地革命力量,進取中原。清廷急調安徽及鄰近各省軍隊對起義軍圍追堵截。起義軍過舒城后,分成三路,分別向廬州、壽州、六安州撤退。熊成基率領一隊直驅廬州,沿途多次打敗姜
桂題率領的追兵,但苦於沿途作戰沒有援助,隊伍時有散失,快到廬州時,只剩下300多人,不得已將余部解散,另外兩路也被清軍擊散。震驚全國的安慶馬炮營起義就這樣失敗了。全省因這次起義被牽連受害的達300人之多。
安慶起義失敗后,熊成基在革命黨人常恆芳的幫助下,躲避幾天後,仍然念念不忘安慶,又喬裝回到了他起義的地方。熊成基得悉和他同時起義的戰友們大都犧牲了,炮營隊伍也解散了,他懷著惋惜而又沉痛的心情離開了安慶,前往蕪湖姑母家中。后因風聲很緊,姑母幫他化裝成和尚,向北逃走,一路跋涉,從山東煙台渡海到大連,於1909年初到達日本東京中國同盟會所在地,化名龍潛,號望雲,從此成為流亡的革命者。
1909年春,熊成基接受黃興指派回國。為了完成籌款和準備起義的任務,熊成基與同盟會會員孫元於9月間冒險再至東北三省。熊成基通過臧冠三的兒子、東京至誠學校留學生臧克明的關係,住進臧冠三家裡。臧冠三是個好利之徒,他向吉林巡撫陳昭常告密,1910年1月熊成基在哈爾
濱被捕。同盟會會員廖仲愷以及活動在東三省的其他同盟會會員如商震等人多方營救熊成基,均沒有成功。
熊成基在獄中痛斥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口述個人革命志趣、革命經歷。在獄中他寫下“供詞”數千言,他的革命宗旨是“以推翻政府改革政治為主要,不盡系滿漢種族之見”。他認為革命必然要流血,警告清政府:“爾等決不能誅盡我黨,亦只有愈死愈多而已。”陳昭常叫他在自首書上畫押,熊成基執筆最後寫下“革命”二字。這是對敵人的抗議,也是對後人的囑託!
1910年2月27日,年僅23歲的革命志士熊成基被押到吉林城巴爾虎門外的刑場。臨刑前,他傲然不屈,把刑場當講台,再次高聲指責清政府的腐敗,呼喚人民團結起來革命,推翻清政府,創建自由、民主的共和國。說畢,慷慨就義。

人物故居


熊成基的故居位於市區東關街附近韋家井6號,作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熊成基故居
熊成基故居
進入故居,首先看到的就是展覽館,在這個不大的展館中,許多幅圖文展牌懸掛在四周牆壁。這些展牌中,有革命會議會址照片,有熊成基投身革命時意氣風發的照片,也有被捕后獄中的照片以及當年出賣熊成基的叛徒領取賞金的票據……熊成基生平所經歷的革命事迹,幾乎都能在這些展牌中找出。
“這是他的未婚妻,為他終生未嫁。”在展館南牆,記者看到一張老太的照片,現場解說人員告訴記者,照片中的老太叫舜儀欽。當年,熊成基的靈柩從徐凝門上岸,暫停於史公祠內,,程舜儀跪在熊成基的靈柩前,手捧熊成基烈士的靈牌,哭訴道:“舜儀自幼許配與你為妻,未結婚而你已英勇獻身。舜儀欽佩你為國捐軀的光輝業績,不願毀約,今日與你成親,志願守寡,與你靈牌相伴終生。”說完,手捧靈牌拜堂成親。隨後,程舜儀才脫掉嫁衣,換上孝服,為熊成基守靈。
記者在熊成基故居看到,最前面一進是“熊成基生平史料陳列館”,布展面積約170平方米。所有展品中,熊成基在獄中的自書供詞最為震撼與壯烈:“我今日早死一日,我們自由之樹早得一日鮮血;早得血一日,則早茂盛一日,花方早放一日。”以及熊成基在臨刑前的壯語:“今生已矣。我死,願中國之富強日進一日,庶幾瞑目矣。”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自供詞是從熊成基犧牲地吉林的省檔案館複製回來,這在全國其他地方並無二件。
熊成基半身照
熊成基半身照
此外,這裡還有一把軍刀,是安慶馬炮營清軍軍官的原刀。這把軍刀雖為複製品,但其外形跟當年熊成基佩刀一模一樣,參觀者可從中窺得熊成基軍旅生活。對著展廳入口,是一個長方形的玻璃櫥窗,裡面存放著熊成基青年時讀過的書籍,這些書籍包括《揚州十日記》、《革命軍》、《中國魂》、《猛回頭》等,都是當時宣傳革命的書籍,正是受到這些書籍的影響,熊成基才會不顧性命,毅然決然地投身革命,並為促進革命勝利獻出自己的生命。
展館內除各種圖文資料外,一尊半身塑像最引人注意。記者在現場看到,這尊塑像就擺放在展館的最裡面,是熊成基烈士的半身像。據了解,塑像是常在盛創作的,此前,他曾為烈士陵園塑過一尊,這是第二次雕刻。對比前一尊雕像,這尊雕像主要體現熊成基就義前大義凜然的形象。
熊成基犧牲的時候只有23歲,烈士陵園的那尊雕像,主要體現了熊成基的剛毅、堅定,以及對民族的真摯情感和一顆報國心。如今15年過去了,當年雕刻熊成基像的常再盛,從熊成基的身上學到了臨危不懼的精神,並把這種東西賦予給新的雕塑。如今的這尊雕像,在熊成基的眼神中人們不僅看到是一種悲壯,更多的是一種憧憬。
在熊成基故居最南面一進,是熊成基生平史料成列館,在展館中,記者看到,一塊塊記載著熊成基生平事迹的展板懸掛牆壁上,這些展板的下方是熊成基生前所用之物的展示櫥窗,櫥窗里成列著他當年在獄中的自書供詞,以及投身革命期間所用的軍刀。此外,展館的盡頭還設置了一間影像播放室,據悉,這間放映室主要用於播放跟熊成基相關的影音資料。
進入故居可見,展廳里掛著孫中山當年贈給熊成基的句子:悲英雄不在空在長嘯大風歌。中間的一進建築里懸掛著“三省堂”的紅底黑字牌匾,下方是一幅山水字畫,上面畫著高山綠樹、江河奔流,字畫的兩側懸掛著一幅宋代詩人張栻寫的《雨後同周允升登雪觀》中的詩句:“山容凈洗無窮碧江水新添自在流。”字畫下面擺放著清代風格的坐椅桌子等。

烈士專祠


熊范二烈士專祠
熊范二烈士專祠
在安慶迎江寺西,坐落著一座紀念專祠。當地人都知道,這是為紀念領導安慶馬炮營起義的烈士熊成基、范傳甲而專設的祠堂,至今已有百年歷史。這也是目前國內惟一的辛亥革命紀念專祠。
熊范二烈士專祠位於沿江東路150號。原建築為4進3殿,今存3進3殿。專祠坐北朝南,磚木結構,硬山單檐坡頂式建築,面積約1945平方米。前殿1樓1底,辟有3門,正門鑲嵌著漢白玉石門額,上刻七個遒勁有力的楷書“熊范二烈士專祠”,石額邊緣浮雕雲紋。左右兩側門額分別楷書“銘勛”、“建績”。面闊20米,進深11米,殿後東西上下兩側築長廊。經前殿穿過天井拾級而上,可至後殿廣嗣殿。專祠前身系慈雲閣,始建於清順治十六年(1659),光緒二十七年(1901)改建為英果敏公(英翰)祠。民國元年(1912),安徽省都督府將英翰祠改建為熊成基、范傳甲二烈士專祠。